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hu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窗口,和谐课堂则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师生生命相遇、共同成长的场所,和谐课堂是师生心灵相通,涌动生命活力的地方。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和谐校园 师生关系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窗口,和谐课堂则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师生生命相遇、共同成长的场所,和谐课堂是师生心灵相通,涌动生命活力的地方。和谐课堂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一种平衡,一种适度。和谐是一种能让人身心愉悦的平衡状态,和谐的教学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各项教学目标。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我想谈谈对和谐语文课堂的理解。
  
  一、创设教学情境,产生教学合力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相融、情感共振的绿洲。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从而进入到“人化情境”中去。与作者,老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教学《万里长城》一课时,教师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情感沟通,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具体词句进行阅读、讨论,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自由赞叹。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体会,教师细心点拨,巧妙“移情”,在感受长城的伟大中激发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谐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充满了活力,理性的光芒就会在情感共鸣的火花中放射出来。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实现师生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
  
  二、挖掘文本内涵,放飞学生想象
  
  “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那么语文就更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语文课堂需要投入、体验、感动,需要师生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通过学生默读课文,再现草原广袤无垠、翠色欲流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夕阳西下,晚景如画。黄昏中,棼汉两族兄弟依依惜别的情景。读到这里,如果教师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革话斜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午充满诗情的引导,让语文富有了诗意,让学生感受了诗意,同时语文教学也在充满诗意的氛囿中生机盎然。
  除了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外,还应让课堂成为孩子创造的乐园。许多教师课堂预设得太多,导致课堂上过于关注教案,过于在乎课堂上表面的喧哗和热闹,忽视了生成资源的利用,缺失了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感悟。新课改指出语文课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为学生营造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放飞学生的想象。
  
  三、营造多元空间,彰显学生个性
  
  阅读是带有明显个性化色彩的行为,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港湾。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作为重点来抓,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多设计一些具有多样性的问题,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化师生对话空间,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适时给予启迪、引导和帮助,这样教师的引导对话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融合在一起。
  记得孙双金老师在听了《乌的天堂》教学后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而教师则是仁者和智者的结合。”这让我想到:唯有解放自己,凸现个性,才能获得师生心灵的放飞,促进师生生命的升华。
  假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盘珍珠”,那么教学方法就是。一根线”,教师用心去穿好这一串“珍珠”,课堂教学便会成为鲜艳夺目的珍品。如果我们师生心灵融通,学生妙语连珠、兴致高涨。教师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学生的想象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蕴和创新的火花,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充满和谐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 用真诚的爱心对待潜能生,是教师转化潜能生行之有效的途径。每一个潜能生都能转化为合格生,都能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关键词 潜能生 教学方法 班主任工作    潜能生一般是指在学习成绩和遵守纪律等方面都较差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优秀生。只有抓住潜能生的特点,找到潜能生致差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帮助潜能生解决问题。    一、扫平潜能生的心理障碍    大部分潜能生对自己身上的
“学生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刻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
蛰伏一个冬季的雪再也耐不住寂寞,化成春雨夹着冰雹,劈头盖脸地落下来.我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在泥泞的路上艰难地行驶着,不知什么时候,车子的后轮没有气了,走起来磕磕碰碰.终于
片段一rn师:下面我们来读几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花港、泉白如玉、玉泉.指名读,提醒“港”字的笔画)谁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rn生:“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本文是2005年度上海市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组长为毕宏玲,主要研究人员有陆少明、施黎莺、任月珍、孟忠勤、陈玉洁、梁垚、曾平等数学学科逻辑思维性强,但较抽象,缺乏
小学科学课是少年儿童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启蒙学科。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在积极的教学中,特别关注以下“四性”: Primary science
摘要 数学,特别是小学数学应该是一粒种子,让学生从小伴着这粒种子成长。老师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多研究,给予宽松的环境,正确地引导。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意识培养 正确引导    小学数学怎么才算学好,怎么才能学好?很多时候,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被学生家长这样问。笔者以为,数学,特别是小学数学应该是一粒种子,让学生从小伴着这粒种子成长。期间,我们教师和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他宽松的环境,正确的引导
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紧密配合。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可以促进认识、保持认识、巩固认识。因此说,兴趣是教学活动 Learning is a ver
摘要 探讨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的起点,学生语文学习的“前延”是基础,是支点,也是教师介入课堂最真实最有利的凭借。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前延”,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介入课堂,切实起到有效引领作用。  关键词 前延后续 预习 阶段 活动    背景阐述:  一次接了女儿回家,透过车窗望着漆黑的夜幕上挂着的一轮弦月。女儿兴高采烈地指着叫起来:“月亮!月亮哦!”向来就很注重启发孩子“说话表达”的我,赶紧抓住机会
“交流”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无论是生生交流、生本交流还是师生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