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语文课堂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ei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8月,江苏省江阴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目的为:努力打造“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力、师生长能力”的“三力”课堂样态。学习有动力,主要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不能持续学习的问题;课堂有活力,主要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不足和重知少趣的问题;师生长能力,主要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对素养导向、能力导向关注不足的问题。小学语文课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笔者通过尝试把STEAM教育理念这种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教育模式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样跨学科的整合能使语文课变得生动、丰富起来,努力让“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力、师生长能力”真正发生。
  关键词:STEAM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教育;“三力”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丰富学生语文素养、获得语文运用和实践的能力?这与学习的内容、方式及教师的教法密切相关。苏教版所选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很多课文与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应与其它学科的融合”。笔者认为,STEAM这种学科间融合的教育模式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理念,所以想运用这种操作模式,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和其他教育资源,或利用不同学科在某一要素上的共同联系,设计和开展相关的活动,通过融合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打通学科间的关联点
  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中单纯教授语文知识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寻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点。如遇到语文学科有些特别难以理解或者抽象的问题时,不妨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点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多变的学习方式会让课堂充满活力。比如,四年级一篇《人类的老师》,里面讲到利用“薄壳结构”的原理建造了悉尼歌剧院。但是光读一下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于是,笔者就拿出鸡蛋让学生一个一个来握,最后发现鸡蛋握不碎。在学生亲自体验的基础上,再来揭晓答案:因为蛋壳是拱形的,能承受很大的力量,蛋壳将握时的力平均分到整个鸡蛋上,所以,鸡蛋握不碎。这样学生即使没学过物理力学,也能通过实验获得直观感受,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人类卓越的创造才能。
  嵌入式单元课程促STEAM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落实,轻能力培养;重课内传授,轻课外实践。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几乎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苏教版教材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对同一主题学习内容进行跨学科、全局性的有机整合学习能让学生经历生活感受、发现问题、实践体验、探究问题、建构认识与迁移应用,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适合社会发展需要。
  例如,六(上)第四单元《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安塞腰鼓》这三篇课文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传统手艺、民间传说、地方舞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体现地域特色,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感受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特别是教学《牛郎织女》时,笔者加入了其他三个民间故事。课始,分别用民歌《牛郎织女》、诗歌《孟姜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剪纸《白蛇传》引入,让学生边欣赏边猜测分别是什么民间故事,学生趣味盎然;然后在对比阅读中,小组合作发现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情节曲折、模式固定、矛盾冲突、充满幻想,了解这古老而至今活跃的民间文学体裁的表现形式,自己也创编民间故事。在此基础上,布置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讲述其中一个民间故事 ,有的小组学唱越剧《梁祝》,有的表演电视剧《白蛇传》片段,有的绘画连环画《孟姜女》,有的学习剪纸《牛郎织女》。这样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起来,跨学科的整合使语文课变得生动、丰富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拥有学习动力,还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主题性研究中实施STEAM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要感知文章的字词句与谋篇布局,更应该强调用一种整合的思维。在综合思维的指导下,以坚持儿童生命的价值为取向,整合多种资源,挖掘原生价值,之后再创生儿童自己的生成价值。主题性研究就在这样的思想理解下,形成了它的理论主张与实践,它一定是动态的、立体的、涉及到整体立人,当然仍旧要基于语言的听说读写,不然的话就不是语文。但是,又要有高位的价值引领,来形成这样的立体的教与学的纵横关系,這样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能动中。
  例如,学完郑燮的《竹石》后,以“竹”为主角,进行了《我是竹也》的主题性研究。走进农家,学习他们把竹篾在手中翻来折去,变成一只篮子、篓子,这是手工课;用水墨、油彩、水粉跟美术老师一涂、一抹、走笔、顿笔,几株竹子跃然纸上,这是美术课;走进学校的小竹林,估量竹子的数量,这是数学课;小组合作,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及各部位名称,这是科学课;搜集竹子的诗歌进行背诵、解读,知晓竹子的寓意,这是语文课。最后,围绕其生长过程、分布地区、生活经济价值、历史文化等撰写一份关于“竹”的研究小报告,这样又落实到言语表达上。
  语文主题性研究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处于一个多维空间交叉的时光轴里,各有各的收获,各有各的故事。学生们运用各种学习法,就像在生活一样,自然流淌,自得其乐。主体性研究教学活动不仅提升语文的素养能力,而且使其他知识融会贯通,自得其用。
  创编绘本,开展STEAM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形成了一种比较狭隘的“学科本位”思想,出现了学生对习作畏缩,言之无物的状态。在习作教学中,笔者与美术老师进行合作,尝试了整合性教学,另辟了一条作文指导的蹊径,让学生学会了表达,爱上了表达。
  笔者所在校有两个吉祥物,分别叫“禾禾”“苹苹”,学生们特别喜欢它们。利用这份喜爱,语文课上,笔者先发动学生以这两个主人公为主,围绕“仁智礼信义”等其中一个主题进行校园小说的创作,从这些小说中挑选一些画面感比较强的小说,然后分写成一个个连贯的文字场景;美术课上,美术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的一个个场景绘成一幅幅画,然后连在一起,构成绘本稿本。这些稿本通过审校后,印刷成册,然后发给学生分享阅读。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他们争相创编绘本,积极性很高。
  将创编绘本与习作表达整合起来,就是利用学生绘画的“信手涂鸦”和自由表现的技巧,与绘画的本身特点,来擦亮学生作文表达中“看”的能力,让学生手中的“画笔”转变为“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画画与习作的整合中,享受习作乐趣。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加强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把各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等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很给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4):13-22.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通过对胰岛素抵抗狗冠状动脉损伤模型的建立,研究中药丹参制剂对损伤后冠状动脉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6只中国杂种狗,以高脂食物喂养复制胰岛素抵抗
自从80年代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问世后,器官移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在中国,与乙型肝炎有关的急慢性肝病逐渐成为肝移植的主要
论文包括第一部分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活检光镜研究.第二部分巨细胞动脉炎:跳跃区域与电镜研究.第三部分巨细胞动脉炎:炎性细胞浸润类型及其分布.第四部分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组
该研究试图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VEGF和MMP-2.-9在子宫腺肌病原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来探讨其可能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论
该实验首先在单肾模型实验大鼠上观察如何评定体外冲击波(ESW)对肾脏组织的创伤,这种创伤的发生机制以及钙离子拮抗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对这种创伤的防护作用,继而,了解钙离子拮
目的:1.观察自体血液回收机能否将各种形态的肿瘤细胞从血液中彻底清除;如不能,观察肿瘤细胞的清除率、是否存活、形态学是否发生改变以及是否存在生殖活性.2.观察自体血液回
异种骨髓移植可能是治疗一些严重的种属特异性疾病如爱滋病、乙肝的可行方法,但存在许多障碍。本实验的目的是想解决其首当其冲的障碍,即克服异种骨髓移植间强烈的移植物抗宿主
目的:了解主动脉瘤病人(包括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简称,AAA;胸腹主动脉瘤,简称TAA;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简称ADA)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术前、术中各高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