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为背景,以物流相关涉外工作岗位的需求为依托,结合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时的实际需要,探讨高校物流专业如何开展双语教学。还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双语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该如何设定,并对实践性的双语教育模式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双语教学;就业导向;物流专业
一、双语教学对就业教育的意义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积极推进双语教学”。随后教育部在200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又一次强调了“要继续扩大、鼓励开展双语教学”。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双语教学的政策导向来看,实施双语教学是高校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明确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就业。由于物流业发展迅速,现在越来越多的物流相关工作岗位都会涉外,英语能力与专业能力同时成为物流专业毕业生能否就业、能否获得好岗位的衡量条件。物流专业开设双语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高英语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使之能在物流涉外工作中熟练应用英语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2.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合理,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双语课程的授课计划要科学合理,不能盲目跟从普通课程的授课计划,而应针对实际情况设置。双语课程的授课安排不是为了凸显该课程的特殊性,而是为了与普通专业课程的讲授相辅相成,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例如,一学期如果设置了3门普通专业课程,那么设置1门双语专业课程就足够。由于双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比普通课程重,一旦课程过多,繁重的学习任务会让学生失去对双语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影响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掌握。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专业实践性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1.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实施。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讨论,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实现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过程。物流本就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单纯的理论讲授往往会造成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适应,针对这一问题,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是,双语课程案例教学与普通课程案例教学还是有所不同,教师要认识到物流相关涉外工作对物流专业英语知识的要求是极高的,要能对外进行流利的沟通。
2.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在教师创设的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物流专业双语课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旨在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涉外的物流工作,如与外商商谈合作意向等。一旦在物流专业双语课程上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学生就可以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通过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涉外物流的整体工作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校企合作教学。“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相较于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物流专业与企业合作不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室。对于物流专业学生来说,最好的实训就是让他们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体会物流专业双语的真正要求。所以,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了解什么岗位需要专业英语和具体的要求。学校对于企业的选择也应具有针对性,如国际物流公司或涉外的国内物流公司。另外,还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管到学校讲课,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物流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和作用,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结论
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改革。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规划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搭建双语教学模式。这样,不仅顺应当下双语教学改革的趋势,还为构建“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特点的高校双语教学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丁虹.以就业为导向的建设类高职双语教学思考——以FIDIC双语教学为例[J].海外英语,2014(9).
[2]丁艳,耿如花.基于国际物流相关工作的双语教学方法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6).
关键词:双语教学;就业导向;物流专业
一、双语教学对就业教育的意义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积极推进双语教学”。随后教育部在200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又一次强调了“要继续扩大、鼓励开展双语教学”。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双语教学的政策导向来看,实施双语教学是高校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明确物流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就业。由于物流业发展迅速,现在越来越多的物流相关工作岗位都会涉外,英语能力与专业能力同时成为物流专业毕业生能否就业、能否获得好岗位的衡量条件。物流专业开设双语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高英语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使之能在物流涉外工作中熟练应用英语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2.物流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合理,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双语课程的授课计划要科学合理,不能盲目跟从普通课程的授课计划,而应针对实际情况设置。双语课程的授课安排不是为了凸显该课程的特殊性,而是为了与普通专业课程的讲授相辅相成,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例如,一学期如果设置了3门普通专业课程,那么设置1门双语专业课程就足够。由于双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比普通课程重,一旦课程过多,繁重的学习任务会让学生失去对双语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影响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掌握。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专业实践性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1.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实施。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讨论,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实现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过程。物流本就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单纯的理论讲授往往会造成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适应,针对这一问题,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是,双语课程案例教学与普通课程案例教学还是有所不同,教师要认识到物流相关涉外工作对物流专业英语知识的要求是极高的,要能对外进行流利的沟通。
2.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在教师创设的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物流专业双语课程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旨在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涉外的物流工作,如与外商商谈合作意向等。一旦在物流专业双语课程上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学生就可以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通过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涉外物流的整体工作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校企合作教学。“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相较于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物流专业与企业合作不需要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室。对于物流专业学生来说,最好的实训就是让他们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体会物流专业双语的真正要求。所以,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了解什么岗位需要专业英语和具体的要求。学校对于企业的选择也应具有针对性,如国际物流公司或涉外的国内物流公司。另外,还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管到学校讲课,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物流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和作用,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结论
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改革。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规划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搭建双语教学模式。这样,不仅顺应当下双语教学改革的趋势,还为构建“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特点的高校双语教学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丁虹.以就业为导向的建设类高职双语教学思考——以FIDIC双语教学为例[J].海外英语,2014(9).
[2]丁艳,耿如花.基于国际物流相关工作的双语教学方法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