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人者,须先正己,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教师要求学生诚信做人的时候,是否也省察过自己呢?很多老师习惯于抽象地讨论诚信,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在诚信地生活。一些老师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而非与自己平等的人,进而容易打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幌子,对学生进行“善意地欺骗”,并轻许从不打算兑现的承诺。此种教育行为被称作“工具性说谎”,即教师以谎言为工具影响学生的行为,实现教育的目的。由此观之,教师岂不在道德上陷入了“要求学生诚信,放任自己说谎”的矛盾?
诚信生活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之所以诚信生活,绝非只是迎合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而是因为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对教师而言,教育生活绝不是教师面向自己的可怜独白,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实践。作为一种教育关系,诚信是教育实践的基点,主要体现在教师个人的自我坦诚、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和教育生活的民主和谐。教师诚信地生活,需要重新建构师生群体关系,这也是教师诚信生活的必要条件。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应该抱以民主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获得对于教师的安全感,这有利于营造说真话和承担责任的群体氛围。
教育即生活,将育人与育己相结合。在诸种教育利益的诱使下,有些教师不能自觉地诚信生活,以致轻视诚信,轻言许诺,不付实践,过着一种头重脚轻的浮躁生活。教师失信于学生,正意味着教师存在着教育投机的侥幸心理,其教育幸福感大约只限于将教育工作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非其人生价值。所以,教师应以真实的面孔去面对学生,不虚伪,不做作,做一个真实的人,进而做一个真实的教师,不但对自己诚实,也诚实地面对学生。教师不仅将诚信作为取悦学生的一种手段,更应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若是如此,教师育人将不再是一种外在强迫的敷衍,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幸福。教育即生活,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诚信生活应该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之所以诚信生活,绝非只是迎合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而是因为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对教师而言,教育生活绝不是教师面向自己的可怜独白,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实践。作为一种教育关系,诚信是教育实践的基点,主要体现在教师个人的自我坦诚、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和教育生活的民主和谐。教师诚信地生活,需要重新建构师生群体关系,这也是教师诚信生活的必要条件。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应该抱以民主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获得对于教师的安全感,这有利于营造说真话和承担责任的群体氛围。
教育即生活,将育人与育己相结合。在诸种教育利益的诱使下,有些教师不能自觉地诚信生活,以致轻视诚信,轻言许诺,不付实践,过着一种头重脚轻的浮躁生活。教师失信于学生,正意味着教师存在着教育投机的侥幸心理,其教育幸福感大约只限于将教育工作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非其人生价值。所以,教师应以真实的面孔去面对学生,不虚伪,不做作,做一个真实的人,进而做一个真实的教师,不但对自己诚实,也诚实地面对学生。教师不仅将诚信作为取悦学生的一种手段,更应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若是如此,教师育人将不再是一种外在强迫的敷衍,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幸福。教育即生活,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