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作文客观、标准、科学的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笔者认为要改变批改小学作文的方法,就要把“批改”变为“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小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批阅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有效批改作文的方法,作文教学才会乐趣无穷。
关键词:习作;批改方法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延续,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批改学生的作文,才能有效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作文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工作的实践就小学生的作文批改谈几点浅见。
一、学生自改,初具规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有明确要求:中年级阶段是“学习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是“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属于作者本人。”这种思想明确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与批改,又要重视指导引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真正把批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习作比原来更通顺,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自改习作的自信心。使之在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中不断提高自改习作的能力,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互批互改,共同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明确要求“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中都应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作文批改中也不应有欠合作、探究这一主要的环节。因此,小学生作文也必须在学生主动自改的基础上重视其互改、合作修改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学会修改作文,并在互相修改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交互影响,共同提高。互改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互改作文一定要统一修改符号。教师在学生批改别人作文前,应让每个学生都记住修改符号。如:错别字应该用什么符号圈画;病句应该用什么符号圈画;好词好句好段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删除号如何使用......使用修改符号要注意保持页面工整,不能乱涂乱画。
(2)互改作文要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容易集中讲评,发现问题。在学生互改时巡回察看,适当指导,及时给予肯定,指出不足。
(3)好中差科学安排,根据平时能力搭配发放作文本。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让能力相对好的改比他差些的同学作文,中等能力的改班上较差的同学作文,最差的这些同学帮助同桌检查有没错别字之类的,好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以后就可以交叉进行,中等的可以改好一些的,差的可以改中等的,或者可以改好的同学作文,树立他们的信心,从不同角度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和能力。
(4)互改作文要力求精准、合理。首先要求学生把握作文训练的主题,不能偏离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强调好训练点,先统一讲好本次作文的要求、侧重点,让学生明确方向,有章可循。必要时教师可以把对一两篇作文的评语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5)评价语言要客观、恰当。要求学生尽量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作文中的不足,让人容易接受。批改时要注意尊重他人,不必全篇改头换面,面目全非,只对明显失误或缺陷的地方进行批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眉批要有对优点的批注评价,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也有对不足之处的删改提示。
(6)总评要对全篇作文做出总体的评价,并指出今后作文要努力的方向。批改人批写的字迹要工整,语言得体,最后签上姓名,以示负责。被改人应在看完自己的改作后,写上意见和看法,并签上名字。
三、教师审阅,顺利成章
学生习作冷处理后,习作整体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但是否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再次给学生指点迷津,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针对性、方向性地细批略改,指出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习作上补充、纠正或同样做一些符号语言提示,注上鼓励性、提示性的话,肯定学生的优点,并给学生提出修改的方向,留给学生自改的空间,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改。这些工作,同样也是为教师审批学生自评、互评评语和相对应的等级分,写教师评语、打等级分做好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细批略改和评语,提升了学生自改、互批工作的水准,为学生今后习作的练习、习作的修改,形成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从学生习作、学生批改和教师批改过程中,总结习作指导和学生习作的成功之处,也归纳习作指导和学生习作的不足,既有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又有利于教师在习作讲评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和反馈;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特别是习作指导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习作修改能力循序渐进,做到教学相长。
四、评后修改,融会贯通
教师根据习作总体要求和学生习作实情讲评之后,继续鼓励学生从习作的整体要要求出发,把教师的评讲、范文指导及教师批改综合归纳为切入点,再次进行方向性修改。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另劈蹊径,寻求自己较为满意的方法思考修改。对于一些偏离主题要求甚远的习作,只要学生自愿要求重写,教师更要加以鼓励,特别是教师没有异议,认为可以或者很好的句段篇,而学生乐意重新考虑修改方案或者撰写的创新行为,无论是否可行,教师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联系实际因势利导,真正让学生明其理,会其文,探究标新立异之径,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元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实践研究,认真把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批改中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主动批改与教师指导示范有机结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针对性的批改,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习作;批改方法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延续,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批改学生的作文,才能有效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作文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工作的实践就小学生的作文批改谈几点浅见。
一、学生自改,初具规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有明确要求:中年级阶段是“学习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是“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属于作者本人。”这种思想明确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与批改,又要重视指导引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真正把批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习作比原来更通顺,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自改习作的自信心。使之在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中不断提高自改习作的能力,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互批互改,共同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明确要求“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中都应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作文批改中也不应有欠合作、探究这一主要的环节。因此,小学生作文也必须在学生主动自改的基础上重视其互改、合作修改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学会修改作文,并在互相修改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交互影响,共同提高。互改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互改作文一定要统一修改符号。教师在学生批改别人作文前,应让每个学生都记住修改符号。如:错别字应该用什么符号圈画;病句应该用什么符号圈画;好词好句好段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删除号如何使用......使用修改符号要注意保持页面工整,不能乱涂乱画。
(2)互改作文要安排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容易集中讲评,发现问题。在学生互改时巡回察看,适当指导,及时给予肯定,指出不足。
(3)好中差科学安排,根据平时能力搭配发放作文本。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让能力相对好的改比他差些的同学作文,中等能力的改班上较差的同学作文,最差的这些同学帮助同桌检查有没错别字之类的,好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以后就可以交叉进行,中等的可以改好一些的,差的可以改中等的,或者可以改好的同学作文,树立他们的信心,从不同角度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和能力。
(4)互改作文要力求精准、合理。首先要求学生把握作文训练的主题,不能偏离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强调好训练点,先统一讲好本次作文的要求、侧重点,让学生明确方向,有章可循。必要时教师可以把对一两篇作文的评语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5)评价语言要客观、恰当。要求学生尽量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作文中的不足,让人容易接受。批改时要注意尊重他人,不必全篇改头换面,面目全非,只对明显失误或缺陷的地方进行批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眉批要有对优点的批注评价,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也有对不足之处的删改提示。
(6)总评要对全篇作文做出总体的评价,并指出今后作文要努力的方向。批改人批写的字迹要工整,语言得体,最后签上姓名,以示负责。被改人应在看完自己的改作后,写上意见和看法,并签上名字。
三、教师审阅,顺利成章
学生习作冷处理后,习作整体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但是否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再次给学生指点迷津,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针对性、方向性地细批略改,指出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在习作上补充、纠正或同样做一些符号语言提示,注上鼓励性、提示性的话,肯定学生的优点,并给学生提出修改的方向,留给学生自改的空间,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改。这些工作,同样也是为教师审批学生自评、互评评语和相对应的等级分,写教师评语、打等级分做好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细批略改和评语,提升了学生自改、互批工作的水准,为学生今后习作的练习、习作的修改,形成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从学生习作、学生批改和教师批改过程中,总结习作指导和学生习作的成功之处,也归纳习作指导和学生习作的不足,既有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又有利于教师在习作讲评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和反馈;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特别是习作指导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习作修改能力循序渐进,做到教学相长。
四、评后修改,融会贯通
教师根据习作总体要求和学生习作实情讲评之后,继续鼓励学生从习作的整体要要求出发,把教师的评讲、范文指导及教师批改综合归纳为切入点,再次进行方向性修改。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另劈蹊径,寻求自己较为满意的方法思考修改。对于一些偏离主题要求甚远的习作,只要学生自愿要求重写,教师更要加以鼓励,特别是教师没有异议,认为可以或者很好的句段篇,而学生乐意重新考虑修改方案或者撰写的创新行为,无论是否可行,教师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联系实际因势利导,真正让学生明其理,会其文,探究标新立异之径,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元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实践研究,认真把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批改中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主动批改与教师指导示范有机结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针对性的批改,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