儒家文化与健身气功(上)

来源 :健身气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p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儒家养生文化的来历及其特点
  我认为人人都是养生文化的实践者,因为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积累自我保健经验。但是养生文化与本能和经验不同,已经总结出了一般规律,而且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古代的诸子百家,修身治学,各有自己的养生术,总是互相渗透互相滋生的,不过是同源异流而已,其修练方法,并无本质区别。要说区别和特点,主要是其修练的目的不同,在于对健身气功的运用方面。从健身气功的角度来看,先秦儒家之言,也确实与气功修练有关。儒家是主张入世的,要干预社会,干一番大事业。其“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所以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口号,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在修练上,又都以静功为主。这是儒家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儒家养生文化的基本特点。总之,哲学家、政治家、文人的修身养性之道就是现代健身气功的源头,在理论上、方法上与医、道、释是相通的。
  二、先秦儒家修练的理论和方法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家,也是思想家。《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论语》一书是孔子的弟子辑录其言行的资料汇编。《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孟轲继承了子思的思想,其代表作是《孟子》一书。《大学》是《礼记》的一篇,托言孔子所作,当是战国时期思孟学派的作品。其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儒家“八目”,很多类似于气功修练,特别是提出“止于至善”的方法,即“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见《大学》首章),虽然儒家注释其本意是伦理道德的修养,但是从气功角度看,也可以说就是对气功修练过程和气功开发智力潜能的描述,因为其理是相通的。其原意是说明求学闻道的步骤,与《老子》的道家学说基本相似,《老子》就提出“止”、“静”、“安”、“定”、“修身”等概念,不过《大学》里讲得更实际、更明白。子思和孟子的思孟学派,根据心身的关系,提出修身之道是养心和养气。根据《中庸》的说法,其目标是“致中和”。所谓“中”,就是恰到好处;所谓“庸”,就是运用。书中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德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生焉。”就是说,“致中和”是宇宙的基本规律,道家以心无杂念之正念为中,从气功养生角度说,就是调摄情志,保持平静而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而“正心”“诚意”是这种修身方法的首务。《中庸》和《大学》里一再强调“慎独”。这是一种内省的功夫,即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否合乎“正心”“诚意”的要求。再具体一些,就是“不动心”,“不失赤子之心”(《孟子·公孙丑》)。进一步修练就是“求放心”,“存夜气”(《孟子·告子上》),可以理解为通过放松、入静而进入气功态。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孟子》提倡“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注重道德修养的修身方法,正是健身气功锻炼的最高境界,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很相似。这种修练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要忘记修养的目标,要“心勿忘,勿助长”(《孟子·公孙丑》)。荀子的“治气养心之术”是针对不同的性格和品德,采取纠偏的心理疏导方法(《荀子·修身》),主张“以礼(法、理之意)制心(欲望等心理和行为)”,提出“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荀子·解蔽》)。在《庄子》一书中,以孔子和颜回对话的形式,说明了“心斋”、“坐忘”等具体修练方法。如《庄子·人间世》有孔子曰:“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即所谓“庄子听息法”:专心致志,不以耳听而以心听,不以心听而以气听,由此进入虚无境界。所谓心斋就是心灵的斋戒,即宗教界所谓“洗心”,是保持心理清净的方法。在《庄子·大宗师》中,颜回说:“回坐忘也。”他向孔子谈的体会是:“堕肢体,罢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当溯源于颜回。……颜回坐忘之说,这怕是我国静坐的起始。”
  其他诸子,如管子、韩非子等等,虽非儒家,然其理法相通。《管子》一书,传说为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所作,实际上内容庞杂,非一家之言,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五行家兼收并蓄,直到战国后期的作品都有。其中“心术”(上下)、“白心”、“内业”等四篇,据考证为道家大师宋子、尹文子所作,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略早,对后来的荀子、韩非子有很大影响。宋、尹把老子的“道”和“气”统一起来,认为“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遍流万物而不变”(《心术》)。进一步又提出了精、气、神的概念,其“气论”对气功学的基础理论有很大影响。宋、尹认为气是身之充,体为精之舍,心为神之宫,智之舍,神不宁则气乱精离。故《管子·内业》曰:“心全于中,形全于外”,“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在心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具体修练方法是:“不以物乱官(感觉器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有神自在身。”《管子》认为“阴者静”,强调以阴制阳,以静制动,“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伸而骨强,乃能载大圆而履大方,鉴于大清,视于大明。”(《管子·内业》)这大概就是后世所谓“宁静致远”之意。《管子》还认为“能守一而弃万疴(万病)”。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在养生方面也是主张虚静。《韩非子·解老》曰:“深其根,固其柢(直根),长生久视之道也。”他认为神是生命之根,精是生命之柢,“圣人之用神也靜,静则少费,少费谓之啬。……夫能啬者,是从于道而服于理也”,故“圣人宝爱其神则精盛”。他认为“虚”、“静”无为无思的自然状态,并不是用意追求来的。这些也与道家的观点一脉相传。与上述相反,动静结合的观点,见于《吕氏春秋》。该书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宾客集体编撰的,书中首先指出静的重要性:“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接着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又指出了动的重要性,最好的方法是:“宜动者静,宜静者动也”。
  三、历代文人修练的理论和方法
  伟大的诗人屈原,对古代的气功是十分了解的,当时楚国巫风盛行,他曾改写楚巫歌舞祭神时的歌词,这就是有名的《九歌》。而《远游》一诗,则是用浪漫主义的色彩,描绘了炼气功的要领和境界。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赋校注》中说:“称虚静、无为、自然、一气、虚待、无为之先,纯为五千言(指老子道德经)中语。而餐六气,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入精气而除粗秽,即庄子导引之士,彭祖寿考者之所好,吹句呼吸,吐故入新之说。前者道家论道之精意,后者隐循仙去之奇说。”可见《远游》确为早期的气功名篇,诗曰:“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这既有儒家思想,又有道家修练,在修练方法上,不仅有吐故纳新、无为入静,而且有服气、采天地日月精华等心理暗示和想象练习,这确是养心安神,开发智力潜能的方法。可以说“远游”是最早描述气功态体验的文献,再与《老子》、《庄子》、《管子》中提到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联系起来考察,可以看出先秦学者们气功修练达到了惊人的高度和水平。诗中介绍的内省、端操、虚静、无为、思神、全神、吐纳、导引、漱津吞津、子夜存养等等,说明了先秦时期气功修炼内容之丰富。过去都把该诗看成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唯有清代学者王夫之视其为气功专著,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和张伯端的《悟真篇》相提并论,只是解说时多穿凿附会,以致掩蔽了他的光辉。用现代科学观点来看,这是气功态中出现幻觉的心理体验,不可以幻为真,认为灵魂真的可以脱离肉体,自由地神游,那样就会出现偏差,成为气功诱发的精神障碍了。(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十分有幸,按照陕西省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的安排,我参加了2017年全国健身气功高级理论研修班的学习。在短短几天学习时间里,聆听了体育总局气功中心常建平主任重要讲话,聆听了高也陶教授、金宏柱院长、张钦教授、何欣委专家、曹树人专家等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的讲座,内容十分丰富。从中医解剖学、道家养生、武术养生、健身气功中医运动处方等诸多方面学习了许多知识,不仅对健身气功从理论上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如何搞好健身气功
期刊
一、发病原因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经常三餐不定,许多人有或轻或重的肠胃不适症状。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发病的时候吃点药,胃不痛了就没事了。”果真如此?当然不是。胃病不仅会引起上腹部闷胀疼痛、食欲减退、腹泻等,发作时更是痛苦不堪。而且有的慢性胃病很难根治,所以必须及早防治。但好端端的胃,为什么会生病呢?  胃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诸如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以
期刊
膝关节酸痛,在此主要是指髌骨劳损所致的酸痛,也即是指髌骨软骨软化症和髌骨张腱末端病,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膝软、膝痛、膑骨压迫痛、膑骨边缘指压痛等。这种膝关节酸痛在体力劳动者、运动员、舞蹈演员,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较为多见,天冷时症状更为明显。  一般人往往认为膝关节酸痛是得了“关节炎”。有关节炎的人,膝关节可能酸痛,天冷或刮风下雨时症状加重,还往往伴有关节红肿、发热等现象。而本文所说的有膝关节酸痛的人,
期刊
清平乐·健身气功  清晨梦晓,  旭日东方早,  健身气功人不老,  血脉畅通最好。  欲攀技术高峰,  苦学春夏秋冬,  切记阴阳协调,  持久功法添增。  蝶恋花·健身气功赞  春夏秋冬成习惯,  闲散悠居,  排队广场满。  八段五禽筋骨转,  四肢筋骨成灵便。  各种养生真缭乱。  舞杖强身,  信奉天天练。  拂去尘埃除杂念,  脑清增智气机显。  七律·健身气功好  强身健体最当时, 
期刊
我是一名国家公务人员,不惑之年的我因为长期伏案工作,经常在外应酬,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胡吃海喝,各种疾病在我四十岁这年全部显现出来,这个年龄的压力是很大的,有事业要去奋斗去拼搏;有老人要去尽孝道;有孩子要去操心;各种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们单位每年都有一次体检,在四十岁之前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体检,总觉得自己年轻,没事儿小车不倒尽管推。直到2015年我因血压高到230mmHg,我无法正
期刊
自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江庄村有一位健康老人,他叫郭武杰,今年84岁,他非常热爱健身气功,购音响,买书籍,备器械,早上练,晚上练,回到家里还要练,对健身气功真是如痴如醉。  郭武杰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前一直与学生打交道,曾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因为批改作业长期久坐不动而导致患上了职业病——严重的颈椎病和高血压。刚到退休之年,就未老先衰、弯腰驼背。  郭老师退休之后,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每天凌
期刊
近年来看了许多养生保健材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得我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最近看了有关适者长寿的材料,觉得摸索总结一套适合自身的养生保健方法,才是健康长寿的正确思路。适者长寿,就是不必强求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关键是适还是不适,必须由自己来感受,身体健康和长寿与否都是自身的大事,自己感觉适合,才能实现适者长寿!  我国古代就有适者长寿的说法。伟大的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说:“适者生存”。我国古代老子曰
期刊
11月7日至10日,2017年“香港赛马会”杯第四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今天在广东佛山举办。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任常建平、副主任杨战旗,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麦良,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原副部长陈亚琼,香港赛马会市场及客户事务执行总监张之杰等出席了活动。  独具当地特色的佛山龙狮表演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健身气功爱好者们带来的健身气功展演将活动推向高潮。随后,
期刊
11月15日至16日,2017年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总决赛在池州青阳县茶溪小镇举办,共有来自北京、江苏、上海、福建、河北等32支代表队的200余名选手汇聚在有着“莲花佛国”美誉的九华山下,通过以赛会友共享健身气功运动健康与快乐。  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安徽省体育局、池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体育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青阳县人民政府、池州市教育体育局、安徽九华山投
期刊
健身气功新版教材虽未面世,但通过“2017年江苏省健身气功精英培训班(第一期)”对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教学中提出的新要求,其精华和特点初露端倪。江苏捷足先登,学员普遍说好。笔者的最大心得是:“细化动作、体会内在”是四套普及功法新版教材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细化动作与体会内在是练功内外结合的有机整体。细化动作既是为了规范身形,更是为了更好的体会内在。本文重点是细化动作后的体会内在,与同仁商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