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人心,心存纯净的追寻法则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内心世界原本是很纯净的,就像婴儿出生时那样明澈如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受到的外部条件影响越来越纷繁,于是,原本清澈如水的内心开始变得急躁不安,甚至迷失方向;于是,最纯正的那颗心被虚妄的自我所蒙蔽。如何才能找到那颗纯净的心灵,成为现在都市高压力下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无疑,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的这部《追随本心》,就是解救上述问题的良药。
  《追随本心》是英国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院长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也是他对人生进行思考和内心自省的经典作品,在西方被誉为剑桥大学留给人间的精神瑰宝。本森教授本人就是一个“冷人生观”的作家和学者,治学严谨,学术建树颇多。这应该就是该书最好的品质保证。
  正如笔者曾在自己的一本书里写的,“就像一潭春水,原本是多么的清澈,可是,当一个顽皮的孩童扔下一块石头后,平静的水面泛起了波纹,甚至会因为石头的作用而变得瞬间浑浊。是的,的确如此。我们也是一样,总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那块石头’,让自己原本清澈的心底变得浑浊起来”。是的,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为“那块石头”所动,让烦恼静静地沉淀,我们可以活得更清澈与自由,快乐与无忧。
  追随本心,这本身就是一个追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享受了一个缓慢回归的奇妙旅程,因此,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以他独特的文字魅力,通过语言的载体深入到我们内心深处,这样的感觉真的很有意思,很值得去体味。书中的内容不但贴近生活实际,也有“物与事”的有机融合,这用在东方的学说中,也就是“道与术”的最优体验。
  追求是不是无极限?笔者以为,对内心平静而言,追求是有极限的,因为我们都是灵性的动物,在灵性地成长。生命是短暂的,多则也不过几十年。几十年的时间当然可以用无极限来形容,如果我们都能早一点回归到内心的纯净中来,这就是一个并非虚无缥缈的有意义的事情。
  追随本心,心存纯净地追寻法则,究其一句话而言,就是我们灵性地回归,然后灵性地成长,最后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直到生命的终结。
其他文献
企业发展要提高自身免疫力    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我觉得提高企业免疫力是很重要的,抗生素有没有?有,第一是产品,第二是团队,第三是客户,如果把企业做好,我相信这三点是离不开的。在产品研发上,企业出问题上,你的业绩好不好?第一出在产品上,你的产品是不是吸引了你的客户,是不是让你的客户值得花这么多钱购买?所以产品是第一位的,应该下足精力和时间,包括投入,让你的产品极具个性和特色。第二是团队
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合格中层,这是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著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以及网络招聘公司联合调查得出的共识。从现实情况来看,如果中层管理者不称职,整个企业将会面临困境。中层管理者和管理团队的缺失断层也将会对企业运营、领导机制产生重大的影响。迫在眉睫的中层危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难以回避的现实。    中国企业的中层困境状况    ●一箩筐员工,选不出个长子  M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电销售的专业服务公司,公司经
高温津贴如何计税    HR来信:  我们公司每年6月至10月都会给员工发放每个月30()元的高温津贴。请问,高温津贴是否需要计入员工工资中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可以合理避税,我们应该如何操作。劳动法世界高级研究员钱青回复(以下简称专家回复):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企业发给员工的高温津贴,属于工资总额中的津贴、补贴项,因此是需要计入员工薪资收入的,公司应将其计入个税征收范围中,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作家林希在《石缝间的生命》中为我们描述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大自然奇迹:一粒种子,当它被撒落到没有泥土的石崖上,尽管可以分享阳光的温暖,得到雨水的滋润,但却要自己去寻找赖以生存的土壤。于是,它便把这一线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在这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它或许是一簇簇无名野草,虽然因缺乏营养,只长着三两片细瘦的薄叶,但它那自觉找寻石缝的无数根须,却向人昭示着生命本能的尊贵;它或许是一团团小小的
19世纪,一位法国青年从乡下来到巴黎想找份工作,但到处碰壁,无奈之下他想起了父亲的嘱托,就去拜访父亲的一位将军老友。寒暄之后,老人问:“年轻人,你有什么特长吗?数学、几何、物理怎么样?”青年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学过法律吗?懂会计学吗?……”青年不停地摇头。最后,青年十分窘迫地说:“我没有任何特长。”老人却耐心地说:“你是我老朋友的孩子,我总得帮你找一份差事做呀。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的脸涨得通
现在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是这样的吗?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发表文章指出,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比如,有人驾车撞人后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语,立即招到社会的谴责。这说明尽管对权钱的迷信已经扭曲了某些人的灵魂,但是中国社会尚清楚什么应该嘲笑与抨击;再比如,有年轻
自从绩效管理传入中国后,本土管理者就开始头疼起来。以前的酒文化、茶文化在与世界接轨的大前提下统统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且不论平衡计分卡、关键业绩指标等工具的操作,单就管理理念上的转变就够管理者们“喝上一壶”的。特别是在绩效评价后,如何主动地和员工面对面地讨论绩效中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改进,就成为很多管理者们望而生畏的一个难题。    适应或被淘汰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职场上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约瑟夫·H.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优良的品质保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约瑟夫·M.朱兰  即使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今天,似乎任何事情部是价格问题,但是在伟大商业成就中还是以质量这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基础。——安德鲁·卡内基(美国钢铁大王)  对于生产商来说,最最根本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其次才是成本——被远远地放在了
并不是所有人才都是“千里马”。有些人本领高却没有实干精神,才能大却没有忠义之心。这种人极难驾驭,感情约束基本无效,除非你能满足他的野心,否则,他绝不会对背叛抱有任何愧疚之感。如果你已经成为大商人,或许能笼络住他。若无把握,则不如使用中等人才。这就像乘坐马车一样,与其追求速度被一匹烈马掀翻车子,不如追求稳妥,让一匹普通的马平平安安地送到目的地。  台塑胶集团王永庆早年对人才要求极高,务求优秀。那时,
“空降”怎么这样难    最近常听到一些企业抱怨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就像下山摘桃的猴子,既不种树也不看护,摘完就走;职业经理人都是只做自己职责内的事,从不肯主动担当,连加班都不愿意……  职业经理人又称“空降兵”,指不是企业内部培育而是从外部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些人通常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在知名企业锤炼多年后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他们或许是遇到了职业天花板,或许是受到其他企业的吸引(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