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选手赛前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un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技能大赛越来越被高等职业院校重视,参赛选手在备赛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作为指导老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对他们进行耐心辅导,还需要结合参赛选手的具體情况,分析研究他们的赛前心理问题或心理压力,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和引导。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064-02
   从2008年起由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委、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份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亮丽风景线和年度盛会。近几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的内容也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实验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以2019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为例,与以往大赛内容相比,本次技能大赛呈现出两点明显的变化:(1)竞赛的内容有所改动,分析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改为铁矿石中铁的测定和未知铁的测定,要求先用氧化还原法测定铁矿石中的铁含量,再以此作标准曲线测未知铁的浓度;(2)竞赛时要求两个实验连做。
   另外,由于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稍有不慎,会有爆炸的可能;同时,化学药品有污染,影响人的健康,所以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进入一个强队越来越多、彼此水平越来越接近、竞争越来越激烈、获奖难度越来越大的时代,技能大赛更趋紧张和激烈。在这种背景之下,学生在训练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压力,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对于参赛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压力,作为指导老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对他们进行耐心辅导,从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备赛,还需要在心理上对参赛选手给予抚慰和引导。实践证明,参赛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爱的关怀,对他们参赛成绩的取得有一定的影响。
   一、参赛选手的赛前心理分析
   (一)失落、孤单的情境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的时间通常安排在春节后学期开学半个月后。因此,训练备赛就只能选在寒假。寒假期间正值严冬,江淮地区正是最寒冷的时候。化学实验涉及大量用水,实验过程中主要使用冷水,对学生是个考验;另外,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放假回家休息,而备赛的学生却要留下来训练,选手难免会有想家的想法;另外,寒假假期学校食堂不开,留校学生吃饭也成了问题,这一切导致选手处于失落、孤单的情境中。
   (二)恐惧的感觉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属于化学分析类,实验过程中用到浓硫酸、浓盐酸、浓磷酸等十几种化学药品,容易产生污染,操作不慎,也容易影响人的健康;有的化学药品有毒,有危险,使用不当容易爆炸,使个别选手尤其是女生选手有恐惧的感觉。
   (三)紧张的情绪
   我校训练备赛从2019年1月8号开始,到3月8号正式参赛,历时两个月的时间。短短的两个月训练,包括竞赛理论3000多条、仿真、分化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4项训练内容,内容多,难度大。实验训练之前所用仪器还要校正:滴定管需要对每一个毫升刻度进行校正,同时需要考虑温度的影响,必须反复校正,并在电脑上画出校正图;10毫升吸量管需从100多根中选精密度高的;100毫升容量瓶需从几百个容量瓶中选出相对靠近的12个;同时,还需要对500毫升和250毫升容量瓶和2毫升和1毫升吸量管进行校正,并有相应校正值。这些操作和要求既使学生感到压力大,又由于他们对技能大赛了解得不多,所以容易使他们对自己的实力没信心。另外,分化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连起来做,同时还要做好实验报告,时间为3.5小时,部分学生在训练开始时4.5小时还没做完实验。所以参赛选手普遍紧张、焦虑过度、缺乏自信心。
   (四)心理“高原现象”
   选手从选拔出来到参加比赛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几乎所有选手都出现过“高原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中,“高原现象”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这种“高原现象”很容易让竞赛选手出现浮躁心态,影响训练效果。
   (五)过早激活比赛状态
   心理状态的激活是指临赛时让选手处于思路清晰、精神振奋、斗志高昂、信心十足、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选手能最快地适应比赛环境,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技能水平。但如果这种状态过早被激发,则会让选手产生精神亢奋等,过早出现疲劳,导致比赛时出现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竞赛选手心理训练策略
   (一)把握选手心理进行训练
   1.联动关爱
   学校是技能竞赛的组织者,老师既是竞赛的实施者,又是心理辅导的协助者,二者都有竞赛管理责任,又有竞赛辅导的优势,不能相互割离。特别是在学生消极时期或者出现突发事件时,针对选手心理状态,管理上要建立机制,心理辅导上要形成合力,帮助竞赛队员回归到正常状态。寒假里,学校把选手按男女分宿舍,提供暖气、热水供应,并发给选手生活补助,帮他们联系附近单位的食堂。老师从家里带来了电磁炉、锅、铲等,给选手做早餐,并带水果给他们。通过这些生活上的点滴照顾和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消除留校参赛选手的失落、孤单感。    2.安全至上
   作为指导老师,在学生训练操作前,要先对实验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把操作过程中的特别注意点讲给学生听:操作腐蚀性试剂时必须戴手套;遇有气味的实验操作时,必须戴防毒面具;污染严重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从始至终都得穿工作服。禁止在实验室吃、喝,以此普及化学实验的安全性。指导教师在实验室里全程陪同学生,与学生同甘共苦,从早到晚,老师都陪同,让学生感到安心、放心。
   (二)缓解焦虑,树立信心,提高专注力
   训练期间,我们合理安排训练项目,每一个项目按大赛要求来训练,加大技能大赛训练强度,设定每天的目标并要求当天完成,及时帮助选手解决疑难问题,并及时鼓励选手,给选手树立自信。遇见选手焦虑、出现浮躁心态时,找他谈心,引导其说出烦恼、消化消解情绪、减压放松、调整情绪,进而积极愉快训练。在训练时遇到选手疲倦分心的时候,就调节选手的注意力,精力放在训练的细节和动作上。实践下来,这种及时发现问题、即时缓解焦虑、树立学生信心的措施非常有效。
   (三)培养团队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而大赛是团体赛,因此,培养选手的团队精神非常有必要:让他们能大方得体地表演自己的实验,证明自己已经有信心了,同时也看到同伴们自信的一面,认为团队让我们更乐观、自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觉很不错,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培养团队精神。
   (四)临赛前的训练——良好比赛状态的获得
   临赛前,学生的技能水平基本定型,技能的训练逐步让位于身心的调整,心理训练的目标就是帮助选手获得良好的比赛状态,即“镇静、有战斗性、有信心、相信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情绪状态应表现为神经过程兴奋性水平适中、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取胜志向、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该阶段,要重视对学生参赛动机的调整,防止学生的动机水平过高、对比赛成绩的期望值过高、对自我的要求过严等所引起的过度紧张、焦虑甚至是对比赛的恐惧心理,避免造成选手赛前体能、精力的过度损耗。另外,要指导选手做好个性化的应对比赛的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和战术策略上的,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是逆境准备好相应的预案,由此提高学生对比赛的控制感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比赛状态。
   (五)增强学生的抗挫败能力
   在竞赛指导过程中,老师要引导竞赛选手预见到参与竞赛中会有或多或少的困难,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竞赛过程中真实的或想象的挫败情境,会引起学生的挫败认知,进而产生挫折反应,包括情绪或行为反应,如焦虑、失望、愤怒、紧张、退缩等。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赛中的挫败,引导选手找到解决困难和处理挫败的方法,如深呼吸就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挫败承受力,并遵守比赛准则及时排解挫败情绪,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竞赛中。比赛后也要总结经验,正确分析优缺点,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比赛结果。
   总之,针对参加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参赛前失落、孤单、恐惧的状态、紧张的情绪、心理“高原现象”或过早激活比赛状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或心理压力,指导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竞赛选手的心理进行科学调适和辅导,使竞赛选手在训练和竞赛中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态、适当的兴奋、冷静的头脑、清晰的逻辑、坚定的意志、获胜的信心,只有这样,参赛选手的技术技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才可能会取得满意的竞赛成绩。
   参考文献:
   [1]董立毅.浅谈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队员的竞赛心理[J].职业,2016(15):18-19.
   [2]张小兰.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参赛选手心理调适与辅导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6):19-20,32.
   [3]龚德明.浅谈技能竞赛前的心理训练[J].现代技能开发,1994(2):36.
   [4]黄亮.职校技能竞赛选手心理技能与训练策略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5.
   [5]袁旦.职校生技能竞赛的心理训练及实施策略[J].求知导刊,2015(5):71.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国家鼓励中高端人才入藏工作,帮助藏族人民摆脱贫困,提升藏族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教育方面,藏族地区相比于南方地区相差较大,因此,为了发展藏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全国开启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然而,在援藏背景下,优秀的教师怎样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成为一大难点。以工布江达县的教师队伍建设为例,深入调查了该县在援藏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
[摘 要] 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才能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1]。就如何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做进一步探讨,挖掘计算机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来指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计算机类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
[摘 要] 伴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不断增加,各种学前教育相关条例与政策的提出,各个地区开始注重幼儿教师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的培养。尤其是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更是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农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构建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育儿教育师资短缺、幼儿教师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此,深度分析新时代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构建途径,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立足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从课程属性、内容、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点、目标工作岗位等方面出发,深入挖掘思政要素点,将其与课程内容、课程授课模式与评价方式相结合,为工科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思路。  [关 键 词] C语言教学;课程思政;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摘 要] 羞怯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身上不乏存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羞怯学生与学业适应呈现负相关,羞怯心理对学习效果和教育效果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切实提高羞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帮助其健康成长,从羞怯心理产生原因、呈现特点出发进行分析,重点研究羞怯的特点及其危害,并根据实践教育经验归纳总结出高职院校羞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以及帮助羞怯学生克服羞怯心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为
[摘 要] 在传统计算机軟件教学中,一般都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软件编程知识过程中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主要结合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