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糊涂人不说明白话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中,黛玉给读者的印象是个耿直girl,经常让人下不来台。其实也不尽然。迎春被下人欺负,下人私取金钗典当不还,大家帮她讨公道,她自己倒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探春愤然道:“二姐姐竟不能辖治!”宝钗则淡然地同迎春一起看《太上感应篇》;只有黛玉脆生生地说:“如果二姐姐是个男人,将来一家大小如何裁治?”
  人们常以为黛玉刻薄,可这句话她说得多婉转——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你见过贾府男人管一家老小事宜吗?贾政管了吗?贾琏管了吗?还不都是王夫人和凤姐?黛玉真正想表达的是:“你这个样子将来嫁人,自己做了当家少奶奶,怎么管人呢?”但囿于闺秀身份,“嫁人”这样的话断然不会说出口,黛玉只好改成“倘是个男人”这样的说法,给双方留有余地,她这是为迎春的未来真心担忧。奈何迎春完全听不懂,还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于我哉。”根本没意识到命运在前面挖个大坑等着她跳。黛玉见状不再说什么了,和大家一起笑。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迎春后来的结局众人有目共睹。如果一个人给自己找各种理由逃避,就算你把嘴唇磨破也没用,谁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第31回,湘云和丫鬟翠缕有一段叫人抓狂的对话,简直是鸡同鸭讲。两个人在园子里边走边逛,从荷花说到石榴花。翠缕说那边有棵石榴树:“接连四五枝,真是搂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楼子”是复瓣花,“楼子上起楼子”意即第一枝复瓣花上长出第二枝复瓣花,第二枝复瓣花上长出第三枝复瓣花……如此长出四五枝来,繁花似锦照眼明,这株石榴长势不可谓不茂盛。
  湘云解释说:“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这话没毛病。但翠缕偏要抬杠:“我不信这话。若说同人一样,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湘云显然对她这种无厘头脑洞很无语:“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但还是忍耐着给她讲解了一番“阴阳二气”。最后,翠缕也没能明白,湘云只好放弃解释。
  事情明摆着,在她和翠缕之间,有着比城墙拐角还厚的认知壁垒,根本没办法打通。真要弄懂“气”和“阴阳”,得从老子、庄子乃至阴阳五行讲起,不是一下子的事,就像让数学教授给幼儿园小朋友讲高数,既难为自己,也难为对方。
  这种情况说不明白就算了,不必好为人师、诲人不倦,不如知难而退省些力气。
  宝钗和湘云曾劝宝玉多在男人堆里混,学点经济学问,别老躲在女孩堆里吃人嘴上的胭脂,宝玉不是对着前者撂脸子走人,就是对着后者撂脸子撵人。袭人提了林姑娘,宝玉马上维护:“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湘云到底是从小没娘的孩子,懂几分察言观色,马上无奈地笑着附和:“这原是混账话。”就此打住吧,何苦讨人嫌?大义凛然地指责对方不懂事、不上进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宝玉尚在“富贵不知乐业”的阶段,哪里知道日后“贫穷难耐凄凉”,又怎会有居安思危的认识高度呢?
  和宝玉有关系嫌疑的秦可卿,死后托梦给贾府指条出路,她找的人并不是宝玉,而是凤姐。凤姐听了她的话,果真“心胸大块,十分敬畏”,秦可卿找对了人。一样的话,黛玉曾经也对宝玉说过:“我闲了替你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这样下去必致后手不接。”但宝玉的反应是“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只好一转身,到厅上找宝钗说话去了,就这个话题还是和宝钗有的聊。
  话不投机半句多,你就糊涂一辈子吧。夏虫不语冰,井蛙不语海。
  有些话,是要看受众的,不是所有人的悟性都值得我们费口舌,所以对迎春的懦弱,黛玉看破不说破;对翠缕的无知,湘云打个哈哈就过去;对宝玉的油盐不进,她们也只好暂时选择绕道而行。
  在《红楼梦》里,很少看到有谁去鼓动唇舌,口干舌燥大段大段去说教,面红耳赤地去和谁争辩。这是独属于古典东方人的交际规则,婉转、含蓄,适可而止,“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赵姨娘来找探春的麻烦,是因为听说探春给宝玉钱,不管青红皂白便来质问:“有钱为什么不给亲兄弟贾环?”其实探春是让宝玉给自己做代购,但她居然懒得解释,出门走了。她知道,她说了赵姨娘也未必会信,说不定还有别的夹缠。有那工夫不如去王夫人处走动走动,或者临摹颜真卿的书法。跟糊涂人不说明白话。
  人与人之间,识见和认知的藩篱最难跨越,语言不是万能的。不与跟自己不在一个维度里的人争论,坦然地接受差异和差距,这样更包容,更自律,也更环保节能。说话是人际交往的刚需,但有时候不说话也是刚需。
  宝玉一直觉得林妹妹最会說话,专门引着贾母夸她。结果贾母拐了个弯,去夸平时“罕言寡语”的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全都不如宝丫头。”贾母还说:“不大说话的也有不大说话的好处,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说话的好。”
  有一句名言:“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学习说话,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学习闭嘴。”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跟糊涂人不说明白话,各自安天涯。
  成年人的生活如繁弦急管,谁不是疲于应对,精力时间都有限,在说话这件事上要惜力,要做减法,话留给三观一致、识见对等的人讲,求精不求多。语境不同,就不必强融了。
  从前人们觉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要誓死保护你说话的权利”很有道理,因为这是尊重别人;但如今可能要再加上一句,“你不同意我的观点,我就誓死捍卫我不说话的权利”了。
  编辑/羽川
其他文献
(一)  1912年,后来被誉为“东方蜻蜒” “飞天侠女”的李霞卿出生于广东一个富商家庭。虽然她四岁时不幸失去了母亲,但因为自幼跟着父亲周游欧洲,在开明父亲的教育下,她不仅思想开放,还多才多艺,尤其喜欢表演,希望当一名电影演员。  这对于一般的女孩来说可能不太好实现,但对于李霞卿来说并不难:14岁时,父亲已经带她回国定居上海,并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影片公司。她想出演一部电影女主角简直太容易了,但她没有
公元805年秋,一个中年男子坐着马车,缓緩行驶在南下的官道上。他的脸上有些许凄苦之色,孤独的背影被一个巨大的影子覆盖,那是当时世上最大的都城—一长安。  10年前,他独自走进长安,以弱冠之岁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万人海选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10年后,人到而立,亦如当初孤身来到长安,这次仍是踽踽独行,寂静离场。  30岁之前他是万人追捧的人生赢家,30岁之后他是漂泊半生的孤独浪子。他是柳宗
“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当此巨赞者,唯有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最早记于米芾的(《画史》:“《女史箴图》横卷,在刘有方家,人物三十余。以上笔彩生动,髭发秀润。”若结合中国文人画的特征,再考察顾恺之的生平与所留画作,可以肯定中国文人画始于顾恺之。而论及将绘画与书法文章相结合的最早作品,非《女史箴图》莫属。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
1131年,南宋史学家袁枢出生于建州建安(今属福建南平),他自幼饱读诗书,尤其喜欢读史。而在诸史之中,他下功夫最多的就是《资治通鉴》,堪称司马光的铁粉。在阅读这部以时间为编排顺序、多达294卷的编年体通史时,袁枢深感内容浩博难懂,因为其中的历史事件被时间割裂,导致“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只能硬着头皮去啃。  久而久之,他有了一个想法:如果将《资治通鉴》按照事件的本末来编排,应该可以降低阅读难
太子李建成为笼络齐王李元吉,大力提携其部属亲信,见谢叔方为人正直、群众基础好,于是破例提拔他为长安尉,主管京城治安。如果换作常人,必然感恩戴德、竭力报效,而谢叔方非但没有投桃报李,反而多次冒犯李建成。  谢叔方上任不久,李建成妻弟的一个车夫喝醉了,明知危险,李建成妻弟却仍让他驾车。马车途经一个人口密集的岔路口时,辕马(马车中靠近前轮的马)突然双目圆睁,昂头嘶鸣,醉意朦胧的车夫不但没刹车,还扬起马鞭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提出,选址新建学校时,绿地率不得低于30%,此外,建筑控制高度为:幼儿园不超过16米、小学不超过21米、中学不超过25米。如遇特殊高度要求,应单独进行论证。  (央广网)  哈尔滨机场全面实现了“无纸化”便捷乘机服务,乘客只需使用手机在航空公司官网、官方App或航旅纵横等软件即可自助选座,然后凭个人有效乘机证件和手机中电子登机牌通过安检,实现登机。  (新华网)  为响应抢险救灾工
法国大作家伏尔泰因为写文章讽刺国王路易十五,被关进监狱11个月。如果严格按照当时的法律,路易十五可以让伏尔泰在监狱里待10年,但考慮到伏尔泰的影响力,路易十五就网开一面对他减轻了处罚。  伏尔泰出狱后,很多人都让他去感谢路易十五,在监狱里吃够了苦头的伏尔泰也想改善一下与路易十五的关系,就跑进皇宫去求见路易十五。路易十五有心要化干戈为玉帛,就友好地接见了他,两人相互说了许多表示歉意和赞美的话。  按
西汉张苍是个有福气的人,仿佛家里住了神兽。他生于战国末年,直到汉朝才去世,也就是在战国、秦朝、汉朝之间打了个通关,硬是熬成“百科全书”级的长老。  他曾拜在荀子门下,制霸大秦的李斯、韩非就是当年那些“睡在上铺的师兄”。张苍在秦朝做过御史,但他不像两位师兄那样热爱政坛,而是文艺范儿十足,喜欢古书、音律、历法等,为人又很自我,做事随心所欲,后来终于惹出祸来,索性甩掉乌纱帽,跑回老家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
庄子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愤青,常挂着一脸坏笑,冷眼旁观周围发生的一切。他连早已告别世界的孔子也不放过,甚至嘲讽得最凶,不能当面硬杠就隔空diss,在自己的书里过足嘴瘾。  孔子周游列国时,遭遇过最窘的事就是“厄于陈蔡”。当时楚昭王听说大名鼎鼎的孔子经过陈国和蔡国之间,而此地临近楚国,便派人聘请孔子做自己的“灵魂导师”。谁知蔡国人见孔子带着一大帮徒弟,以为他们是来挑事打架的,而且也不愿让楚国白捡这么一个
曹操为什么喜欢关羽呢?有人认为曹操爱才,关羽不仅特别能打,而且人品一流,这样的人,曹操见一个爱一个。这样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够。  曹操第一次见关羽是在建安元年(196年),当时刘备被吕布击破丢失徐州,关羽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但这一次,并没有曹操对关羽一见如故、格外器重和欣赏的记载。  建安五年,刘备在徐州叛曹起兵,曹操亲征,刘备失败,关羽被曹操所擒,曹操拜关羽为偏将军,对他礼遇有加,这才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