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陶然,创业跟着大学三观走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6862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活成了我想活的样子。我就想活成这个样子。我想要能够做我选择的事。我曾经有很多年都是不坐车的,全部都是自己开车。我要掌控方向盘。”
  采访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孙师兄之前,我就有了最想问的问题。从四达集团到蓝色光标,从恒基伟业到拉卡拉,孙师兄六次创业六次成功,像他这样的“创业教父”成功有何秘密?他的历次创业又与四年大学本科生活有何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创业)是基于我的三观的。而我的三观是高中萌芽,在北大最终形成的。”孙师兄说。
  “北大给我的四个财富”
  孙师兄认为,北大给了他四笔财富——自信、圈子、见识和学习能力。
  30年前,孙师兄怀着经天纬地的豪情壮志,考入了当时最难考的,也是全国最好的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现光华管理学院)。
  “战争年代做将军,和平年代当总理。当然要学经济。”孙师兄气势满满地说,“在我看来,学理就是螺丝钉,学文就是拧螺丝钉的。我想当拧螺丝钉那个人。”
  高中时的孙师兄根本没有考虑其他学校,一心只想考北大。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一个师姐——北大历史系84级校友,现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甘琦的影响。那时孙师兄家与甘琦家住隔壁,在北大读书的甘琦常常与他通信。看着甘琦热血飞扬的文字,孙师兄受到了很大的感染,立志考北大。
  入学后,孙师兄的生活分成了三部分:学习、实践和交友。
  说到学习,孙师兄说,自己的学习并不拘泥于课上所讲,而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听讲座和与老师聊天来获取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提到当年的恩师,孙师兄动情地回忆道,“我们经常会跑到一些青年教师的宿舍找他们聊天。像刘伟老师,李琦老师等。我们也经常去厉以宁老师家,我们要创办学生刊物,就请厉老师题词。那时候老师和学生走得很近。”
  在校期间,占用了孙师兄大量精力的,就是社会实践。孙师兄在校期间历任系、院、校学生会及团委干部,其中孙师兄提到最多的就是团干部培训学校。当年的团校会把每个系每个班的班长和团支书都聚集到一起进行社会实践,一起举办舞会。通过团校,跨系交流得以实现。这不仅增长了孙师兄的见识与眼界,更让他收获了兄弟与友情。
  “当时我们九个兄弟最玩得来,大家号称九兄弟。”
  当年的九兄弟遍布各系。除去一起玩耍外,九兄弟还一起读书,一起写文章。有几个学期,九兄弟每个月都会推荐一本本专业领域的书,大家读完后交流感想,推荐的人则负责讲解此书。九兄弟也曾连续20多天黑天白夜地聚在一起写文章,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直到现在,很多与孙师兄合伙创业的,还是九兄弟中的哥们。九兄弟之外,孙师兄现在的伙伴、玩伴中占一半以上的仍旧是北大的同学、校友们。
  在北大熏陶了四年,孙师兄说自然就有了股子自信和气质。
  人生就是体验的过程
  一个人的三观是如何萌芽的呢?孙师兄给出的答案是:思考、阅读和来自他人的影响。
  孙师兄的三观萌芽,除去经常读书、思考之外,与发生在他高中时的两件小事密切相关。一件是自己与几个吉林大学热爱哲学的大学生一起下馆子,结账时大家纷纷掏各自兜里的毛票去凑钱。谁也不计较谁拿的多谁拿的少,有多少就都拿多少。这份洒脱的生活态度,至今都深深影响着孙师兄。另一件就是其中一个男生,写了一篇题为《人生是一种体验》的文章。这篇文章孙师兄珍藏了许多年。
  高中时生长出的幼小萌芽,在北大四年的培育下,最终形成了孙师兄的三观。
  孙师兄提出了关于三观的三问: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你的是非标准是什么?你准备怎样过这一辈子?
  “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一辈子就OK了。”孙师兄说。
  而面对这三问,孙师兄给出的回答简洁有力:人生就是体验的过程。
  “这辈子我要多体验。所以没有什么对错,只有你喜欢不喜欢。一定要去做喜欢的事,享受其中的过程。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毕业后,孙师兄被分配回了长春老家。但他没有留下,而是回到北京,最终进入了四达集团。后来,孙师兄又先后成立多家公司,涉足不同领域,并把它们经营得有声有色。而最为难得的就是,每当一个企业经营成功后,孙师兄就会离开一把手的位置,立刻投入另一个新的领域中。
  “我喜欢漂泊的生活,本科毕业后就下海了。我又很喜欢不断地尝试新的东西,也喜欢分享,所以当企业稳定之后,我就会交给我的副手,再去做另一个不一样的企业。所以我会创办这么多的企业,而且所有跟着我干的人,最后都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总经理,每个人也都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孙师兄说,“我们不能拓展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拓展它的广度和深度。”
  孙师兄还进行了一番假設:假如时光倒退十年,就算自己在70年代被分配回长春,被户口和粮票锁住而无法离开的话,自己也不会自暴自弃,反而会自得其乐。孙师兄十分喜欢《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他穷得去要饭的时候,也能够享受到要饭的乐趣,因为他认为要饭也是一种体验,同样能够做到自得其乐。”
  在孙师兄看来,读书会帮助三观的形成。而三观形成后,读书则显得更为必要。
  “我认为读书最重要的是: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孙师兄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孙师兄认为,人最重要的就是形成自身的认知体系。这一认知体系包括形而上的三观与形而下的方法论。当认知体系形成后再去读书,实际上就是拿读到的内容和认知体系相互去印证。如果一致,则说明认知是正确的,便可以进一步地坚定它。如果不一致,就要去分析,到底是自身的认知体系错了,还是书本错了。最后找到答案后,将其吸收到自身的认知体系,成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读书的目的所在。
  “所以这些,都是基于我的三观的。”孙师兄总结道。
  我活成了我想活的样子
  1991年大学毕业时,孙师兄留下了一句名言:如果你帮身边的朋友都成为万元户,那你一定不会是个乞丐。
  入学北大30年后,说到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孙师兄说,“我活成了我想活的样子。我就想活成这个样子。我想要能够做我选择的事。我曾经有很多年都是不坐车的,全部都是自己开车。我要掌控方向盘。”
  但不要忘记,30年前的孙师兄,是怀着一颗经世济民的心来到的北大,来到的国民经济管理系。而30年过去,这颗心并没有随着时间而冷却下去,反而更加熠熠生辉。
  孙师兄十分喜欢的一句古话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孙师兄看来,使命感是分层的。体量不够的时候要努力增强自身实力。等到体量足够大的时候,自然就会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而随着事业越做越大,孙师兄身上的使命感也越来越强。“现在跟拉卡拉生意相关的大概有30万人,其实想起来是挺恐怖的。我可以去贪玩,但是不能不管这30万人的生计,所以就只能把企业越做越好。”孙师兄说,“要先照顾好自己公司的员工。有余力了之后,我们就进行捐助,参与社会活动。”
  喜爱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孙师兄,对于中国文化有着由衷的热爱与认同。“中国古代的阴阳讲的是很对的,阴到极处是阳,阳到极处是阴。所以当你越有能力,应该越多地去回馈。我认为未来中国的企业家,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益事业和回馈社会这方面去。”
  最后,孙师兄为后辈们总结了三点忠告:向前看、向后看和B计划。
  向前看,就是不断地去预见未来,去想一个月后会怎么样?三个月后会怎么样?六个月后会怎么样?一年后怎么样?这样就会知道现在该干什么,及时地未雨绸缪。向后看,就是不断地复盘。对于自己走过的做过的事,都去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和规律。第三就是永远要有B计划。
  “很多人都会问我,你的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没有。因为我在不断地向前看,在未雨绸缪。同时不断地向后看,同自己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增强。再加上有B计划,就会让自己的整个生活和工作变成一个可持续成长的平缓过程,没有戏剧性的大起大落。”
  责任编辑:尹颖尧
其他文献
交流活动结束了,但同学们的讨论仍未终止,我和其他同学兴致勃勃地讨论起这部影片,大家的评价里都有“有温度”三个字。活动结束了两三天,我仍在思索,为什么一部硬科幻,大家会不约而同给出“有温度”三个字,后来我想明白了,是因为这部硬科幻里有着温柔的中国心、中国情感、中国精神。  中国科幻片起步较晚,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成为首位获该奖的亚洲人,直接刺激了国内文艺界掀
编者按:疫情期间网上学习、居家作业,同学们仍然不缺思想火花的绽放。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认真研读《西游补》《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撰写的读书报告精见迭出。刘雨晴(北京大学)  古代小说《西游补》是一部明末白话小说,可以将其视作《西游记》的一部续书。《西游补》的故事插入于《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之后,叙述了唐僧师徒经过火焰山后,
拳打镇关西后逃亡,见悬赏告示而不识: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挨满在十字路口,也钻在丛里听时,鲁达却不识字,只听得众人读道:“代州雁门县,依奉太原府指挥使司该准渭州文字,捕捉打死郑屠犯人鲁达,即系经略府提辖。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与犯人同罪;若有人捕获前来,或首告到官,支给赏钱一千贯文。”鲁提辖正听到那里,只听得背后一个人大叫道:“张大哥,你如何在这里?”拦腰抱住,直扯近县前来。李舒扬(北京大学)  鲁
静园的桃花第三教学楼外的山桃中文系大一学生在静园上课  我对静园的桃花印象深刻。  古代汉语对于中文系大一学生来说,是一门硬课。古代汉语是中文系的基础核心课,一周六课时。学习内容由文选和通论组成,文选中学生需要读完《史记》和《左传》,通常讲的是基础性且有些枯燥的知识,为此,许多老师精心安排活动,让课程更有趣些,在静园读书便是其中之一。  三月中下旬,静园的桃花开得正旺,一朵一朵在枝头绽开。天气好的
有同学说,人生道路不求高的,也不求低的,只求对的。我认为,对的路不是求来的,也不是选择完就自然而然出现的,而是脚板向下,腰杆向上,踏实辛苦,甚至历经磨难走出来的。如果毕业后找工作不顺利,或是感觉自己吃了亏,一定不要光顾着抱怨,这很可能是未来的财富,积极分析、谨慎探索,去把路走对,而不是只是想著走对的路。我的点滴感悟,都是在清华读本科时得到的。  姚颂,1992年出生,2011年被保送清华大学电子工
2006年,张沛东从中国海洋大学捕捞学专业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刚一留校,张老师就把研究注意力投向大叶藻,并且一做就是十年。  2017年9月,山东荣成天鹅湖进行了一次规模化增殖活动,此次增殖的对象不是鱼、虾和蟹等,而是一种被当地人俗称为“海苔”的海草——大叶藻,这也是我国首次规模化的大叶藻增殖作业,共移植株高20cm以上大叶藻5万余株,底播大叶藻种子13万粒。大叶藻,学名鳗草。这次增殖活动是由中国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去追坚守和反抗  阿米尔和他的男仆哈桑的故事是那样动人,那样两个童真的少年,他们惺惺相惜,哈桑对他说着“为你千万遍”,阿米尔就那样望着他。年纪越大,越是会欣赏这样纯粹的感情。但当你完全沉浸时,作者總会给你当头棒喝,你掉进了那个他设计好的“陷阱”。作者绝对不是只写单纯的少年情谊那么简单,他要描摹的是那个悲观无奈的时代,那个几乎要吞噬掉每个人的时代。
三大恨事来自宋代彭渊材的“平生五恨”北美海棠草莓果冻红色贴梗海棠  经过查阅文献,我发现张爱玲所写的“三大恨事”,其实来自于宋代彭渊材的“平生五恨”。宋代释惠洪的笔记《冷斋夜话》卷九有言:“渊材迂阔好怪……尝曰:‘吾平生无所恨,所恨者五事耳。’人问其故,渊材敛目不言,久之曰:‘吾论不入时听,恐汝曹轻易之。’问者力请说,乃答曰:‘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
“告诉我,你看到它是什么感觉?”  我经历过最难的一场面试是一家主要服务地产商的公关公司。作为一个对房地产行业一丝一毫都不感兴趣的人,我也不明白我究竟为什么要去面试。我只是在海投时随手一键投了简历,轻松地过了电话面试,公司便安排了面试。  最后一轮面我的是一个非常犀利又聪明的美国老奶奶,70多岁的样子,1990年代时曾在美国出过一本很有名的畅销书。她见到我后,没有问任何常规性的面试问题,甚至没有让
2019年的我,終还是跳出了玻璃罐。不管如何,我依旧是那个自己,“静”观风云,我自巍然不动。  “静”来形容我的性格再合适不过,有时候,倒不如说是发呆。在2019年,尤为严重。我开始思考十八年来所养成的脾气秉性究竟要打磨成什么样子,我开始思考必须放弃的以及需要重新担起来的。我发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时间分配到所喜欢的各种“领域”,我不能一边学习下棋,一边学习绘画。这让我很痛苦,我不再是向着博学多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