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人只有带着感恩的心,才会脚踏实地地承担责任,自我反省,不断改进。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在自己学会感恩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会感恩。
关键词:校园;感恩;和谐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會有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教会学生感恩呢?笔者认为,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心怀感恩。
那天,我从走廊经过,听到一位教师将一肚子的怨气发向班上的后进生,历数自己的苦处,痛斥学生不感念他的恩情,不用心读书,考试成绩不好,导致全班总平均成绩居年级最后,令他面子上过不去,甚至说不想教这个班了。
试问,这样做学生就会跪地叩谢你的“大恩大德”?我想未必,反而定会有不少同学心生不解,乃至怨恨。记得大学刚毕业时,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很不听话,考试成绩总是很差。笔者总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所以每次考完试后总要斥责学生。后来,有一位学生在他的日记里写道:“老师,您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全体学生有目共睹,我们也知道应该努力学习。不过,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克制不了自己,还需要您的耐心教导和无私的关怀。而您的大吼大骂反而导致许多同学对您不理解,从而破罐子破摔,成绩一落千丈。敬爱的老师,您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您的鼓励是我们最好的奖赏,请您多给我们一点阳光吧!”读完学生的日记,我感慨万千。是啊,我难道不该感恩自己的学生吗?正是因为有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才有了教师这个职业,才有了我进修提升的原动力。给予我工作岗位,是不是恩情?促进我发展,算不算恩情?帮助我实现人生价值,有没有恩情?这一切,都是学生给予我的,怎能说学生无恩于我呢?想到这些,笔者豁然开朗。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笔者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学生们一起向着未来努力、进取……
其次,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
调查发现,约有七成中学教师感觉与学生存在“距离”与“隔膜”,有的甚至无法沟通。近些年,弑师事件不断发生:山西朔州一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向郝旭东老师;缙云县盘溪中学学生丁于真杀死老师潘伟仙;廉江中学校长黄兆峦在家门口遇刺……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吗?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明白情感的流失与教育的失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情感的培养需要教育提供平台,应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实现。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情感波动大,可塑性也强,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培养。
学校的情感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
一、作情感观察
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教师对他们的爱,如:天气寒冷时老师嘱咐学生多穿些衣服,学生生病时老师细心的呵护,失败时老师的鼓励等,无不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老师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学生付出的见证。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要求其记下来或写感受,将会使他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
二、作情感沟通
教师与学生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自己沟通,体会自己对他们的良苦用心。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批语或者日记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例如:在一次试卷分析中,笔者因为一名同学没有写卷子而严厉地批评了他。后来,我听说他有两张一模一样的卷子,一张写了,而另一张没有写,是我错怪了他。为此,我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是老师误会你了,请原谅,我为自己的行为向你道歉。”过了几天,他在日记里写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您还是我的好老师!”就这样,在沟通中我们积累了情感,缩短了距离。
三、作情感体验
学生不理解老师,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老师为学生付出了多少。我们可以让学生找机会与老师互换角色,如:在假日活动中开展“今天我当老师”的活动,让学生代替老师管理班级事务,试着批改作业,使学生真正明白老师工作的辛苦,体会师恩深似海。
总而言之,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他人之所想,哀他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学会体谅他人。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这样一来,教育就不会只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制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里流淌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层面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感恩就像一盏灯,灯亮些黑暗就会少一些,每个人的一小步都将是社会的一大步!拥有感恩,你虽不能拥有整个世界,但你会更好地读懂人生、读懂自己、读懂他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郑宅初中】
关键词:校园;感恩;和谐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會有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教会学生感恩呢?笔者认为,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心怀感恩。
那天,我从走廊经过,听到一位教师将一肚子的怨气发向班上的后进生,历数自己的苦处,痛斥学生不感念他的恩情,不用心读书,考试成绩不好,导致全班总平均成绩居年级最后,令他面子上过不去,甚至说不想教这个班了。
试问,这样做学生就会跪地叩谢你的“大恩大德”?我想未必,反而定会有不少同学心生不解,乃至怨恨。记得大学刚毕业时,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很不听话,考试成绩总是很差。笔者总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所以每次考完试后总要斥责学生。后来,有一位学生在他的日记里写道:“老师,您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全体学生有目共睹,我们也知道应该努力学习。不过,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克制不了自己,还需要您的耐心教导和无私的关怀。而您的大吼大骂反而导致许多同学对您不理解,从而破罐子破摔,成绩一落千丈。敬爱的老师,您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您的鼓励是我们最好的奖赏,请您多给我们一点阳光吧!”读完学生的日记,我感慨万千。是啊,我难道不该感恩自己的学生吗?正是因为有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才有了教师这个职业,才有了我进修提升的原动力。给予我工作岗位,是不是恩情?促进我发展,算不算恩情?帮助我实现人生价值,有没有恩情?这一切,都是学生给予我的,怎能说学生无恩于我呢?想到这些,笔者豁然开朗。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笔者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学生们一起向着未来努力、进取……
其次,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
调查发现,约有七成中学教师感觉与学生存在“距离”与“隔膜”,有的甚至无法沟通。近些年,弑师事件不断发生:山西朔州一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拿刀捅向郝旭东老师;缙云县盘溪中学学生丁于真杀死老师潘伟仙;廉江中学校长黄兆峦在家门口遇刺……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吗?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明白情感的流失与教育的失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情感的培养需要教育提供平台,应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实现。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情感波动大,可塑性也强,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培养。
学校的情感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
一、作情感观察
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教师对他们的爱,如:天气寒冷时老师嘱咐学生多穿些衣服,学生生病时老师细心的呵护,失败时老师的鼓励等,无不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老师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学生付出的见证。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要求其记下来或写感受,将会使他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
二、作情感沟通
教师与学生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自己沟通,体会自己对他们的良苦用心。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批语或者日记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例如:在一次试卷分析中,笔者因为一名同学没有写卷子而严厉地批评了他。后来,我听说他有两张一模一样的卷子,一张写了,而另一张没有写,是我错怪了他。为此,我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是老师误会你了,请原谅,我为自己的行为向你道歉。”过了几天,他在日记里写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您还是我的好老师!”就这样,在沟通中我们积累了情感,缩短了距离。
三、作情感体验
学生不理解老师,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老师为学生付出了多少。我们可以让学生找机会与老师互换角色,如:在假日活动中开展“今天我当老师”的活动,让学生代替老师管理班级事务,试着批改作业,使学生真正明白老师工作的辛苦,体会师恩深似海。
总而言之,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他人之所想,哀他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学会体谅他人。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这样一来,教育就不会只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制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里流淌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层面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感恩就像一盏灯,灯亮些黑暗就会少一些,每个人的一小步都将是社会的一大步!拥有感恩,你虽不能拥有整个世界,但你会更好地读懂人生、读懂自己、读懂他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郑宅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