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业始祖黄道婆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耕细作,创新追求,是海派文化的基因之一。700年前,黄道婆(1245-1330)的纺织技艺名扬一时,并以此形成上海早期兴盛的纺织业,所生产的棉纺织品曾经“衣被天下”。如用今天的经济学口径测算,当年黄道婆带来的GDP产值和赋税,在远东影响显著。
  被尊为布业始祖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人。乌泥泾镇也就是现上海徐汇区唯一的镇——华泾镇。她被称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和技术改革家、中国古代棉纺织先驱。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廣先进的纺织工具,她受到百姓的敬仰。清代时,黄道婆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出身贫苦的黄道婆,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了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她的主要成就是教人制棉,推广搅车、弹棉弓、纺车等器具,传授“错纱配色”等技术。这一技艺也被概括为四个字:“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形成“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乌泥泾和周围一带人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在大江南北流传使用。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
  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在乌泥泾,有些上年纪的老人至今还依稀记着一首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乌泥泾布匹“衣被天下”
  黄道婆约在1295年从崖州返回乌泥泾。她回来后,就动脑筋改进家乡落后的棉纺织生产工具。江南松江一带原来使用的都是旧式单锭手摇纺车,功效很低,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上一架织布机的需要。
  黄道婆的手艺不是天生就有的。早年邻居中会纺线的妇女告诉黄道婆,有种棉线布厚实柔软耐用,适合干活的人。黄道婆边听边思,虚心学习。起初,她弹棉絮,弹得不透不净;卷棉条,卷得松紧不匀;纺棉纱,纺得粗一段、细一段。她坚持练习,熟练掌握了操作工序:剥棉籽,敏捷利索;弹棉絮,蓬松干净;卷棉条,又细又匀;织棉布,纹均边直。
  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在有关黄道婆的记载中写道,她主持开发的产品丰富,有窄幅的带、宽幅的被、轻薄的披肩、厚重的垫被,鲜艳如画,“粲然若写”。
  “乌泥泾被”不胫而走,销往各地,松江一带就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16世纪初,当地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18世纪至19世纪,松江布还销往海外,赢得声誉。当时称松江布匹“衣被天下”。其中,单锭手摇纺车更新改成的三锭脚踏棉纺车技术,比西方提早数百年。上海江南一带集镇,因棉纺织业的生产销售而形成、繁荣。
  19世纪中国报刊政论家、记者王韬以敏感的报人眼光和笔触作了生动而概括的记载:“自黄姑归后,织纴器具大备,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濒海百里,数十万赋税,实半赖之。昔完正课之外,尚有余布,是以人民称殷实也。”
  衣食我民真众母,千秋报赛奏弦歌
  清朝人秦荣光曾写下竹枝词赞咏黄道婆:“乌泥泾庙祀黄婆,标布三林出数多。衣食我民真众母,千秋报赛奏弦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了黄道婆墓。北京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1980年11月20日发行了《J58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第三组)》邮票四枚,第4枚就是黄道婆。2003年,徐汇区文化局、华泾镇出资在墓地旁建造了黄道婆纪念馆,陈列展品300余件,展示了她一生所做的贡献。2006年,“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其他文献
7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对外发布,这被解读为“红顶中介”摘帽子迈出了关键一步。与此同时,拿掉那些戴在头上的行政级别“官帽子”,恢复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应有角色,也成为了日渐强烈的社会呼声。  研究院高校医院等单位,头顶“官帽子”已成为公众身边随处可见现象。在单位内部,行政级别往往决定着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明明是钻研专业的学术或艺术,偏偏“行政级
摘要:近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蓬勃发展,词汇学界也开始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词汇展开研究。其中对于英语词汇隐喻的研究俯拾皆是,但是对经济文本中隐喻的研究为数不多,也欠全面深入。本文试用隐喻的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经济类词汇中的隐喻,并分析归纳了英语经济类词汇隐喻的种类。  关键词:隐喻经济类词汇 概念整合理论 心理空间    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
一、研制过程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是北京市自主课程实验校,也是北京市中小学课程创新实验一“遨游计划”项目校。在自主课程实验和“遨游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践者们在不断追问和探讨: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教的如何?学科的价值何在?教师应该成为怎样的群体?等等。针对我们最现实、最核心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了深化课程内涵,使实践者们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和课程观,进一步加强学
摘要:大学语文的地位在很多高校有争议,甚至受到冷落,它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大学语文课能否受到学生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研究教学,能否教出特色与个性。而要教出特色与个性,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做到“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着眼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着眼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人文素养 阅读水平 表达能力     国家对高校开设语文课有明确的要求,但大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方略的提出给历史教学改革设置了走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时解释、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方略作为新目标能够为教学提供方向,也能真正为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构建  核心素养培养方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扮演重要角色,同时这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引起
对于一名市委书记而言,引进重大项目、推进重大工程、处理维稳事务、提拔任用下属原本都是其分内的工作。然而本案主人公山西省晋中市政协原副主席、曾任介休市委书记的秦太明,却公然把工作作为权力寻租的工具,削尖脑袋经营官商和上下关系,最后在聚敛巨额钱财的同时,把自己的晚年也搭了进去……  2019年1月28日,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公布秦太明受贿罪一审刑事判决,被告人秦太明受贿1800余万元,被法院判
為了给英国皇家全国救生艇协会筹款,94岁高龄老奶奶完成了高空跳伞,也成了英国年纪最大的高空跳伞者纪录保持者。
牛玉强是否会被顺延刑期至2020年,他的牢狱生涯能否提早结束?法意与人情不仅是天平的两端,其实,更大的平衡来自于法意与人情背后的司法完善与人情通达。毕竟,法律的核心是教人向善,而不是以利剑穿心。    王彦志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牛玉强遭遇中的法意与人情    從1983年因参与滋事斗殴等被“严打”落罪“流氓犯”受判死缓,到2004年因保外就医期满未归,被认定为“在逃未归”而被收监并顺延刑期直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教育体育管理局在全区37所中小学全面推动实施“千名教师访万家”工程,践行有温度的教育。1800余名教师走进2万多个学生家庭,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同时听取家长意见,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家长在家访活动中获得了教育智慧,深刻认
通常人们会觉得,科幻小说或幻想小说的写作跟科技无关,特别是跟STEM无关。但事实并非如此。科幻小说,或者是创造性小说,探讨了科学、技术和社会这三个重要领域之间的跨学科核心问题,关心的是科学和技术如何影响现实生活。  一、课程重点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创造性写作,探索科学、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深层次地思考科技对人类影响的方式,以及科技将会把人类带向何处。同时,学生将习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写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