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ber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生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我们的孩子一学数学就头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如有的喜欢学习数学,他们平时都能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这也相应地巩固了他们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找一找身边圆形的物体,然后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并剪下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独立探究新知,以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了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327→372,732→723,273→237,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来的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深入探究,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动脑思考后概括出的知识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深化,而且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推动学生自主探索。
  四、加强意志能力的培养,指导自主探索
  教师经常对学生在学习上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是学习数学本身的需要,学习数学离不开良好个性品质的参与,要求学生付出艰辛的劳动,对解决问题有顽强的意志力。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的可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首先让学生拿出10cm、8cm、7cm长的三根小棒,在桌子上摆出三角形,学生非常轻松自如地摆出了三角形,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拿出10cm、4cm、5cm长的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结果学生怎么摆也摆不出来。然后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后三根小棒摆不出三角形呢?”请同学们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
  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旨在借助全新的教材,通过各种途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习方法上,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农村教师是支撑农村基础教育大厦的骨干力量,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只有重视和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的能力,才能使农村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
在英语教学研讨中,至今认为英语教学费时费力、效果差的观点仍然普遍存在。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摸索,笔者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学能增强师生情感交
随着中学新课标改革方案的贯彻和执行,现代课堂教学的模式已发生重大变革,即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转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摘 要:随着“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力量,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变化。“90后”身上所具有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辅导员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认真分析对“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反思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2008级开始,中国高校迎来了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成绩的提高,而且也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实际出发,研究如何将教师的角色从现在的“讲授者”和“翻译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
基于一般格上模糊(对偶)理想、模糊素理想和凸子格的一些性质,讨论了L-fuzzy格的一些基本性质,并给出了(λ,μ)-fuzzy子格,(λ,μ)-fuzzy理想(对偶理想)和(λ,μ)f-uzzy凸子格概念,建立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估计到儿童的个性具有重大的意义。每个人都具有明显的独特个性,这才使一个人与其他的人相互区别开来。在日常教学中怎样培养
在有限连续空间中介绍了一类广义向量拟均衡系问题,并运用有限连续空间中的极大元定理证明了这类均衡问题的解的存在性.结果推广了以往相关结果.
当前部分高中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用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一、教师自身要加强修养,提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首先应思想好,道德好,作风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
一、中职生的思想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  中职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追求独立,个性张扬,总是把自己看成“成年人”,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发言权,反对服从,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他们很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求独立,但在处理问题和矛盾时,又往往比较偏执,跟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他们自己又意识不到,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常常处于焦虑之中,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