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心灵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vi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精神,崇尚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重视人生价值和社会担当,追求高尚情操和理想人格,倡导求索创新和奋发有为。本文作者就培育师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谈了自己的观点,从传播平台搭建、课程体系建设、文化活动创意、人文氛围营造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德育;传统文化;文化课程;文化活动;人文精神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5-0012-01收稿日期:2015-12-24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GS〔2014〕GHB1517)。
  作者简介:刘水玲(1975—),女,甘肃武山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王换成(1963—),男,甘肃武山人,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和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美德的精神财富,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灵魂。甘肃省武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植根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构成了我校的时代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一、搭建中华文化传播平台
  我校以提升人文素质、培育职业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弘扬先进文化为目标,积极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载体,搭建了一个中心、一张报纸、一本刊物、一个展室、一个基地的“五个一”文化传播平台。“一个中心”是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融培训、宣传、实践、社会服务为一体,体现出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学校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平台,将职业教育和人格培育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崇尚美德的思想、健康和谐的身心和儒雅博学的气质。“一张报纸”是学校创建的《武山职专报》,它是学校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阵地,校报承载学校文化建设的功能,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家园。“一本刊物”是学校主办的文学期刊《晨光》,主要刊载师生创作的文学作品,提升师生的文学修养。“一个展室”是学校的校史室,它承载了学校厚重的发展历史,展示了学校骄人的发展成就,蕴含了学校的精神文化。“一个基地”是与甘肃省武山县文化艺术博物馆共同建立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试验基地,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空间。
  二、丰富传统文化课程内涵
  在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过程中,我校增加了传统文化、人文艺术、地域文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比重,形成了以职业能力课程为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辅,社会拓展课程次辅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完善道德、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的自觉性,从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提供文化基础和人文底蕴。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校建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礼仪、文学艺术欣赏等精品课程。
  三、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
  把教育活动作为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举措。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国旗班升旗仪式、礼仪大赛、中华传统文化汇演等已成为学校极具影响力的德育工作品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通过对经典诗文的体味和吟诵,使学生理解感受民族语言文字的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进而达到丰富学生的内涵、开阔学生的胸襟、净化学生的灵魂、启迪学生的智慧的作用。国旗班升旗仪式体现了师生的爱国情怀,国旗下的宣誓寄托了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四、营造人文精神氛围
  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是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点睛之笔,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柱、一山一水,都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承载着先贤们创业精神和学校光荣历史的“精英榜”,激励着全校师生不断求索和进步;象征着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国旗台,体现出学校文化立校的人文特色;寓意凝宁远之灵气,聚八方之学子,显奋进之校园的“晨曦湖”,时时唤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和深沉的思考;“盘龙道”“志强路”“映雪亭”“怡心桥”“叠翠岛”等蕴含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名称将校园编织成一张文化之网;博物馆、校史室、荣誉室、文化墙、礼仪墙等校园文化设施都在阐释学校独有的人文精神,成为学校文化的视觉符号。学校通过人文环境的滋养,用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言行。
其他文献
@突然想起中学的某个早晨,下很大的暴雨,爸爸送我去上学,那会儿我们家只有一辆摩托车,他披着雨披,我像只蛋黄一样躲在后座,我看不见外面的景色,一直问爸爸,到了吗到了吗?他的声音从后背闷闷地传过来,快到了。好像再大的风暴都是安宁的。  @我们第一天见面那个晚上,要回家的时候他对我说,如果第一天遇到在一起觉得很开心的人,回去冷静以后发现第二天还想再见她,那可能真的就爱上了。第二天我问他,那你还想见到我吗
从图书馆回来,看到一个母亲为女儿拿着一个风车,不由得想起小时候了。  小时候,很喜欢和爸爸一起去姑姑家。姑姑家在城里,每次去都会坐公交车。小时候,很喜欢坐公交车,而且,喜欢倒着坐,看马路上那被车甩在后面或白或黄的线。它们因为车在行驶的缘故,一会儿变粗,一会儿拉长,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在小时候的我看来是很有趣的。城里还会有很多家里没有的玩具,有踩着会发光的鞋子,有各種一打就很响很亮的玩具枪,有各种形
一、写好微作文  所谓微作文就是概括地记下真实的事情或经历,一般以100字左右为宜。将好的素材一一完整地写出是不现实的,因为中考前夕时间紧张,不允许这样做,但是如果将这些素材简略地记载下来,作为中考素材的准备则是必要的。这样做,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积极挖掘生活,从生活中寻觅相关的素材,从而丰富学生中考作文的选材储备,为中考作文提供写作源泉;另一方面,有利于中考前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极大地提高教师作文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小学生计算机操作和简单信息处理能力的学科,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信息素养。目前大多数小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都存在着学时少、课程安排跨度大等现象,通常一周只有一次课。另外,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较多,且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课时的缺乏导致许多教学内容不能够在课堂完成有效的教学。信息技术作为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文章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为例,从“活动探究知识化,实现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互融”“情境创设问题化,甄选良构情境与劣构情境的建构”及“任务驱动结构化,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三个维度探究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  关键词:议题教学;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6 文
摘 要:“借形想象”,是由儿童美术专家薛文彪老师根据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轨迹而提出的一个教育理念,就是鼓励幼儿借助原有的形体进行系列想象和创造。幼儿期是培养幼儿绘画能力、动手能力的关键期,更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特别重视孩子想象力的培养,为幼儿创设充分的想象和动手的空间。  关键词:“借形想象”;创造力;大班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
摘要:费孝通曾说:“集约种植五谷作物的农民构成了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他们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基础。”以此为据,他指出:“要认识中国社会,认识中国人,不认识农民生活,不认识农村经济是不行的。”虽然距离费老此言已经过去了数十年的光阴,但时移势未迁,我们今天在寻求社会变革与发展出路时,依然要回到“乡土”这一中国传统之根基上来,因为这一传统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于现实中:一是由于农村人口目前在中国人口基
摘 要:我国的社区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启程的,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社区教育已取得了很大发展,跨入新世纪后,更是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具有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有专业的教师,有宽敞的教室,有标准的场地……所以应该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实行资源共享能很好地提高学校师生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居民的教育意识。  关键词:学校;社区;共享;和谐  中图分类号:G451.4
摘 要:文章通过对H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调研,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大多数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可度、吸引力、影响力评价尚可,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学校需要重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思想认识教育,并通过调整授课主题的选定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加强课程管理,完善保障体制和教学运行机制,以及进一步完善教师的选聘和培养机制等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有效性;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
摘 要:“真善美”教育是回归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层次教育,是关于人的精神、灵魂、生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可以润物细无声地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真实的自己,丰富内心世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就展现了教育应有的“灵魂”,文章将从其教学实践入手,分析、寻求她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与学生一起展现和体会“真善美”的。  关键词:窦桂梅;语文教学;“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