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捕集油井采出气中CO2的低温-膜混合工艺能耗分析

来源 :能源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0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CO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低温CO2捕集工艺、膜法CO2捕集工艺、低温-膜混合CO2捕集工艺的优缺点及捕集性能.开发了一种低温-膜混合工艺,用于捕集采出气中的CO2.采用Aspen HYSYS软件对低温-膜混合工艺进行模拟.考察了压缩压力、膜面积、液化温度等参数对低温-膜混合工艺CO2捕集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低温-膜混合工艺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低温和膜工艺相比,混合工艺可以有效提高CO2的纯度和回收率,并可以节省能耗.
其他文献
针对海上砂岩油藏伤害的特点,研究了适应该油田酸化解堵作业的酸液体系.经过酸液类型及浓度的确定、酸液体系综合性能的评价以及物理模拟实验,确定了酸液解堵体系配方:前置酸和后置酸为3%HCl+1% 缓蚀剂+1% 铁离子稳定剂+1% 粘土稳定剂+0.5% 破乳剂+2% 助排剂,主体酸为6% 多氢酸+3%HCl+0.5%HF+1%NH4F+1% 缓蚀剂+1% 铁离子稳定剂+1% 粘土稳定剂+0.5% 破乳剂+1% 助排剂.优选出的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破乳性、铁离子稳定性、防膨性、低腐蚀性;且与目标油田储层配伍
本文从化学分离富集的角度,综述了化学法(微波辅助ZnCl2法、碱改性法、氧体系法、化学接枝法)、生物法、改性活性炭法,对玉米秸秆改性及其应用.并对今后玉米秸秆精细化处理、利用进行了展望.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6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对此6株菌进行单株菌的碳源、C/N比、pH值、接种量、温度等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选择适用性好的3株菌组成复合菌群,探究其NO3-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柠檬酸钠为唯一碳源,C/N比为4,温度为30℃,pH值为8,接种体积百分比为2%时,培养48h,复合菌的NO3-N的去除率可达98.6%.
为同时研究多个试验变量对NT102纳滤膜分离血液制品废水中山梨醇的影响,并得到最优试验条件,利用响应曲面法对NT102纳滤膜分离废水中山梨醇的试验进行设计,以温度、压力和回收率作为影响因素,将截留率作为响应指标,采用Box-Behnken组合设计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温度、压力和回收率对山梨醇截留率的影响.模型优化所得的最佳条件为:压力1.58MPa、温度24.15℃、回收率89.53%.在此条件下,NT102对山梨醇的截留率的预测值可达92.89%.经过实验验证,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