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的现代教学策略的实效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sky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教学策略方面的专著大都关注教学过程策略及其优化,包括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定义、设计和应用等。该文涉及的现代教学策略的概念关注于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的应用,这些方式附带着教学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等,并最终实现该课程教学目的的达成。现代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这些现代教学策略的益处还在于实现了多重社会互动,促进了学生们的认知、参与社会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现代教学策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优化了学生们的知识迁移与重组,激发了学生们的思想碰撞,潜意识地对比学习方法的差异,培养他们的个体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态度。
  关键词:现代教学策略;实效;传统模式;现代模式;混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78-03
  本文中,教学策略的现代模式和传统模式都应用于软件技术(高职)专业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以下简称公共基础)课程的单元教学评估中。此外,将现代和传统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包括各自的限制或优化),作者将之称为混合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课教师应自问:组织课堂,开展教学并达到教学目的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本次实验的最终结果,即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成绩进步程度将是回答上述问题的一个标准。进一步来说,为了实现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对于具体的教学单元,究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还是采取现代教学模式?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就此进行了实验。本文中实验的学生来自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软件技术(高职)专业二年级的三个班级。本文中涉及学生成绩,没有特作说明的,都是指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1 实验说明
  2015年3月至6月,该实验研究以软件2013级甲班35人、乙班32人、丙班33人为样本。这三个班级的整体学生水平(包括智力水平、基础成绩等)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所谓的优班或差班之说。公共基础课程的周课时为4(共计约3小时)。本次实验的教学单元包括:线性表、树与二叉树、查找与排序。在甲、乙、丙三个班级,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和混合教学模式都被轮流实施。每一次教学单元结束都要对三个班级进行教学评估测试。在此,作者将该研究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实验前阶段(Pre-experimental stage):该阶段主要是确定好每个教学单元实施后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可称作准备阶段。
  “线性表”单元在甲班执行传统模式,乙班执行现代模式,丙班执行混合模式。“树与二叉树”单元在甲班执行现代模式,乙班执行混合模式,丙班执行传统模式。“查找与排序”单元在甲班执行混合模式,乙班执行传统模式,丙班执行现代模式。见表1。这样设计使得每种教学模式都在三个班级里执行过,便于比较三种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成效。为了比较和研究教学模式对于班级的影响,该阶段下,作者对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这些尚未教学的单元的内容和能力测试。本文中将教学实施前进行的这次测试统称为初始测试。
  表1 三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班级和教学单元的对应关系
  [教学单元\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当前传统的物联网使用的BLE、ZigBee等无线网络制式存在扩展成本较高,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以太网及TCP-socket通信协议来实现的智能卧室设计,可以利用现已广泛应用于家庭的802.11g/b标准无线以太网对家居环境实施查看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在用户前端呈现出房间数据并对房间环境实施自动或手动控制。同时,通过传感器对用户的感知,主动地去改变房间
摘 要:针对网页设计类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对网页设计类课程的岗位职业定位与威客教学模式特点的对比分析,指出威客教学模式有利于网页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给出了威客模式在网页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一般实施步骤,包括分组,课前充分准备、认真筛选威客任务,教师导学、师生共同完成作品投标及评标总结、积累经验四个步骤;分析了威客模式在网页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
摘要:随着高校校园网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移动应用的需求推进,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的需求从最初的固定位置使用转向移动办公、移动学习,无线网再也不只是有线网的补充。该文从无线网总体设计和无线网网络规划以及网络的最终部署几方面展开论述,合理完成了高校无线校园网设计并在实际环境中得到应用,使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便捷的使用互联网,实现互联网资源的获取以及资源共享。  关键词:无线网;校园网;设计;实
摘要:創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大学生学科竞赛由有着普通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它对学生提升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主要分析了学科竞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约束的现状,就这些因素提出了搭建学科竞赛的途径以及对这种新模式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针对传统测温元件和测温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18820和AT89S51的高精度温度测量仪。详细介绍了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l8820的结构以及其单总线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单总线测温仪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流程。最后,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系统仿真调试,实现了温度实时读取、LCD显示、超温报警等功能。  关键词:单总线;温度测量;DS18820;AT89S51;Proteus;仿真
摘要:根据国内计算机领域较有影响力的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的2011年至201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构建合著网络,对在该期刊上发表合著的计算机领域的科研团队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合著网络进行了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合著网络分析方法能清楚的揭示处于计算机领域核心地位的科研团队; 大部分科研交流与合作集中在小部分稳定且成熟的科研团队中。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合著网络; 科研团队  
摘要:智能手机行业呈爆发性增长,手机系统软件测试类人才需求激增,而相关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探索通过“校中厂”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适应智能手机系统软件测试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入手,从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校中厂;模式;智能手机;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
摘要:传统的迎新网站存在新生信息采集相对滞后,管理人员不能在迎新过程中实时了解迎新相关工作的动态过程。对此,采用HTML5和响应式网站技术,充分利用智能手持等移动互联终端,开发出PC端和移动端结合的移动数字迎新系统。实践表明,通过移动互联终端及时采集新生信息,在PC端和移动互联终端实时同步查看新生报到情况等,方便了报到入学新生,迎新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强了迎新工作情况的实时性和直观性,进
摘要:该文结合学校实际,调整专业建设思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平台 多岗位”的课程体系,创新和完善“实训室 工作室”的专业教学环境,实施“理论 实操”结构的双师型队伍建设,采用“阶段性考核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六共同”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提升教学团队对外技术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专业建设;
摘要:以海南师范大学师范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为研究对象,阐述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将传统教学环境与现代教育课堂教学环境主要因素进行了对比。通过对两种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比,分析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与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给出了不同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肯定了现代化教学环境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现代化教学环境的美中不足。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环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