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译能力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近期有关翻译能力的研究,包括如何定义、如何培养以及如何评估翻译能力。通过对之前该领域研究的概述,作者呼吁从全新的角度来综合研究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 能力的培养 定义 评估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040-01
  人类的翻译活动作为文明的产物享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开始甚至是有语言表达的开始。有了翻译,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跨越文化壁垒,相互之间建立合作交流的关系。翻译也对人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直到20世纪中后期,翻译研究才开始被看做一门系统的学科。同时,关于如何教授翻译,如何培养合格的翻译人员以及为了有效交流并使不同的语言间能够自然转换,如何获取翻译技能等的研究也被提上日程。由于二战期间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学术机构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翻译专家,所以出台了一系列培养能够胜任相关任务的有资格的口译和笔译人员的计划,自此之后,培养翻译人才的趋势一发不可收。
  一、研究背景
  步入21世纪,翻译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复杂的活动,需要具备各方面技能的专家才能完成。也就是说,翻译人员需要在执行翻译任务的同时掌握能够胜任任务的专业知识。因此,培养翻译能力是教授翻译时的主要目标。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Toury(1974)、Wilss(1976)、Delisle(1980)、Roberts(1984)和刘宓庆(1987)便从翻译教学的角度进行过研究。有关翻译能力的研究开始受到普遍关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也使得国内需要大量的口笔译人才来向世界市场打开大门,因此,中国也开始了有关翻译能力的研究。
  正是因为充分意识到国内市场对于口笔译专家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笔者呼吁较为综合的研究方式来探讨中英文翻译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能具备所有翻译能力的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找到培养合格翻译能力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本文也呼吁从国内翻译受训者身上发掘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数据表明,目前国内翻译领域全职专业翻译人员仅有6万人,还需50多万专业人才来填补这一空缺。人才缺失量达到了90%之多,这对于将中文翻译为一种或多种外语工作的需求量来说明显存在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通过了在本科院校开设翻译专业的提案。2007年,国务院颁布并开始实施建设翻译硕士的教育项目。显然,上述的一系列政策为培养相关的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翻译教学带来了挑战。
  二、以全新的视角研究翻译能力
  目前国内翻译圈已开始将重心转移到翻译能力的培养上,并把翻译能力的培养看做是翻译教学的中心任务和目标。然而,对于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仍处在萌芽期,就翻译能力的定义、构成和培养方式等方面仍没有详细的描述和一致的论断。
  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翻译能力的研究:
  1.注重翻譯能力与翻译教学关系的分析。这类学者认为培养受训者的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师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2.一些学者提出,翻译教学的模式应该是通过回顾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生的翻译能力。苗菊(2006)提出有声思维的方式(TPA:Think-aloud process);文军(2004)则意识到目前翻译教学的不足并提出以培养翻译能力为核心的翻译策略。上述研究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将翻译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心任务以及翻译课程规划方面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但是这些观点的缺陷在于没有对受训人员不同阶段的翻译能力的特征和发展过程做出详细的研究。
  3.还有一些学者对翻译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穆雷(2004)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翻译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呼吁建立以评估翻译能力为核心的测试模式。这种模式为改善翻译能力的效果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却没有能够就受训者在培养自身能力过程中所经历的具体阶段和特征给以彻底的解答。他的分析仍然缺少具体的研究目标,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待时间的验证。王克非和杨志红(2000)就翻译测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证实翻译能力在有关翻译测试的研究和探索方面意义重大。然而,他们并未详述如何以翻译能力为基础来解析翻译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没有能够从深度和广度上分析翻译能力的构成。
  三、结语
  与国外研究结果相比,中国关于翻译能力的定义、培养以及评估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以全新的角度深入综合地进行研究。上述关于翻译能力的探讨为加深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贡献,充实了人们对于翻译能力和过程的理解。但是,截止到目前,就翻译能力的定义与构成仍然没有一致的论断。有关如何定义、获取、评估翻译能力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需要更多创造性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2]吕备战.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武警技术学院学报,1997(04).
  [3]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4).
  [4]王克非,杨志红.翻译能力及其研究[J].外语教学,2010
  (06).
  责任编辑:武聪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考评方式,不仅是评价本专业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一种手段,它更能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关键导向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教学考评方式暴
职业高中高三的语文课基本都是复习课,面对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我们再次复习,如何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陈旧枯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更加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使得犯罪嫌疑人和被告者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尊重与保护,更加体现了司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而逮捕
【摘要】证据是准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恰当裁量刑罚的基础,是保证案件质量的“生命线”。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分,是指案件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根据证据推断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
摘 要 举报线索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源头,管理好举报线索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取信于民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实践中,对于经过查实立案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线索,有着较为稳定的监督体系。而对于经过初查后不立案线索,尚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一些举报线索的价值并没有实现最大化,甚至造成线索资源浪费。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构建不立案线索审查机制,已成为新时期检察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不立案 线索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对起重机械安装监检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定期检验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旨在通过检验问题的确定,进行起重机安装监检以及定期检验内容衔接内容的完善,以便提高起重机监测的安全性,
目的 讨论复元醒脑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的6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与研究组(常规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我国大部分流行区血防工作已进入传播控制阶段,疫区人畜感染率逐年下降、感染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