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原理、方法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概念、原理、方法论”教学三部曲模式,来指导学生学习,可以突破学生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帮助学生掌握与哲学相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论,提升生活与哲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概念;原理;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42-02
  生活与哲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四个必修模块中,是学生认为最难掌握的模块,学生普遍反映不知如何学好这一模块的内容。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特别是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发觉学生主要是在理解概念、分析原理和運用方法论上存在困惑,因此,笔者认为,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教学应该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概念、原理和方法论。教师应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深入地分析原理和灵活地运用方法论,提升学生对哲学内容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哲学品质。
  本文笔者拟就“概念、原理、方法论”三部曲如何在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巾运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概念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往往要先学习基本的概念,以为后面学习原理和方法论打下基础。而哲学概念相对较抽象,不易理解,又较易与日常生活中具体科学意义上的概念相混淆。如何突破哲学概念的学习瓶颈,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都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哲学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透彻,而非简单的死记硬背。对哲学概念的透彻理解始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将哲学意义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特定科学意义的概念区分开来。如“运动”“物质”“静止”等术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并且学生在学习哲学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些名词,部分学生甚至会认为哲学意义上的概念与我们生活中具体科学意义上的概念是一个意思,这样就把相对抽象的哲学概念具体化了,与哲学概念的原本范畴不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特别注意将两者区分开来。例如,在教学哲学中“物质”的概念时,应特别强调区分物质的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是一种客观现实,不由人的主观意志转移而且可以通过人类的认知来反映。日常生活意义上的“物质”是指物质的具体形式,与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从具体到抽象的哲学概念。哲学概念是人们在具体分析现实事物的基础上,逐步概括、归纳与抽象出来的。教学哲学概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物的过程巾不断深化认识,抽象出哲学概念的含义来。例如笔者在教授“联系”这个概念时,就帮助学生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在不断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抽象出“联系”概念的含义。“联系”的概念强调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情况。在具体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分析具体联系入手,例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室之间、学生和书籍之间等的联系。并通过进一步分析了解到,这些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要素之间要么相互依赖(如师生之间)、要么相互制约(如学生与教室)、要么相互影响(如学生之间)。然后,通过这些具体事物之问的联系,抽象出哲学中“联系”的概念强调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情况。
  再次,通过比较分析,厘清哲学概念之间关系。哲学中有许多相似和相对的概念,如“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物质”与“意识”等。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界定了每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能够与相近或者相对概念区分开来,避免发生概念混淆。在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时,采用图示法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引导学生把握“矛盾主次方面”与“主次矛盾”时采用这一方法,学生就能够比较清晰地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
  二、原理
  透彻地理解了哲学概念后,就要学习哲学的基本原理,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自然,与概念的理解相比,分析原理较为容易。
  我们对整个生活与哲学模块进行整合之后,就会发现建立在基本概念基础之上的原理,总的来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笔者在分析后认为,这些原理总体上分为辩证关系类和关系类两种。尽管这两类只有一个定语之差,但它们的具体内涵确实有差别。辩证关系类原理在分析理解的时候总体上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决定”,另一方面是“反作用”。例如,“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就需要我们分析它们谁决定谁,谁对准有反作用。而关系类原理就要把握“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关知识则作为原理的内容表述。例如“整体与部分”“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等,就是既要把握两者的联系又要把握两者的区别,以此形成的相关知识作为原理的内容表述。除这两类之外的原理,多包含了含义、特征、本质等,我们也把它们的相关知识整理为原理的内容表述。
  三、方法论
  在哲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领会了哲学基本原理,但这只是从观念到观念,还不能完成由理论向实践的质的飞跃。这个飞跃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方法论。哲学方法论在指导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和保持心灵平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方法论是哲学学习的关键和哲学教学的落脚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领会哲学基本原理之后,就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哲学方法论上,以提升学生实际运用哲学的能力。下面以“整体和部分关系”这一知识的教学为例。在分析和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之后,引导学生探索:如何用这一原理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比如在对学习时间安排、运动会团体比赛选手安排、班级集体荣誉与同学个人关系等进行探讨时,可从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其地位、作用均有所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支配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和被统率的地位,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出发,做到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立足整体,实现整体在目标上的最优化;还可从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支配和统率部分,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出发,做到重视部分的作用,用部分、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将对哲学教学的关注点落在方法论上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对哲学模块的学习效率。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他们参与的机会,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其次,要扩大哲学方法论的应用范围。哲学方法论是最一般的方法,而实践是具体的、丰富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哲学方法论运用于广泛的领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再次,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根据该事物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改,以避免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在整合哲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论的过程中,笔者尝试使用图表的方式,以便于学生学习。表1选取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进行展示,以供借鉴。
  综合以上论述,生活与哲学模块基本上分为概念、原理和方法论三部分,笔者在哲学教学实践中从概念、原理、方法论三个角度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袁妮)
其他文献
[摘要]以天祝一中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为依托,对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以作促学,以作促教”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作促学,以作促教”教学模式力图适应新课改提升学生能力的要求,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引领高中所有学科的教学改革,推动新课改的实施,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寻求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历史;以作促学;以作促教;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
[摘 要]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生活实际;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4-0045-02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设计中,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引领、以情境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素养为培育目标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开展议题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
[摘 要] 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状况直接影响着其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教材分析;教学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86-02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谈得最多的往往是教师和学生
【名师简介】戴世锋,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实践导师、广州市戴世锋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戴世锋名师工作坊主持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特约教研员、广州市教育评估专家、番禺区人民政府督学。全国优秀班主任、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第二届“羊城最美教师”、广州市名教师、番禺区名教师、番禺区高层次人次、禺山金才奖获得者、番禺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017年度国家
[摘 要]职业生涯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涵盖的内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科培养目标、学科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与职业生涯教育高度衔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高中生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会选科、选考、选专业,实现人生愿景。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高中思想政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很多历史问题产生疑问,如何化解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试通过援引学术新成果来回应学生的质疑。  [关键词]学术新成果;质疑;印刷术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4-0073-03  一、从一道高考题说起  2018年全国历史Ⅰ卷第26题
[摘要]培养核心素养的主战场是课堂。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使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能力是提高英语阅读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有益尝试。在高二英语选修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通过让学生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本,自己独立绘制、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评比等方式,提高英语阅读课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课
[摘 要]深度教学以知识和学科概念的重建为基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开展高中深度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注重聚焦思维,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深处,又要善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深度教学;问题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5-0064-03  深度教学不是指无限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历史核心素养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落地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具体案例,聚焦史料实证素养水平分层,探讨落实核心素养水平分层要求的课外教学策略。  [关键词]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课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01-0067-03  2018年,教育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