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戏曲传承基地建设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传承基地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完善的戏曲传承基地建设模式,有助于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戏曲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戏曲传承基地建设,可以带给学生更好的艺术熏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戏曲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戏曲逐渐走进高校,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强.为了更好地发挥戏曲的优势和作用,高校应积极探索戏曲传承基地建设模式.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一直是一个重点课题,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持和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都在不同程度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本文结合龙岩组织实施的“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系列宣传展示体验活动,以“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探讨非遗传承保护的价值意义,以“非遗进校园,教育展新颜”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举措,以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
笔杆子是“装子弹”的人,“发射”是领导的事,命中了,功劳当然是发射的人。  李后强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书籍与文件。在这些书籍、文件的间隙,摆放着一个小地球仪。在他的经历中,很长时间都和文字打交道。他在起草许多重要文件和讲话稿之前,都有转动地球仪的习惯。  大学教授出身的李后强,曾历任副县长、副市长、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2011年,出任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他担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7年多,“截至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