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好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学风建设为龙头,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不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关键词 特色活动 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学风是学校教师的治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的精髓和灵魂。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因此优良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加强学风建设,是保证学校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和紧迫要求。在学生工作中,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目标” (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思路,以学风建设为龙头,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不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以德育端正学风,以科学管理培育学风
(一)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做人先修身,求学先修德。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自新生入学开始,就把学风建设放在首位,把调动全体同学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作为学生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同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班干部竞选等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二)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习质量。
紧紧抓住学生的上课出勤率,集中整治学生旷课迟到现象,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治学精神,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三)加强诚信教育,规范考试工作。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环节,也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主要手段,良好的考风是良好学风的体现,同时也能够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加强考试工作的制度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严格考试工作规范, 实行诚信一票否决制,彻底消除学生侥幸心理,促进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发挥学生组织的堡垒作用,以班风促进学风。
学风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以丰富的学术活动激活学风
(一)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风带动学风。
学生到课率和听课情况与任课教师直接相关,任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秩序,努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建立双导师制,培养高素质人才。
建立由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导。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管理、职业指导和日常事务服务;专业老师重点对学生专业学习、学术作品、科研立项和考研复试的指导等。
(三)加强学术交流,拓展学生视野。
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到学校做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了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增强专业意识。
三、以校园文化强化学风,以科技创新促进学风
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学风建设为主线,满足学生追求知识、崇尚科学、培养技能和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的需要。
(一)以学术型社团组织为依托,推动科技创新。
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把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以科技社团为依托,学生会每年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开展丰富的人文活动,建设繁荣的校园文化。
人文活动具有较强的调动性和渲染作用,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能塑造人的性格,改变思维方式,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开展各种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人文情趣,为学生提供锻炼素质、展示风采的舞台。
(三)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
学院注重通过课外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累生活经验。学校在附近的小学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义务支教活动,为师范专业学生提供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机会,每年都有数名师范类学生积极投身西部教育事业,为西部的开发贡献青春。利用暑期开展三下乡活动,针对师范类和非师类学生分别组织大学生支教服务团和 “走进企业”服务团。在继续实施师范类毕业生进行分散和集中的教育实习的基础上,还针对非师专业联系周边的几家大型企业作为几个工科专业的工业实习基地。企业实习实现了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学生在与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中,熟悉了现代化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充实了实际操作经验,也锻炼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风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既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主要基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既要做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会贯通,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成为今后开展工作的指导方向。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在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同时,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完成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傅永聚.弘扬传统文化 哺育优良学风——曲阜师范大学学风建设之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2]陈志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中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关键词 特色活动 学风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学风是学校教师的治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的精髓和灵魂。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因此优良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加强学风建设,是保证学校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和紧迫要求。在学生工作中,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目标” (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思路,以学风建设为龙头,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不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一、以德育端正学风,以科学管理培育学风
(一)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做人先修身,求学先修德。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自新生入学开始,就把学风建设放在首位,把调动全体同学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作为学生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同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班干部竞选等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二)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习质量。
紧紧抓住学生的上课出勤率,集中整治学生旷课迟到现象,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治学精神,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三)加强诚信教育,规范考试工作。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环节,也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主要手段,良好的考风是良好学风的体现,同时也能够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加强考试工作的制度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严格考试工作规范, 实行诚信一票否决制,彻底消除学生侥幸心理,促进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发挥学生组织的堡垒作用,以班风促进学风。
学风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以丰富的学术活动激活学风
(一)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风带动学风。
学生到课率和听课情况与任课教师直接相关,任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秩序,努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建立双导师制,培养高素质人才。
建立由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导。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管理、职业指导和日常事务服务;专业老师重点对学生专业学习、学术作品、科研立项和考研复试的指导等。
(三)加强学术交流,拓展学生视野。
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到学校做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了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增强专业意识。
三、以校园文化强化学风,以科技创新促进学风
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学风建设为主线,满足学生追求知识、崇尚科学、培养技能和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的需要。
(一)以学术型社团组织为依托,推动科技创新。
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把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以科技社团为依托,学生会每年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开展丰富的人文活动,建设繁荣的校园文化。
人文活动具有较强的调动性和渲染作用,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能塑造人的性格,改变思维方式,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开展各种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人文情趣,为学生提供锻炼素质、展示风采的舞台。
(三)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
学院注重通过课外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累生活经验。学校在附近的小学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义务支教活动,为师范专业学生提供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机会,每年都有数名师范类学生积极投身西部教育事业,为西部的开发贡献青春。利用暑期开展三下乡活动,针对师范类和非师类学生分别组织大学生支教服务团和 “走进企业”服务团。在继续实施师范类毕业生进行分散和集中的教育实习的基础上,还针对非师专业联系周边的几家大型企业作为几个工科专业的工业实习基地。企业实习实现了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学生在与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中,熟悉了现代化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充实了实际操作经验,也锻炼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风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既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主要基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既要做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会贯通,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成为今后开展工作的指导方向。因此,在新时期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在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同时,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完成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傅永聚.弘扬传统文化 哺育优良学风——曲阜师范大学学风建设之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2]陈志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中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