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应该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考量和实际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考量基础上,全面实现配电网智能化改造和升级的目标,利于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目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效果并不理想,不同地区配电网的改造和升级水平不统一,需要科学分析传统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改造的措施。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思路,希望研究内容有实践参考意义。
关键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措施分析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能源已成为人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供电设备紧密联合起来,并结合现在的网络通信技术对配网供电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完成这一改造和升级的目标,对提升农网配电效率有积极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智能化改造和升级过程中需要应用很多新的技术手段,且内部改造工作复杂,在人力和财力上都需要增加投入,以保障改造升级效果。农网配电的改造是电力企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现在国家对农村供电方面已经加大了投入。
1.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
1.1供电能力失衡
农网配电基于城市配电,支持农网配电自动化的相关变电站等场所数量很少,农网配电服务对象分布不规律,所以出现了长远距离的线路输送电能现象,同时农网服务用户的应用设备数量有所增加,这都会增加农网供电难度和复杂度,增加的设备,以及加长的线路都会给农网运行造成负担,农网配电负荷不足,最终农网整体的供电能力都会处于失衡状态。农网的用电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的供电量很少,这意味着在不同时间段,用户对农网配电的需求也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现象,会使农网供电负担加大。
1.2农网配电负荷预测不准确
在制定农网配电方案时,相关人员需要参考比较精准的用电数据以及配电负荷数值,如果该数值预测偏差加大,相关的配电方案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失误。相关人员一般会选择电力弹性系数法来预测农网配电负荷,这种方法在应用中会受到外界因素限制,所有其存在精度小问题,这会影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效果,也会使实际中的农网配电负荷需求不满足要求。在农网配电改造中,供电企业会利用智能化系统来强化农网功能,但总体来说,这种智能化系统设备数量过少,并不能满足庞大的农网配电改造需求。
1.3供电可靠性有待加强
农网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不大,其在应用中很容易出现停电故障,维修人员接收信息会出现滞后性,所以停电时间较长,停电范围较大。在供电可靠性方面,农网配电系统的生产、输送、供应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中断或失误故障,这些故障会影响系统供电可靠性,同时也体现了农网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力度低现状[1]。
2.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措施
2.1提高供电能力,实现均衡供电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智能化改造水平,促进智能化配电和自动化供电目标达成,农网配电负荷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有效解决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障碍。在农网配电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要关注用户用电需求,实现科学配电,保证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以外停止供电的情况。实现上述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配电网改造和升级活动,在改造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实现对用电负荷的超前预测,保证测量工作精准性,此外分昼夜测量农村用户用电需求。预测活动中获得的数据可以应用在供电站建设与供电控制环节。基于农村用户分布不均匀以及用电不规律等实际问题,技术人员在供电站规划和布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供电站分布和用户用电情况之间的匹配度,保证区域电压稳定。用电高峰期的时候,要开展供电管理工作,保证配电网运行在其承载范围内。用电低峰期,管理人员也要注意管理,避免造成电能浪费。
2.2加强配网智能化技术软件的维护管理
智能配电网利用的信息技术主要依赖于相关的技术软件,在农网智能化改造中,软件也会面临升级需求,以不断满足农网配电系统的智能化要求。农网智能化改造的可靠性与软件维护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有许多软件在应用中会出现功能错误或偏差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校正和修改,使其在配网自动化中起到重要作用[2]。智能化技术软件越完善,配网智能化控制力度越大,供电能力越强。相关人员在管理维护技术软件时,还应结合相关的智能化技术,以使两者相匹配。
2.3完善配网智能化设施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目的是提高配网的智能化程度与可靠程度,这些目的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及其他的网络技术[3]。相关人员需要利用这些技术完成用电信息采集以及供电系统检测监测工作,相关的智能化设施会为这些数据提供共享应用平台,相关人员要利用智能化设施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悉用电系统的负荷变化情况,还要借助这些数据完成农网配电分配设计工作。综合以上种种工作任务,都离不开智能化设施的辅助,所以相关人员在农网智能化改造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相关的智能化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得到满足,性能和质量也得到保证。在智能化建设改造中,相关人员要定期对智能化设施以及供电系统进行检查,看智能设施是否有更换升级的必要。当供电系统智能化要求提高时,比较落后的设备就要面临淘汰结果,相关企业还要及时更换操作灵敏度较高、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如此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运行才安全可靠。
结 语
农网配电改造升級是智能化配电规划实施的必然结果,实现智能化改造之后可以满足当前配电不均衡的实际问题,全面提升配电效率。但是在完成改造和升级目标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阻碍性因素,我们需要立足这些要素分析配电网改造的现状,之后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完善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本研究重点分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希望研究给出的建议有参考价值,以改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不足,全面提升农村的供电水平。
参考文献
[1]聂琳.浅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J].数字通信世界,2018,21(07):69-70.
[2]黄国明.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J].民营科技,2017,21(08):272-275.
[3]王鸿桦.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21(08):40-41.
关键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措施分析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能源已成为人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供电设备紧密联合起来,并结合现在的网络通信技术对配网供电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完成这一改造和升级的目标,对提升农网配电效率有积极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智能化改造和升级过程中需要应用很多新的技术手段,且内部改造工作复杂,在人力和财力上都需要增加投入,以保障改造升级效果。农网配电的改造是电力企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现在国家对农村供电方面已经加大了投入。
1.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
1.1供电能力失衡
农网配电基于城市配电,支持农网配电自动化的相关变电站等场所数量很少,农网配电服务对象分布不规律,所以出现了长远距离的线路输送电能现象,同时农网服务用户的应用设备数量有所增加,这都会增加农网供电难度和复杂度,增加的设备,以及加长的线路都会给农网运行造成负担,农网配电负荷不足,最终农网整体的供电能力都会处于失衡状态。农网的用电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的供电量很少,这意味着在不同时间段,用户对农网配电的需求也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现象,会使农网供电负担加大。
1.2农网配电负荷预测不准确
在制定农网配电方案时,相关人员需要参考比较精准的用电数据以及配电负荷数值,如果该数值预测偏差加大,相关的配电方案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失误。相关人员一般会选择电力弹性系数法来预测农网配电负荷,这种方法在应用中会受到外界因素限制,所有其存在精度小问题,这会影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效果,也会使实际中的农网配电负荷需求不满足要求。在农网配电改造中,供电企业会利用智能化系统来强化农网功能,但总体来说,这种智能化系统设备数量过少,并不能满足庞大的农网配电改造需求。
1.3供电可靠性有待加强
农网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不大,其在应用中很容易出现停电故障,维修人员接收信息会出现滞后性,所以停电时间较长,停电范围较大。在供电可靠性方面,农网配电系统的生产、输送、供应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中断或失误故障,这些故障会影响系统供电可靠性,同时也体现了农网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力度低现状[1]。
2.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措施
2.1提高供电能力,实现均衡供电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智能化改造水平,促进智能化配电和自动化供电目标达成,农网配电负荷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有效解决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障碍。在农网配电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要关注用户用电需求,实现科学配电,保证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以外停止供电的情况。实现上述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配电网改造和升级活动,在改造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实现对用电负荷的超前预测,保证测量工作精准性,此外分昼夜测量农村用户用电需求。预测活动中获得的数据可以应用在供电站建设与供电控制环节。基于农村用户分布不均匀以及用电不规律等实际问题,技术人员在供电站规划和布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供电站分布和用户用电情况之间的匹配度,保证区域电压稳定。用电高峰期的时候,要开展供电管理工作,保证配电网运行在其承载范围内。用电低峰期,管理人员也要注意管理,避免造成电能浪费。
2.2加强配网智能化技术软件的维护管理
智能配电网利用的信息技术主要依赖于相关的技术软件,在农网智能化改造中,软件也会面临升级需求,以不断满足农网配电系统的智能化要求。农网智能化改造的可靠性与软件维护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有许多软件在应用中会出现功能错误或偏差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校正和修改,使其在配网自动化中起到重要作用[2]。智能化技术软件越完善,配网智能化控制力度越大,供电能力越强。相关人员在管理维护技术软件时,还应结合相关的智能化技术,以使两者相匹配。
2.3完善配网智能化设施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目的是提高配网的智能化程度与可靠程度,这些目的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及其他的网络技术[3]。相关人员需要利用这些技术完成用电信息采集以及供电系统检测监测工作,相关的智能化设施会为这些数据提供共享应用平台,相关人员要利用智能化设施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悉用电系统的负荷变化情况,还要借助这些数据完成农网配电分配设计工作。综合以上种种工作任务,都离不开智能化设施的辅助,所以相关人员在农网智能化改造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相关的智能化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得到满足,性能和质量也得到保证。在智能化建设改造中,相关人员要定期对智能化设施以及供电系统进行检查,看智能设施是否有更换升级的必要。当供电系统智能化要求提高时,比较落后的设备就要面临淘汰结果,相关企业还要及时更换操作灵敏度较高、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如此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运行才安全可靠。
结 语
农网配电改造升級是智能化配电规划实施的必然结果,实现智能化改造之后可以满足当前配电不均衡的实际问题,全面提升配电效率。但是在完成改造和升级目标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阻碍性因素,我们需要立足这些要素分析配电网改造的现状,之后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完善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本研究重点分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希望研究给出的建议有参考价值,以改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不足,全面提升农村的供电水平。
参考文献
[1]聂琳.浅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J].数字通信世界,2018,21(07):69-70.
[2]黄国明.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J].民营科技,2017,21(08):272-275.
[3]王鸿桦.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21(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