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途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cat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有效的提高写作能力,是目前许多学生头疼的问题,也是许多语文老师苦苦思虑的问题之一。虽有一些名师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很多都是他们在特定的教学场合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适应的范围受到了某些限制,如学生的整体水平,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教学讲究因材施教,我通过近十年的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点点个人的心得,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提高写作教育环境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92-01
   写作没有终南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积累。古人说,积学以储宝,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很多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也多次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且指导学生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作文书和名家名篇,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值得提倡和继承。但笔者以为,这种指导方法还应该细化,如何去读?如何积累?很多老师就是一味笼统的要求学生自觉的去做,期望他们在盲目的阅读过程中,有很深入的领悟。孰不知,现在的学生,课程任务相对来说较重,没有大把的时间来广泛涉猎,即使有的学生比较自觉,很多也只是追求情节的精彩,根本就没有做到有目的性的去品析,去积累。笔者认为还应该把这种阅读积累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来,使这种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可操作性。只有通过具体实践,学生才能在日常的积累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语文课本巴金先生的短文《月》一文时,课前我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月的了解还比较抽象,对于“月”这一特定事物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更是知之甚少。在具体讲授课文时,我除了让学生熟透课文,充分了解巴金先生远赴海外时的状况,由月而引起的浓浓的乡关之思,故土之愁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后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分别寻找三十句左右的古诗,或今人关于写月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描写月亮的,他们的句子当中又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事后,学生都交来了我课后布置的任务,通过我的再次调查,我发现学生对月的观察更为仔细了,而且对于月亮这一普通事物的深层含义了解更为深刻了。如一个学生将古代诗歌中的“月”粗略的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宁静之月: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月寒。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相思之月:
  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
  吴洲好见月,千里幸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孤独之月: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
  待月月不出,望江江自流。
  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后来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讲解,每一位收集材料的同学,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而且在收集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每一首诗歌中的月亮,代表了一种怎样的含义。或是衬托自己恬静冲淡的心情,或是寄托着自己浓浓的相思之情,或是思念故土,或是思念親人,或是通过对月色的描写衬托出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总之,通过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积累了不少关于月亮的知识,因此,对“月”这种事物自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写起关于“月”的文章来就有较多的素材。后来,我们再学习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明白了苏轼何以把对弟弟的思念表达得这样淋漓尽致,一方面确实因为兄弟久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写月因为自己的孤独。通过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的理解已经大大超出了以前的水平。课后,我要求学生结合以前积累的知识将这首词改写为一篇抒情性散文,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完全不似以前那种半天写不出来一句话的状态,而且交来的作文水平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做到了句子生动、优美,而且言之有物,包含深情。
   通过这次具体训练,我得出了一个教学经验,那就是学生的积累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进行范围的限定,给学生一个持之以恒的目标,而且老师的指导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于作文水平处于中等以及下等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又不断的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如收集写景物的句子,写人物的句子,收集各种名人故事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寻找材料的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写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许多以前一见到作文头疼的学生,也没有了作文的恐惧症,下笔也渐渐流畅起来了。
   由此可见,在平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的素材,如何收集材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至关重要。学习需要积累,写作更是如此,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独具匠心的安排,别出心裁的指导,也是十分关键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当前初中老师和学生感到作文难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从语言积累、写作形式,空间、批语、展示4个方面谈做法,构建初中作文高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86-01  谈到作文,“难”是学生和语言老师共同的感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
【摘要】善于观察,多观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本文对于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观察写作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90-01  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一些教师往往只把主意打在布局谋篇和用词造句的训练上,却忽略了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训练,结果使得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88-01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故乡山水、风土人情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些印记永远都挥之不去,老人在怀旧时,没有几个不提孩童时的事,应该就是这种表现。一个人年少时的经历永生不忘,而且在经历这些的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精力和感情,联结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么说来,把孩子的这些经历呈现出来,若加上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