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成功学家,通过不同途径的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好习惯受益终身。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真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例6教学后,教材安排了一节练习课,其中在教学第六题时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感触颇深。
第六题:算一算,比一比。
210÷25 13.5÷45 4.08÷3.4
21÷2.5 13.5÷0.45 40.8÷3.4
2.1÷0.25 13.5÷0.045 408÷3.4
此题分为三组,题目要求先算一算再比一比。很明显,编者的意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后通过进一步比较,发现每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继而总结出规律。针对平时教学及考试中学生审题能力差、未弄懂题意就胡乱答题的现象,我反其道而行之,结合此题重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具体步骤如下:
师(引导):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组题,看看它们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第一组中的第2、第3题的被除数、除数和第1题相比分别同时缩小了10倍、100倍。
师(追问):商有变化吗?
(第一组的规律很明显,体现了商不变的规律,学生们都非常熟悉)
师(引导观察):第二组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商还是不变的吗?
学生认真观察后很快发现:这一组三道题的被除数没变,而第2、第3题的除数和第1题相比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
紧接着我让学生把第二组第2、第3两题先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来猜猜商与第1题商的关系,学生很快猜想出了答案。
学生观察第三组算式后又发现:这一组三道题的除数没变,而第2、第3题的被除数和第1题相比分别扩大了10倍、100倍。
学生把第2、第3两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也大胆猜想出了商与第1题商的关系。
经过上面环节的认真观察、比较猜想,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我还让学生根据观察比较的发现进行了大胆猜想,下面验证猜想结果是否正确。
验证开始,我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三小题。为了培养学生好学上进、争先恐后的学习精神,我没有指名板演,而是故意让每组做的最快的前三名到台前板演。学生们都想到台前板演,个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接下来是全班校对、评析板演情况。
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亲自验证,结果果然和刚才学生们猜想的一样,学生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欢呼起来。此时我适时小结:“同学们,科学家们也是像我们这样先认真观察比较再猜想验证,最后发现了很多不平凡的科学道理!这三个都是和除法有关系的规律,第一组是商不变的规律我们非常熟悉,第二、第三两组是你们自己发现的规律,就由你们来给它俩起个名字吧!”
学生们先是若有所思,继而三三两两自觉的热烈讨论起来。最后,学生根据它们变化的特点确定第二组为“唱反调”的规律,第三组为“墙头草”的规律,非常的形象贴切,符合此题数字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唱反调”的规律为: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缩小或扩大几倍。
“墙头草”的规律为: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跟着扩大或缩小几倍。
三组很平凡的小小的计算题竟然做出如此大的文章,学生的潜力无限,教材的钻研无涯!我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
相信长此以往训练下去,学生的认真观察审题能力、分析比较猜想能力以及综合解题能力肯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且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肯定不会是“高分低能”的人才,你还会为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烦恼不堪吗?
(责编黄海)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例6教学后,教材安排了一节练习课,其中在教学第六题时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感触颇深。
第六题:算一算,比一比。
210÷25 13.5÷45 4.08÷3.4
21÷2.5 13.5÷0.45 40.8÷3.4
2.1÷0.25 13.5÷0.045 408÷3.4
此题分为三组,题目要求先算一算再比一比。很明显,编者的意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后通过进一步比较,发现每组三道题之间的联系,继而总结出规律。针对平时教学及考试中学生审题能力差、未弄懂题意就胡乱答题的现象,我反其道而行之,结合此题重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具体步骤如下:
师(引导):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组题,看看它们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第一组中的第2、第3题的被除数、除数和第1题相比分别同时缩小了10倍、100倍。
师(追问):商有变化吗?
(第一组的规律很明显,体现了商不变的规律,学生们都非常熟悉)
师(引导观察):第二组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商还是不变的吗?
学生认真观察后很快发现:这一组三道题的被除数没变,而第2、第3题的除数和第1题相比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
紧接着我让学生把第二组第2、第3两题先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来猜猜商与第1题商的关系,学生很快猜想出了答案。
学生观察第三组算式后又发现:这一组三道题的除数没变,而第2、第3题的被除数和第1题相比分别扩大了10倍、100倍。
学生把第2、第3两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也大胆猜想出了商与第1题商的关系。
经过上面环节的认真观察、比较猜想,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我还让学生根据观察比较的发现进行了大胆猜想,下面验证猜想结果是否正确。
验证开始,我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组三小题。为了培养学生好学上进、争先恐后的学习精神,我没有指名板演,而是故意让每组做的最快的前三名到台前板演。学生们都想到台前板演,个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接下来是全班校对、评析板演情况。
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亲自验证,结果果然和刚才学生们猜想的一样,学生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欢呼起来。此时我适时小结:“同学们,科学家们也是像我们这样先认真观察比较再猜想验证,最后发现了很多不平凡的科学道理!这三个都是和除法有关系的规律,第一组是商不变的规律我们非常熟悉,第二、第三两组是你们自己发现的规律,就由你们来给它俩起个名字吧!”
学生们先是若有所思,继而三三两两自觉的热烈讨论起来。最后,学生根据它们变化的特点确定第二组为“唱反调”的规律,第三组为“墙头草”的规律,非常的形象贴切,符合此题数字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唱反调”的规律为: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缩小或扩大几倍。
“墙头草”的规律为: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跟着扩大或缩小几倍。
三组很平凡的小小的计算题竟然做出如此大的文章,学生的潜力无限,教材的钻研无涯!我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
相信长此以往训练下去,学生的认真观察审题能力、分析比较猜想能力以及综合解题能力肯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且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肯定不会是“高分低能”的人才,你还会为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烦恼不堪吗?
(责编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