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提高动作质量开辟了利用心理因素促进技术学习的新途径。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旨在让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心理训练,使身体运动与大脑思维活动有机结合,以达到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对技术的掌握之目的。
[关键词]表象训练 运动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育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心理训练。而表象训练作为运动训练的辅助手段正被广大教师和教练员所普遍采用,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在表象训练的理论与实践中,它也被称作“视觉化”训练、表象演练、意想演练或想象训练等,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表象训练的简介
(一)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运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动員作用,使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表象训练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己近百年的历史,随着其效果得到逐步确认,表象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训练手段已成为体育运动实践中较为广泛采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它对运动技术、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励和心理障碍的克服都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力定型,有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的记忆;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动员作用,使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表象训练是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运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
技能训练方法,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技术动作图像在大脑中反复描述,不断强化,使正确、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形成表象,以便根据动作表象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
(二)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动作的概念,然后经一定时间分解、强化动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及采用图像器材进行示教,形成每个技术环节较为清晰的表象,再经综合强化后定型的练习方法。其程序为:示范、讲解、表象训练、练习、纠错、睡前表象训练。表象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l)坐姿或仰卧,闭目,深呼吸,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某一点。(2)体会所学基本动作要领,脑中反复做动作。(3)想象着在与对手比赛时,怎样运用个人技术摆脱对手,然后再用什么角度速度去传球、投篮,并坚信自己一定能赢。(4)放松1-2min,做几次深呼吸,慢慢睁开眼睛。
(三)表象训练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原理
运动时神经系统把感知过的运动物体、肌肉感觉、运动线路等因素以痕迹的方式存入大脑,当遇到适当的刺激时大脑会产生思维而恢复对运动因素的感知。利用表象这一生理特征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教学中,把复杂的运动技术通过示范感知和分解强化,形成表象后通过人脑记忆把实践过的运动因素在人脑中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再经过综合训练来加深对整个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以能加速建立正确的运动动作定型。在教学中,要对每个技术的诸环节反复做示范,找有特点的学生做示范,与学生共同分析研讨,再结合学生练习时自身的动作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有利于防止错误动作产生,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马上进行练习,强调实际练习时间、次数和强度,着重通过学生自身练习感知形成对动作的理解、掌握。
二、表象训练的作用
(一)有助于对动作的理解和运动技能的形成
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过运动感知、表象、概念三个认识阶段;运动表象是处于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掌握不好,就会直接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如果在训练中注意运动表象的运用,可提高大脑皮质中相应中枢的兴奋,从而使神经冲动联系到相应的肌肉群,引起相关的肌肉运动。
(二)运用表象训练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动作技能的改善。表象会引起潜意识的神经肌肉模式,这种模式和真实运动时的神经肌肉模式基本相同。尽管想象的事件不会导致肌肉系统的外显活动,大脑会把下意识输出的指令输送到肌肉。某种意义上说,神经肌肉系统因此就有了机会“进行”某种活动模式,使动作技能更趋熟练,从而使运动成绩提高成为可能。
(三)表象训练可以有效的缓解运动员的紧张和焦虑
在训练中合理的运用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可以解决训练中动作练习过于紧张,动作掌握不稳定等问题,并一且可有效的降低运动员高度紧张状态下的焦虑。
三、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
(一)任务类型和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会影响表象训练效果
Driskell等人发现,不同的任务类型对熟练者的表象训练效果没有差异,而不同任务类型对初学者的表象训练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初学者在完成认知成份较多的任务时进行表象训练的效果更好。另外,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应用表象训练的多少上也存在着差异。Hall等人用问卷调查了各类运动员应用表象训练的情况,他们发现尽管所有被调查的运动员都报告应用过表象训练,但竞技运动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应用表象训练也越多。
(二)表象训练的方法与程序是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表象训练的方法与程序无疑是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观点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应用性太强、缺乏理论价值,以至于专门研究表象训练的方法与程序对表象训练效果影响的研究直到现在还不多见。Hird比较了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的不同组合对完成拼图和追踪任务的影响。他们设计了6种不同的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组合,发现心理训练组在两种任务上都较不训练的控制组成绩好,但身体训练越多的组完成两种任务的成绩越好。Etnier等人研究了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的安排顺序和心理训练的持续时间对动作表现的影响。他们发现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安排顺序对动作表现有明显的影响。心理训练先于身体训练的安排优于身体训练在前而心理训练在后的安排。心理训练的持续时间也会影响动作表现。对于3min的投篮练习任务,1min和3min的心理训练优于5min和7min的心理训练。
总之,虽然在表象训练研究中,关于表象训练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而且这些变量往往并不是研究者的主要目的。但从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表象训练的主要因素包括表象训练的方法、个体差异和情境因素等。方法因素主要包括表象训练的时间变量、表象角度(内部表象还是外部表象)、表象训练的程序(如有无放训练)等。个体差异主要是指个体的表象能力、对表象训练的认识、以往表象训练经验和运动水平等。情境因素主要包括不同的运动阶段(训练、比赛与恢复)、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种类的技能等。这些因素在影响表象训练效果时也存在交互作用。此外,关于表象训练的理论知识、社会(包括运动团体)对表象训练的态度等也会对表象训练的效果产生间接的影响。影响表象训练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可用一个结构图来表示(见图1)。

四、表象训练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表象训练的方法
苏联学者罗季奥诺夫指出:许多人的研究都表明,想象中的完成动作能提高训练的效果性,首先是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当想象中的训练和实际中的训练结合起来,即在实际完成动作之前,先在想象中完成该动作,其训练的效果性就更大。
1.放松
在表象再现以前运动员首先应使自己的肌肉尽量放松,并达到全身松弛。为此要选择易与放松的姿势,如卧姿或自然放松的坐姿,闭目,想象自己最舒适的情景,这样就排除了其它信号的输入,为唤起表象做准备。
2.念动
運动员根据训练的要求唤起实际训练或比赛的动作表象,多次重复再现与此同时不断的修改,完善,发展自己的动作表象。随着实践的发展,念动训练形成了有序的成套练习,如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苏国博士所创造的视动行为练习。
(二)表象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从视觉表象为主逐步过渡到动觉表象为主
在动作学习的初期,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使学生首先建立起清晰的视觉表象,通过练习,形成和完善运动动作的肌肉运动表象。
2.利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示
在形成和完善运动表象的过程中,语言具有完善和强化运动表象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明晰简练的语言说明技术动作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用同样的语言记忆,并借助这种语言,提示和巩固相应的动作表象。
3.表象训练应把握好训练时机
表象是一切记忆的开始。学生一旦越过了初学阶段,最好先唤起表象,在脑中进行表象排练。此时通过脑体结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比传统教学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2.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表象能力,且表象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提高的更明显。
3.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比传统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4.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建议
1.表象训练是一种心理训练,为了增加表象练习过程中动作表象清晰度,应注意练习的时机,应情绪稳定,注意力高度集中,环境较安静,身心要放松,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宜。
2.表象训练不受场地、器材等限制,比较容易开展,对不能参加技术动作练习的学生在身体训练期间可安排表象训练。
3.让运动员经常观看精彩的比赛录像以及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录像,加深正确动作在运动员大脑中的印象,有利于表象教学法的进行。
4.表象训练时应与技术动作练习相结合,交叉进行,“想”、“练”结合,以练为主,重视表象教学法在常规教学中的适度性。
5.在进行表象训练前,练习者都需要完全放松,进入一种身心松弛、头脑清醒的状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表象训练的效应。
[参考文献]
[1]王珉.试论表象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
[2]袁玉涛.周卫忠.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4
[3]李晓春.刍议表象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报,1998,14
[4]刘耀荣.时倩,时伟.论表象训练原理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
[5]曹瑞化.表象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进攻战术意识的形成及其应用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6]王海景.戴亚来,韩旭.体育运动中表象训练研究的发展及现状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
[7]金尧.赵秋菊.竞技运动中的表象训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
[8]高大光.海涛.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的认知心理过程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作者单位:甘肃省威武市凉州区第六中学 甘肃武威)
[关键词]表象训练 运动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育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心理训练。而表象训练作为运动训练的辅助手段正被广大教师和教练员所普遍采用,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在表象训练的理论与实践中,它也被称作“视觉化”训练、表象演练、意想演练或想象训练等,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表象训练的简介
(一)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运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动員作用,使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表象训练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己近百年的历史,随着其效果得到逐步确认,表象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训练手段已成为体育运动实践中较为广泛采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它对运动技术、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励和心理障碍的克服都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力定型,有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的记忆;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动员作用,使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表象训练是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运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
技能训练方法,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技术动作图像在大脑中反复描述,不断强化,使正确、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形成表象,以便根据动作表象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
(二)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动作的概念,然后经一定时间分解、强化动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及采用图像器材进行示教,形成每个技术环节较为清晰的表象,再经综合强化后定型的练习方法。其程序为:示范、讲解、表象训练、练习、纠错、睡前表象训练。表象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l)坐姿或仰卧,闭目,深呼吸,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某一点。(2)体会所学基本动作要领,脑中反复做动作。(3)想象着在与对手比赛时,怎样运用个人技术摆脱对手,然后再用什么角度速度去传球、投篮,并坚信自己一定能赢。(4)放松1-2min,做几次深呼吸,慢慢睁开眼睛。
(三)表象训练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原理
运动时神经系统把感知过的运动物体、肌肉感觉、运动线路等因素以痕迹的方式存入大脑,当遇到适当的刺激时大脑会产生思维而恢复对运动因素的感知。利用表象这一生理特征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教学中,把复杂的运动技术通过示范感知和分解强化,形成表象后通过人脑记忆把实践过的运动因素在人脑中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再经过综合训练来加深对整个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以能加速建立正确的运动动作定型。在教学中,要对每个技术的诸环节反复做示范,找有特点的学生做示范,与学生共同分析研讨,再结合学生练习时自身的动作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有利于防止错误动作产生,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马上进行练习,强调实际练习时间、次数和强度,着重通过学生自身练习感知形成对动作的理解、掌握。
二、表象训练的作用
(一)有助于对动作的理解和运动技能的形成
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过运动感知、表象、概念三个认识阶段;运动表象是处于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掌握不好,就会直接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如果在训练中注意运动表象的运用,可提高大脑皮质中相应中枢的兴奋,从而使神经冲动联系到相应的肌肉群,引起相关的肌肉运动。
(二)运用表象训练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动作技能的改善。表象会引起潜意识的神经肌肉模式,这种模式和真实运动时的神经肌肉模式基本相同。尽管想象的事件不会导致肌肉系统的外显活动,大脑会把下意识输出的指令输送到肌肉。某种意义上说,神经肌肉系统因此就有了机会“进行”某种活动模式,使动作技能更趋熟练,从而使运动成绩提高成为可能。
(三)表象训练可以有效的缓解运动员的紧张和焦虑
在训练中合理的运用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可以解决训练中动作练习过于紧张,动作掌握不稳定等问题,并一且可有效的降低运动员高度紧张状态下的焦虑。
三、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
(一)任务类型和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会影响表象训练效果
Driskell等人发现,不同的任务类型对熟练者的表象训练效果没有差异,而不同任务类型对初学者的表象训练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初学者在完成认知成份较多的任务时进行表象训练的效果更好。另外,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应用表象训练的多少上也存在着差异。Hall等人用问卷调查了各类运动员应用表象训练的情况,他们发现尽管所有被调查的运动员都报告应用过表象训练,但竞技运动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应用表象训练也越多。
(二)表象训练的方法与程序是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表象训练的方法与程序无疑是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观点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应用性太强、缺乏理论价值,以至于专门研究表象训练的方法与程序对表象训练效果影响的研究直到现在还不多见。Hird比较了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的不同组合对完成拼图和追踪任务的影响。他们设计了6种不同的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组合,发现心理训练组在两种任务上都较不训练的控制组成绩好,但身体训练越多的组完成两种任务的成绩越好。Etnier等人研究了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的安排顺序和心理训练的持续时间对动作表现的影响。他们发现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安排顺序对动作表现有明显的影响。心理训练先于身体训练的安排优于身体训练在前而心理训练在后的安排。心理训练的持续时间也会影响动作表现。对于3min的投篮练习任务,1min和3min的心理训练优于5min和7min的心理训练。
总之,虽然在表象训练研究中,关于表象训练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而且这些变量往往并不是研究者的主要目的。但从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表象训练的主要因素包括表象训练的方法、个体差异和情境因素等。方法因素主要包括表象训练的时间变量、表象角度(内部表象还是外部表象)、表象训练的程序(如有无放训练)等。个体差异主要是指个体的表象能力、对表象训练的认识、以往表象训练经验和运动水平等。情境因素主要包括不同的运动阶段(训练、比赛与恢复)、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种类的技能等。这些因素在影响表象训练效果时也存在交互作用。此外,关于表象训练的理论知识、社会(包括运动团体)对表象训练的态度等也会对表象训练的效果产生间接的影响。影响表象训练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可用一个结构图来表示(见图1)。

四、表象训练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表象训练的方法
苏联学者罗季奥诺夫指出:许多人的研究都表明,想象中的完成动作能提高训练的效果性,首先是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当想象中的训练和实际中的训练结合起来,即在实际完成动作之前,先在想象中完成该动作,其训练的效果性就更大。
1.放松
在表象再现以前运动员首先应使自己的肌肉尽量放松,并达到全身松弛。为此要选择易与放松的姿势,如卧姿或自然放松的坐姿,闭目,想象自己最舒适的情景,这样就排除了其它信号的输入,为唤起表象做准备。
2.念动
運动员根据训练的要求唤起实际训练或比赛的动作表象,多次重复再现与此同时不断的修改,完善,发展自己的动作表象。随着实践的发展,念动训练形成了有序的成套练习,如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苏国博士所创造的视动行为练习。
(二)表象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从视觉表象为主逐步过渡到动觉表象为主
在动作学习的初期,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使学生首先建立起清晰的视觉表象,通过练习,形成和完善运动动作的肌肉运动表象。
2.利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示
在形成和完善运动表象的过程中,语言具有完善和强化运动表象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明晰简练的语言说明技术动作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用同样的语言记忆,并借助这种语言,提示和巩固相应的动作表象。
3.表象训练应把握好训练时机
表象是一切记忆的开始。学生一旦越过了初学阶段,最好先唤起表象,在脑中进行表象排练。此时通过脑体结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比传统教学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2.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表象能力,且表象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提高的更明显。
3.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比传统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4.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建议
1.表象训练是一种心理训练,为了增加表象练习过程中动作表象清晰度,应注意练习的时机,应情绪稳定,注意力高度集中,环境较安静,身心要放松,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宜。
2.表象训练不受场地、器材等限制,比较容易开展,对不能参加技术动作练习的学生在身体训练期间可安排表象训练。
3.让运动员经常观看精彩的比赛录像以及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录像,加深正确动作在运动员大脑中的印象,有利于表象教学法的进行。
4.表象训练时应与技术动作练习相结合,交叉进行,“想”、“练”结合,以练为主,重视表象教学法在常规教学中的适度性。
5.在进行表象训练前,练习者都需要完全放松,进入一种身心松弛、头脑清醒的状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表象训练的效应。
[参考文献]
[1]王珉.试论表象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
[2]袁玉涛.周卫忠.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4
[3]李晓春.刍议表象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报,1998,14
[4]刘耀荣.时倩,时伟.论表象训练原理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
[5]曹瑞化.表象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进攻战术意识的形成及其应用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6]王海景.戴亚来,韩旭.体育运动中表象训练研究的发展及现状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
[7]金尧.赵秋菊.竞技运动中的表象训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
[8]高大光.海涛.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的认知心理过程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作者单位:甘肃省威武市凉州区第六中学 甘肃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