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著走进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cj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引导学生愿意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是新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呢?
  一、整合教材、让名著走进课堂
  2016年随着“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实施,已经得到了一线语文教师的肯定和赞誉。就初中语文来说,编排篇目虽然删减6篇,但班级周课时量并没有减少,纵观课本内容,无论是“精读课”“略读课”还是“名著导读课”,都注重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它已向语文教师发出了一个信号:要重视名著阅读及其方法的指导。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精心设计了“名著导读”这一全新的版块,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选取适合学生的名著来阅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级不同,给学生确定阅读范围和时限,选择《新课标》建议的有品位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昆虫记》等,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其他名著。如学到《爸爸的花儿落了》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学到《范进中举》引导学生读《儒林外史》;学到《杨修之死》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等,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戲剧、名言警句、名篇时文等,让他们在课外去阅读。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坚持每天阅读量不少于3000字,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激发兴趣、营造书香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才会有成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应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旅程。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
  其次,倡导师生共读。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经典阅读需要学校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营造“你读,他读,我也读”的氛围,尤其是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有更强大的内力。师生共读的氛围,会成为阅读兴趣最好的催产素。名著导读的经典课堂,让名著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把语文与学生的精神内涵贯通。学生通过名著导读与那些大师们对话,必会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并将终身受益。
  最后,利用第二课堂,请每位同学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阅读的名著。介绍内容包括作者的情况、写作背景、故事梗概、艺术特色、阅读体会等,还要有声有色地朗读一个相对完整的优秀片段。有时播放VCD,让学生欣赏名著拍成的影片,从而获得较直观的感受,还可以组织四人小组或八人小组举行读书笔记交流会、展辩论会等,讲真话、实话,真情实感,看看谁的收益最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
  培根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名著阅读初期,我们可利用课堂适当延伸,针对学生阅读心理的诱因,从诱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入手,才能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培养他们从阅读中发现问题、积极思维的习惯,增加他们做阅读主人的意识,激发他们不断阅读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另外,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谈,了解阅读进展情况,交换对读物的看法,解答学生的问题。最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圈点勾画、作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提高他们读长篇圈、画、点、注、评、摘的能力。“好读书,不求甚解”。也可以采用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四、读写联动,课内外相结合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多读书,才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写作自然会汩汩滔滔,泄注于笔端。
  笔记的内容可评论作品主题、人物性格、人物的行为价值取向、人物的评价、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甚至可改变情节、续写结局等,学生通过精读、做笔记,既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又为自己写作积累了素材,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一举多得。在每读完一部作品后,可就写作方面最突出的方面让学生模仿写作,或者续写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查阅点评指导鼓励,这样的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而每一次练习的成功,更激发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
  阅读时名著中的很多片断都是很精彩的,指导学生摘抄并背诵。并鼓励学生写作文时,把相关积累或者原句引用,或者稍作改动内化为自己的句子,给文章增光添色。点评时予以高度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只要多阅读,广阅读,学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及人文素养。
  ★作者通联:甘肃庆阳市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在我国近10余年来发病率迅速增长,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冠心病所致死亡人数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人数的50%左右[1],是目前人类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心肌血流重建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教育理念强调了“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集中地体现在——既继承了语文活动应让学生切实掌握工具性、打好语言学习基础这一传统的正确观点,又反映了语文活动应该体现固有的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新时代观点。它们是体现语文教育目标、落实语文教学活动的共同因素,两者之间是相互支撑、不可偏废的关系。人文中的核心因素是“人和人的发展”。那么,如何
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顽疾一直困扰着很多的语文老师,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这里以一次作文教学实践为例,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  这个“小组式作文训练模式”分这么几步:  第一步,把作文题目打印下来,交给学生自主拟出提纲,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按照要求自主列出详细提纲。  训练的作文题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皮亚杰关于社会因素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问题,长期受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批评。针对这些批评,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批评者批评皮亚杰忽视社会因素作用的理论依据。接着,对皮亚杰有关
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心脉瘀阻,瘀血贯穿冠心病心绞痛的整个过程,活血化瘀是主要的治疗法则,并佐以补益心气、疏肝理气、温经散寒、化痰泻浊、滋养心肾等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
【关键词】早产儿;异常情况    早产儿是指孕28-37周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特别是胎龄<33周的早产儿,各系统发育更不成熟,生活能力较低,易并发肺透明膜病、败血症、硬肿症、病理性黄疸、肺出血、呼吸暂停等,且死亡率极高。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围产新生儿医学的日益进步,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及时正确治疗护理早产儿,提高健康素质,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然而,面对基层
本文旨在简述造价管理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实际运用背景,概括造价管理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问题探源,探讨造价管理在城市道路建设的措施运用模式。
【摘要】 目的:通过甘露醇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观察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天2~3次;七叶皂苷钠10~20mg注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滴注1~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的血肿消
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就是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就目前而言,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笔者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也是其目的所在。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延伸性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可见阅读教学在初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