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连麦6号配套技术集成推广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ji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为了农民的收入与利益颁布了许多粮食生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民没有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没有费用购买先进的机器,在生产过程上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以目前连云港市的小麦为例,由于气候和土质的原因,小麦多处于晚播早熟,产量不高且技术水平较差,在种植管理上也比较混乱,限制小麦的稳定发展。针对连云港市小麦的问题,连云港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改善与研究,培育适合连云港市土质、气候、温差的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保证农民的收益。此外,在过去的3年中,盐城地区种植4万hm2土地,赣榆区种植小麦面积已超过13.3万hm2,增加了农民的收益,促进了国家粮食产业的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抗逆丰产优质小麦;连麦6号配套技术;集成推广
  1   连麦6号的选育
  连麦6号原名涟5152,主要特点是产量高、耐寒性、品质优越,在鹽碱地也可以生长。连麦6号小麦的新品种适合于淮北、江苏等地种植,在淮北、江苏等地可以高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连麦6号是基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择的优质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郑9023和济南17的新高产品种,于2000年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进行了杂交。以F1为母本,为高产、优质特殊小麦新品种延农19号。江苏省盐城区市农业科学院开发的该品种被用作雄性亲本进行性杂交。即将F1代选择组合混合,F2代开始选择单株,F4代开始选择品系,F6代开始参加常规育种程序的各种试验,经过7代,最终被选中并繁殖[1]。
  2   集成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2.1   应用秸秆还田和全苗技术
  为了增加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可以应用秸秆还田以及全苗技术,这样能够降低土壤容量,使土壤不板结,使有机物均匀分布,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这样也能够提高土壤的疏松度,补充土壤的生物活性,有利于耕种,保持土壤的水分,从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应用该技术能够对土壤的改良具有很好的效果。
  2.1.1   应用旱作小麦秸秆还田和种苗的技术
  小麦是江苏主要农作物之一。该技术系统以“小麦收获—同步除草—残草播种—残茬返田—机械播种”为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由相应的机械设备支撑。小麦收获机最好分成3~4行。收割时应以均匀的速度前进。秸秆被压碎后,土壤将及时在“四合一机器”中旋转以掩埋秸秆。根据当地情况,采取适当的掩草整地的方法,提高播种质量。播后应及时抑制,并在基肥中添加适量的氮,以确保播种全麦苗和强壮苗[2]。
  (1)返回现场。小麦联合收割机用于直接压碎并在收获后返回田地。由于大型拖拉机马力大、动力好,使用大型的拖拉机可以一次性搅碎秸秆,并且机械播种不仅节省了种植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省力、省时。
  (2)返回时间。在不影响谷物产量的前提下,在小麦成熟后提早摘穗,而小麦秸秆为绿色时,要求迅速返回田间、耕种,并覆盖、压实。此时,稻草本身具有大量的糖和水容易被粉碎,这有利于加速腐烂和增加土壤养分。
  (3)埋草制备技术。大量的稻草被送回田间,为了掩埋一切,建议机械耕作深度为20~25 cm。深翻后进行1次旋耕,由于耕作层浅,很难将秸秆完全掩埋。旋转犁应进行2次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尚未耕种多年的土地,在15 cm以下形成了坚实的犁底,影响了根系绑扎,降水和灌溉水的渗透。因此,应每3年犁1次,以消除犁地。
  2.1.2   将全部稻草返还田间和苗木的技术
  稻茬是江苏连云港麦区的主要茬。这套技术以“小麦收割—同步破草—残草播种—残茬返田—机械播种—及时压制”为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械设备支撑。撒布装置可以将草撒布的宽度增加2倍以上,厚度可以减少50%以上,并且分配的均匀性可以达到85%以上。根据当地条件,采用适当的方法提高播种质量[3]。
  (1)碎草技术。一定要将小麦的切割成5~8 cm,均匀地摆放。因此在收割小麦时,一定要将收割机的出口处安装碎草运输装置。其主要就是为了高效率的工作,为高质量的耕种提供基础。
  (2)高茬秸秆分所技术。为了收割残茬比较容易,一定要预留出40~50 cm的高度,可以使用专用的粉碎机进行粉碎。碎草后的长度约为5 cm,且非常均匀。同时,也要保证碎草机的刀片一定要锋利,旋转的速度也要恒定。
  (3)埋草制备技术。埋草准备工作是将秸秆还田和种植小麦的最重要技术链接。必须将其深深地、均匀地掩埋。要求埋地超过15 cm,以创造条件来改善播种质量。最重要的一项是为了防止根系被破坏或者增加冻害,必须要防止秸秆堆积在地里,导致土壤的基层被破坏,以及表层太疏松。此外,在种植小麦前期,要使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翻耕松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播种的质量,而且还有利于秸秆均匀的种植。
  2.2   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木饱满、均匀、粗壮
  提高小麦播种质量是培育整苗和壮苗的关键。该项目着眼于“适时播种,后期播种增加播种量”的原则。播种时要确定种子的数量,确保整个幼苗均匀、结实。
  (1)适宜的播种日期。连云港最合适的播种时间是10月5—20日。
  (2)合适的播种量。灌溉高肥田块的播种面积为6~8 kg/667 m2,保证基础苗10万~12万株/667 m2;对于中肥田块播种面积为8 kg/667 m2,保证基本苗12万株/667 m2,在小麦旱地、稀薄土地、较差肥力的土地为10.12 kg/667 m2,这保证14万~18万株/667 m2的基础苗木。推迟播种日期,并适当增加播种量,最多可达预期穗数的80%(用于晚播单茎栽培),基本幼苗的数量不得超过35万株。
  (3)播种方法。采用机播方式,干茬行距为24 cm,麦茬行距为20 cm,播种深度2.3 cm。
  2.3   采用高效的施肥技术
  高效施肥技术围绕着小麦“高产、稳产、逆境”的产量目标,以“良种、调肥、抗逆”为目标、核心,“协调播种方式、氮素控制”“补磷、补钾、全面调控和保护”是科学合理施肥的关键技术。
  3   绿色害虫防治技术
  由于小麦受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种植过后需要喷洒一些药物,但是在喷洒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使用的药物要谨遵国家的相关标准,禁止使用有残留的化学农药。注意农药安全间隔,交替使用农药,禁止使用易再感染的高毒性、高残留量和拟除虫菊酯的农药,以及含有上述农药的混合制剂。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业控制清除沟渠道路上的杂草,破坏病虫害的繁殖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合理地轮作作物。第二,土壤消毒技术预防和控制土壤传播、种子传播的疾病和地下害虫。第三,病源控制技术用于及时播种晚期病害的播种周期技术。第四,隐性吸毒重点在于推广拌种技术。选择60%或70%吡虫啉,70%吡虫啉+40%甲基异氟烷膦、戊唑醇、苯甲醚唑、氟虫腈和其他拌种剂,以控制地下害虫、早期小麦蚜虫、黑耳(粉)病、早期枯萎病、白粉病。第五,新型药物示范的示范和应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和三唑酮、依那唑、戊唑醇、丙草胺等生物源农药、细菌性枯萎病和其他疾病技术的示范;阿维菌素、吡虫啉、辛硫磷和其他害虫防治技术,如小麦蚜虫、小麦地下害虫,采用辛硫磷制备有毒土壤防治蛹等离子技术。
  参考文献:
  [ 1 ] 胡明智.浅谈资源节约型小麦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162.
  [ 2 ] 王芹文.秋播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10):39.
  [ 3 ] 刘晓明.膜侧小麦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8(8):38-39.
  (收稿日期:2019-10-18)
其他文献
摘 要:优良的种子检疫和栽培技术可以真正发挥良种的优势,实现高产、高质的作物生产目标。因此,加强种子检疫力度、落实部门工作职责是确保种子生产质量的关键,对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种子检疫;农业经济效益;意义   近年来,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出了许多政策,加大了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种子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为了保证农业的进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2-0046-01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种植和栽培,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针对玉米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帮助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及时地解决所遇到的种植问题,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使农户在种植时更加具有便捷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摘 要:大豆也称黄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植物,原产地在中国,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巨大。虽然大豆在植物营养与应用方面占据优势,但我国传统的大豆种植技术和方法生产出的大豆产量普遍过低,不足以满足国内市场的大豆需求,导致生产进入瓶颈期。而大豆密植技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为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大豆产量、减少进口量提供了重要价值。结合大豆生长规律,介绍了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况、操作内容与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9-0065-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玉米营养成分较高,有助于人体消化,香甜可口,在销售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受到大多数消费者喜爱。玉米也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产量与质量对种植经济效益影响较大。首先,广大农民要在玉米不同生长时间段选取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来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其次,还要因地制宜选取病虫害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2-0047-01 中圖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就北方的春玉米来说,提高其栽培技术、使用高新科技非常重要,能够为春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积极意义。为此,就北方春玉米栽培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其中包含选种、种子处理及科学种植环节。  关键词:北方;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玉米种子的选择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
摘 要:试验采用邹平长山细毛山药零余子为材料,将大小作为单一变量,选取1~6 g零余子若干,分成6组对照试验,每组相差1 g。其他园艺措施一致,采用常用山药高产栽培模式,栽种时间略作调整。结果测得,零余子越重,山药产量越高;3 g以上零余子对山药产量提高明显;4 g以上零余子对山药产量提高作用趋缓。  关键词:零余子;大小;山药;生长产量;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
摘 要:阐述了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的优点,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种植环节和未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  1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实现了我国种植技术的一些创新,该技术的基本理念是实现农田的有效利用,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该技术坚持植株之间分布的均匀性,同时为每株小麦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将以往种植过程中小麦苗过于集中的形式转变为每株独立的空
摘 要:介绍了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系H3015-S的选育、特征特性、主要优点、适宜种植地区及栽培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系;H3015-S;特征特性;栽培要点  宁夏引黄灌区属西北春小麦生态类型区。小麦是宁夏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以及节水、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粮食安全问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人们对其有着很大的需求量,对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的要求较高。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食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如何发展农作物种植业及提高作物产量,是当下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玉米;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从全世界整体种植业来看,我国是玉米种植第二大国,每年的种植面积仅低于水稻。粮食问题一直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玉米是我国最
摘 要: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各个材料(品种)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如产量、品质、抗性等,在各个方面优于对照,从而确定其具有推广价值和适宜推广区域。区域试验是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科学有效的试验结果可以使好的品种尽快投产并产生效益,避免盲目推广品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认真分析区域试验误差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很有必要。  关键词: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误差;原因;对策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