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che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从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个提高方法。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方法
  
  生物学科是初中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必修课程,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转变教学理念,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四个提高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应将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我对学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无法活下来。这种生命活动不仅能够决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生产有机物质的,它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学生听后,有跃跃欲试之感,对大自然的奥秘感到惊异。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
  二、精心设疑,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所谓设置问题的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讲“茎的疏导作用”这一节时,可先演示一个实验,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稀释的红钢笔水。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正置的和倒置的两株芹菜,其中倒置的芹菜一段剪掉尾部的叶片,露出茎的部分,其根部向上放入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纵切和横切芹菜茎后观察发现,在A试管正置的芹菜茎变红了,而且正在运输稀释的红钢笔水;B试管的芹菜只有接触稀释的红钢笔水的底部一薄层被染红了。学生很惊讶:两支试管内都是芹菜,只是放置的方向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这说明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从而为讲解“茎的疏导作用及茎的结构、水分的运输方向”这一系列实验奠定了基础。
  三、联系实际,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先讲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他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被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那么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蛋白质代谢的另两条途径),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又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重视生物教学语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
  生物教学语言是指生物学语言和一般课堂教学语言这两种语言的有机结合。虽说初中生物主要讲述的是学生最熟悉的动植物和与人体生理卫生有关的浅显知识。可由于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影响,在初中学生的脑海中储存着很多不完整、不系统、似是而非的生物学知识,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学习生物时会遇到“理解容易,表达困难”的麻烦,这个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进一步的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是注意使用正确的生物教学语言。例如:“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正确,但仔细一想就不对了,因为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果照前面的说法,病毒就不属于生物了。又如:羊和草的关系,我们平时可以说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用生物学术语应该是捕食关系。总之,生物学语言在初无论是在教学模式单一化的以前,还是在现代教具、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今天,生物教学都必须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
  五、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在实验中不仅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其探索求知的欲望。实验教学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时,由于在教材中文字表达的局限性和七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差一些,所以教师要逐步演示并指导学生实验:要想撕下的洋葱表皮不带果肉而且薄,就要撕得快;盖盖玻片时要强调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的研究方法,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直观的观察与实验在学习中就更为重要。初中生物义务教育的新教材也正是因此将探究实验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使这些探究实验发挥其最大作用,就成为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在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又要减负又要全面发展的今天,初中生物教学就要充分地利用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惠新.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小”问题及应对策略[J].生物学教学,2008,(8).
  [2]沈维影.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直以来,德育大纲都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师务必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德育教育。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寓德育教学于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 开展方式    现代教育观念要求化学教师既要做到教书,又要做到育人。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熟读教材内容,发掘
摘 要: 抛锚式教学策略的设计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重新定位“主导作用”的教师角色和“主体作用”的学生角色。作者结合初中化学课程特点,通过多种媒体创设与当前化学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丰富的教学情境,确定问题学会“抛锚”,围绕抛好的“锚”设计学习活动。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抛锚式教学策略 设计原则    一、引言  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仍陷在传统模式中,在教学中抑制了
摘 要: 新课改后,农村初中化学教育质量并未有大的改观,如何解决农村化学教育的困惑,是农村老师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等手段是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化学教学 情感教育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主线:以实验教学为主。因此化学教学应该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吸引力,学生更应该学好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我国新出现的高发病高死亡的番鸭疫病,危害极大。为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H9亚型水禽流感病毒(H9AIV)单一感染和协同感染对番鸭细胞免疫功
摘 要: 作者结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了生物课堂教学中几个使用电教媒体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电教媒体 使用时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利用感官进行学习,效率最高的是视觉(占83%),其次是听觉(11%)。由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用大部分时间讲,学生实际用的主要是听觉,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电化教育作为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如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进行教学的一
摘 要: 本文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介绍,阐述了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为了提高实现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可操作的途径,希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帮助。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 方法途径    课堂教学必须有效率,没有了效率的课堂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所以,每位教师力求达到的目标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