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u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对学生的美育培养,教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社会观,而情感与审美往往是分不开的。人们在欣赏美的事物时往往会带来情感的变化,在创造美的时候也需要运用到情感的因素。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情感教育提升美术教学的教学深度和教学内涵,本文将从此角度入手,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教育;美术;情感教育
  初中美术对于学生审美品位的培养以及能力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我们常见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学所占比例很大,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控往往能够帮助其提升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与吸收。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于将美术教学停留在对于学生美学的培养上,这虽然能够迅速帮助课程推进,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却收效甚微,良好的情感感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亲和力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吸收归纳美术知识。本文就将从情感教学的渗透入手讨论一下初中美术日常教学。
  一、 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意义
  情感教学应该是初中美术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同时需要有目的、有技巧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萌芽阶段,情感、性格、品位逐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感悟,对于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帮助巨大。美术课程作为美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审美观、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拓展视野、培养兴趣。在兴趣树立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让学生具备积极、有效地掌握理解、认知周围事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学生加深对于周边美的事物的感受。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如果没有通过老师的正确指引,可能就很难被学生发现,即使发现也很难从内心深处理解吸收其中的美。而情感教学强调的并非单纯的情感输出,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情感感悟。而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有感而发的作品更加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及情感状态,而这些作品也因此具备了活的灵魂。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学的渗透对于学生的理解、创作都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美术课堂中渗透情感教学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所在,同时也是课程进行的有力保障。
  二、 情感教学的渗透方法
  (一) 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巨大,同时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象,也肩负着对学生的模范作用。因此情感教学首先需要老师提升自身素养,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感化学生,以自身严谨的教学风格、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热烈饱满的生活热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这一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老师进行长期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提升。比如在平时的课堂中,老师不仅需要严格要求学生的课堂纪律,自身也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在工作时间内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对待课程态度要严谨认真,仔细做好课前备课及课后总结工作;对待课程讲解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要过分拘谨也不要过分随意,要以亲和的形象感化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度教导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能力。切勿因为自身课程需要而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以无形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 发掘课程深度,推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美术教学需要情感教学的渗透,同时美术教学内容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资源。比如我们在进行以节日为主题的手工课堂时,不仅需要以节日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创造,更需要以课程内容为依托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不同节日的不同内容。以春节年画为例,我们在带领学生了解全国各地的年画的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品味过年的气息,吸收传统文化带来的情感因素。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在全国各地不同的风俗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艺术的魅力,而在这种艺术魅力中大多围绕着祝福、吉祥、团聚的情感主题,老师需要把握住这一中心情感,将学生们带入所设定的情感环境中回忆、品味、体验、升华春节带来的情感冲击力,从而让学生思考、交流各自不同家庭春节期间的不同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树立起敬老爱老、和谐和睦、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情感深度,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节日中把握住情感基调,发掘、体会节日所带来的美学感受。
  (三) 用丰富的课余生活巩固情感教学成果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而生活中的美学因素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的内容素材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掘生活中的美,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感悟这些美所带来的情感基调。例如我们在进行民间文化课程讲解时,会介绍到关于民族服饰,尤其是庆典服饰的。而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大家在出席一些节日场合时会特别注重衣着的穿搭。例如参加较为严肃的聚会、会议时,大家会穿得较为正式,整体形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基调;进行家庭庆祝活动时,人们往往也会注重穿着,但是穿着的服饰大多较为随意,以亲和力较强、大家广泛接受的服饰为主,能给人一种融洽和谐的情感基调;而在进行展示、表演时,人们大多会打扮得十分艳丽、夸张,穿着较为亮眼的服饰,给人一种时尚热烈的情感基调。在不同的场合观察不同的着装,让学生们以此为基础回归课堂,带领学生感受课程中所涉及的民族服饰,体会这些服饰的情感基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服饰的美,同时也能够帮助其从情感的角度体会不同服饰的美学内涵。
  三、 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美学知识,同时也需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老师首先要从自身入手,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及内在素养,潜移默化地将情感教学融入师生间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也需要老师注重教学技巧,有目的地将情感教学的精髓融入到我们所熟悉的教材中,并且还需要将情感教学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美、感悟美,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成杰.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20):185.
  [2]李翠翠.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积极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8(1).
  作者简介:
  吴雪梅,一级教师,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永定区坎市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核心素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内容。本文从核心素养理念的角度出发,对音乐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且提出了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一、 引言  核心素养,其含义主要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品格和能力水平。因此,在核心素养的
摘 要:受教育者通过获取地方文化知识、形成地方文化意识、地方文化技能、地方文化心理素质,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艺术教育进程。由于青少年在初中阶段身心发展迅速,个性特征、价值观念、科学知识的建立,地方文化道德意识和道德理念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初中艺术课教学,将岭南文化教育贯穿中学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岭南文化素养培养是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科研意义的,是21世纪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学生全
摘 要:初中生物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抽象特征。而随着当今时代下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利用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合作学习作为当下极受提倡的教学策略之一,也是一类有效的学习形式受到了极大关注。本文首先是分析了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之
一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都是以审美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提升学生体验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但是通过目前
摘 要:现如今,教育界普遍对高中美术教学提高了重视程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在新课改中提出多元化教学法,并被广泛应用于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美术教学内容时,积极运用提问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播放教学视频,以及引导学生自主赏析美术作品。这些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理解知识点,从而扎实掌握课程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学习效率。  关
摘 要:小学音乐是小学阶段的学科内容,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音乐教育作为开发学生智能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灌输性过强,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的情况,影响音乐教育效果。因此,本文提出采用奥尔夫教学方法,解决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供相关单位参考借鉴。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教
摘 要:美术教育是综合培养中职生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总结出了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希望借此能够对中职美术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兴趣培养;创新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其中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