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教学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心理重塑结构的结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合理清晰的数学认知结構,对于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建立紧密规律的逻辑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认知结构具有发展性,动态性,层次性的特征,认知过程可以分为输入、相互作用和操作阶段。
  【关键词】数学认知结构;学习过程;教学模式
   一、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知识结构的区别
   数学认知结构不同于数学知识结构,数学知识结构是指客观存在的知识理论,它是独立于学习主体而存在的,无论学习者是否掌握了解,它都是一种稳定、静态的知识体系,而数学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学习主体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换句话来说,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是由学习主体对知识结构形成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它是经过创造者的头脑意识加工后,在人脑中形成的认识体系,所以数学知识结构是依赖学习主体而存在的,不同的学习主体对同一知识结构存在着不同的认知结构,所以,引导学习主体,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就尤为重要。
   二、数学认知结构具有层次性
   数学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来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重组,删减和完善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的认知结构,所以其经历着从底层到高层的发展过程,理想中的最高级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所有层次知识体系的融合重组,这个结果的最终形成,是一个抽象复杂的过程,小到初中数学概念体系,大到大学以上数学教育,以及对过去每一个阶段的经验总结,才最终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数学理念和运行模式,所以,数学认知结构,可以在各种层次的抽象概念中来表达数学知识。
   三、数学认知结构具有发展性
   在我们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和新的数学体系,我们对其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结构进行重组发展的过程,等到认知结构在本阶段发展成熟之后,对于新的信息,我们自然而然会运用此结构去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从而表现出数学认知结构的能动性,当然,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学生在形成认知结构时,离不开教育者的教育指导,只有教育者在进行筛选总结之后,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最大限度的避免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出现偏差。
   四、数学认知结构具有动态性
   数学认知结构的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学生认知结构由不稳定到逐渐巩固的过程,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另外,由于教师所灌输的认知结构与自己脑中初始阶段形成的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导致学生在刚开始的数学学习阶段建立的数学认知结构十分不稳定,极其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干扰,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和运用,其认知结构也在不断的成熟发展,最终完成阶段性的固定。第二个方面是指,学生头脑中数学认知结构由模糊到精确地过程,在初始阶段,学生所建立的认知结构都是很笼统的,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和实际操作经验的增多,其认知结构也逐渐趋于清晰精确。
   五、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标准
   尽管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所构建的数学认知结构都是不同的,但是笔者认为,一个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应该有如下标准:能够主动的接触知识,能够迅速的理解知识,能够最大限度的运用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产生新的知识。结合旧有的结构和知识,形成一个更加高层次的数学认知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数学认知结构的能动性及发展性,这是数学认知结构得以重组充实的前提和基础,最终构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的理想状态必定是完整清晰的,逻辑紧密的,创新实践的高级模式。
   六、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一个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三方面:一是学习主体自身,二是知识体系,三是影响学习主体的教育者。对于学习主体本身来说,一定要先了解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定义及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标准和逻辑结构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在形成过程中,要把握好主次矛盾关系,一定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全面性。理清主干和枝干,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知识体系来说,一定要选择全面透彻的教材与学习资料,要学会举一反三,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对于教育者来说,一定要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认知框架,理清讲授思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困惑。
   七、总结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认知结构的构建,永远是一个核心性的话题,这也是我们进行数学教育最终的目标所在,唯有建立一个合理完整清晰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提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们广大的数学教育者们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树立鲜明的数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为己任,不断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完善,从而从根本上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吉宝,史可富.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与数学学习过程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5,03:80-82.
  [2]刘孝书,梁红亮.论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学习[J].教育探索,2004,04:68-69.
  [3]张颖.数学认知结构及其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4]何小亚;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01期
  [5]盛家勤;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年04.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代篮球发展迅速,篮球运动技、战术变化越来越快,比赛越来越激烈,比赛中运动员身体接触多,对抗强,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也随之提高,篮球竞赛日趋激烈,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约高,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身体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和战斗,从而跻身与优秀运动员的行列。本文对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力量耐力、腰腹力量,弹跳力和运动员手指手腕力量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
期刊
【摘 要】减负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教育改革机制中,减负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目标和口号,其目的在于正确的规划学生课业提高教学质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增加教师的课堂效果。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阻碍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例如“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育”“这些陈旧的教育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打击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与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本文针对上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气氛的调动、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来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学习,从而活跃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活跃课堂;务实求活;数学活力;思考  一、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良好的师长关系,愉悦的学习环境,
期刊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智慧、精神、性格的体现。而彝族的火把节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魁宝。是中华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彝族火把节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就彝族火把节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使彝族火把节等传统体育项目能得到更好的继承推广和发展。  【关键词】贵州;民族传统体育; 彝族火把节   前言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新课程标准顺利提出,它是基于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思考,结合当代人才培养需求而制定的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新课程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实现。初中数学是一门关键的基础性学科,必须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不断寻求新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为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供基本保障。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实施   从我国目前
期刊
【摘 要】文明礼貌是构建和谐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体现教育教学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所谓礼仪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形成健全人格,教学生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人相处,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格教育。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如何渗透;礼仪教育   养成良好的礼
期刊
【摘 要】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史,物理学在创新中产生又在创新中得以发展。物理教育与教学应顺应物理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才能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使物理教学更具魅力,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物理创新教育;创新教学   一、创新型教师是创新教育保证   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求真开拓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开展创新教育发挥示范榜样作用,对学生创新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摘 要】多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关键词】数学课;课前准备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如同在江河中游泳儿童随身携带的救生圈,可以协助儿童从知识的此岸游向知识的彼岸。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则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法完成和达到
期刊
【摘 要】生物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通过生物实验教学等方式,能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原理和提高实验技能,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条件下,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手脑并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就能得到应有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悟”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