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基础,其施工工艺控制理应成为重中之重。但是近些年被报道出来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失控的问题却依然层出不穷,工程利益纠纷、质量事故等情况屡见不鲜。鉴于此,本文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 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
1、路基整修工艺
①施工准备阶段,准确的施工测量是保证路基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以及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因此在进行路基施工前应对纵横断面、水准点以及导线点进行复测,只有测量精度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②为了防止受水侵害以及基底暴露时间过长,应该提前开挖边沟,及时修坡将表面水排走,此外还应将树根等杂物清除干净,不能堆放在施工现场,路堤基底应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填前碾压,并且保证压实标准高于92%;③路基应采用分层填筑方式,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每层压实厚度应控制在14.5cm左右;④在进行高填方路堤段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压实度和填土厚度进行施工,并且留有一定的沉降时间。如果工期紧迫,为了加速沉降,应该进行预压,并严格控制填挖结合段的施工质量,防止不均匀沉降状况的出现;⑤在进行半填半挖段施工时,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在填方一侧重新换填压实或者分层回填;⑥在进行低填挖段施工时,为了保证路堤整体稳定性和降低工后沉降量,根据路基的具体状况,应该将粘性土或者粘土换填深度控制在80cm左右;⑦在进行桥涵台背填土时,混凝土强度与砌体砂浆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后,才能进行回填施工,并且在进行回填施工之前,应进行严格清基,保证桥涵两侧留出足够的回填长度,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
2、摊铺工艺
用自卸汽车将拌好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并保证每车的装料数量基本相同;采用人工配合摊铺机将混合料摊铺平整;根据松铺系数,严格控制摊铺厚度与宽度,避免料不够或者过多;摊铺施工时,应避免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发生。
3、混凝土搅拌工艺
严格控制碎石尺寸;准确进行混合料配比;混合料的含水率应该为最优含水率;保证搅拌均匀;根据混料与集料含水量情况,调整用水量。
4、表面修正工艺
当市政道路施工完成后,应该采用机械或者人工将其表面抹平,采用机械抹光时,安装细抹叶片,能够进行精光。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1、严格把控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
管理市政道路项目的施工过程,第一便是对原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控,对其进行检验、接收与入场。材料接收前,专业技术人员均需对其质量、规格及型号进行全面检验,对于材料合格证件、质量检验合格单检验不及格的不给予接收入场。对入场的材料数量进行清点,并按相同型号、规格存放。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而对于市政道路项目中用到的所有设备尤其是大型机械或者重要的大规模的建材,均需在性能、规格,材质型号、出厂合格证等方面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与规定,并且也要符合本市政道路项目的设计要求。在各种机械、配件、材料入场过程中需经过严格的检验接收,在各种机械入场时,需对其三证进行检查,并且在安装前严格依照施工操作规范进行严密性与强度的测验。全部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任何不合格的材料、器材均不予入场,更不可以擅自使用。
2、认真细致地做好市政道路工程图纸会审工作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前,必须对其工程设计图进行审查,并且对其它相关专业的图纸也要仔细审查,标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进而在图纸会议审核中进行讨论解决。对所运用的新工艺与新技术需对其进行技术评审,看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而对于市政道路设计的空间布局也需作一定程度的审查,以确保设计空间能够容得下施工设备。若不能满足设备安装要求,那么需对市政道路空间局部进行调整。总之,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而言,技术先行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
3、合理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
在管理市政道路项目施工时,由于施工方案的不同对施工的质量及工程建设周期有着极大的作用,为了确保市政道路项目施工的正常开展,节约成本,缩短施工时间,需对施工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而对于施工方案的优化主要为对施工平面图布置的优化、对施工顺序安排的优化、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的确定的优化。而对施工方案的优化能够有效地缩短工期、优化施工结构、合理安排资金流动、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顺序安排的优化是在编制施工进度与拟定施工方案时需思考的问题,施工工序的合理化使得资源能够合理流动并提高施工效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的确定是根据施工工艺、市政道路结构等所决定的。
4、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要重视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良好的管理队伍素质,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应从严格限制准入资格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做起,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上岗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身上。对于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工序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将施工方法和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其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操作方法。
5、注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管理与施工工序协调控制
在管理市政道路项目施工中,因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十分多,所以在对其施工工艺与质量进行管理中需分别对可能引发不良作用的环境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管控方案。尤其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单位应营造一种文明施工的良好环境氛围,在施工过程中将材料有序放置,使施工道路通畅,进而为施工质量与技术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对于施工工序的优化管控是对市政道路项目质量及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若要科学合理的对其对行管理,需要做到下面四个方面:第一,对于工艺的施工流程需按设计严格执行,它不但是施工现场操作的根本依据,并且也是确保工序施工质量的根本保证;第二,对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要重点把关,确定质量控制点,以此保证施工工序的强化性管理,进而确保施工质量的良好管理;第三,对市政道路项目施工质量及技术的管理中需对施工环境、环节、方法、原料、机械、人员实行全过程监管,也只有将上述所有的因素进行系统有效的管控才能够确保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及技术达到要求;第四,对于管理施工质量及技术得出的结果及时检查,进而确定该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活动的效果是否满足预定的目标,并且依据所反馈的信息对其施工管理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市政道路项目全程中的施工质量及技术管理均符合要求。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政道路建设迅猛的发展,道路施工过程将出現不同的难点和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将施工人员的素质提高,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推广运用,使我国道路工程质量控制上一个新台阶。道路工程的建设需要科学的指导,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让我国道路施工质量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纪宏,纪文韬.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华章,2012(15);313.
[2]毕祥光.市政工程道路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探究[J].城市建筑,2013(25);259.
[3]田园.浅谈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4(2);289.
【关键词】 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
1、路基整修工艺
①施工准备阶段,准确的施工测量是保证路基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以及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因此在进行路基施工前应对纵横断面、水准点以及导线点进行复测,只有测量精度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②为了防止受水侵害以及基底暴露时间过长,应该提前开挖边沟,及时修坡将表面水排走,此外还应将树根等杂物清除干净,不能堆放在施工现场,路堤基底应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填前碾压,并且保证压实标准高于92%;③路基应采用分层填筑方式,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每层压实厚度应控制在14.5cm左右;④在进行高填方路堤段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压实度和填土厚度进行施工,并且留有一定的沉降时间。如果工期紧迫,为了加速沉降,应该进行预压,并严格控制填挖结合段的施工质量,防止不均匀沉降状况的出现;⑤在进行半填半挖段施工时,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在填方一侧重新换填压实或者分层回填;⑥在进行低填挖段施工时,为了保证路堤整体稳定性和降低工后沉降量,根据路基的具体状况,应该将粘性土或者粘土换填深度控制在80cm左右;⑦在进行桥涵台背填土时,混凝土强度与砌体砂浆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后,才能进行回填施工,并且在进行回填施工之前,应进行严格清基,保证桥涵两侧留出足够的回填长度,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填土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
2、摊铺工艺
用自卸汽车将拌好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并保证每车的装料数量基本相同;采用人工配合摊铺机将混合料摊铺平整;根据松铺系数,严格控制摊铺厚度与宽度,避免料不够或者过多;摊铺施工时,应避免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发生。
3、混凝土搅拌工艺
严格控制碎石尺寸;准确进行混合料配比;混合料的含水率应该为最优含水率;保证搅拌均匀;根据混料与集料含水量情况,调整用水量。
4、表面修正工艺
当市政道路施工完成后,应该采用机械或者人工将其表面抹平,采用机械抹光时,安装细抹叶片,能够进行精光。
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1、严格把控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
管理市政道路项目的施工过程,第一便是对原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控,对其进行检验、接收与入场。材料接收前,专业技术人员均需对其质量、规格及型号进行全面检验,对于材料合格证件、质量检验合格单检验不及格的不给予接收入场。对入场的材料数量进行清点,并按相同型号、规格存放。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而对于市政道路项目中用到的所有设备尤其是大型机械或者重要的大规模的建材,均需在性能、规格,材质型号、出厂合格证等方面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与规定,并且也要符合本市政道路项目的设计要求。在各种机械、配件、材料入场过程中需经过严格的检验接收,在各种机械入场时,需对其三证进行检查,并且在安装前严格依照施工操作规范进行严密性与强度的测验。全部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任何不合格的材料、器材均不予入场,更不可以擅自使用。
2、认真细致地做好市政道路工程图纸会审工作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前,必须对其工程设计图进行审查,并且对其它相关专业的图纸也要仔细审查,标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进而在图纸会议审核中进行讨论解决。对所运用的新工艺与新技术需对其进行技术评审,看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而对于市政道路设计的空间布局也需作一定程度的审查,以确保设计空间能够容得下施工设备。若不能满足设备安装要求,那么需对市政道路空间局部进行调整。总之,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而言,技术先行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
3、合理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
在管理市政道路项目施工时,由于施工方案的不同对施工的质量及工程建设周期有着极大的作用,为了确保市政道路项目施工的正常开展,节约成本,缩短施工时间,需对施工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而对于施工方案的优化主要为对施工平面图布置的优化、对施工顺序安排的优化、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的确定的优化。而对施工方案的优化能够有效地缩短工期、优化施工结构、合理安排资金流动、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顺序安排的优化是在编制施工进度与拟定施工方案时需思考的问题,施工工序的合理化使得资源能够合理流动并提高施工效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的确定是根据施工工艺、市政道路结构等所决定的。
4、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要重视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良好的管理队伍素质,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应从严格限制准入资格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做起,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上岗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身上。对于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工序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将施工方法和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其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操作方法。
5、注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管理与施工工序协调控制
在管理市政道路项目施工中,因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十分多,所以在对其施工工艺与质量进行管理中需分别对可能引发不良作用的环境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管控方案。尤其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单位应营造一种文明施工的良好环境氛围,在施工过程中将材料有序放置,使施工道路通畅,进而为施工质量与技术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对于施工工序的优化管控是对市政道路项目质量及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若要科学合理的对其对行管理,需要做到下面四个方面:第一,对于工艺的施工流程需按设计严格执行,它不但是施工现场操作的根本依据,并且也是确保工序施工质量的根本保证;第二,对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要重点把关,确定质量控制点,以此保证施工工序的强化性管理,进而确保施工质量的良好管理;第三,对市政道路项目施工质量及技术的管理中需对施工环境、环节、方法、原料、机械、人员实行全过程监管,也只有将上述所有的因素进行系统有效的管控才能够确保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及技术达到要求;第四,对于管理施工质量及技术得出的结果及时检查,进而确定该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活动的效果是否满足预定的目标,并且依据所反馈的信息对其施工管理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市政道路项目全程中的施工质量及技术管理均符合要求。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政道路建设迅猛的发展,道路施工过程将出現不同的难点和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将施工人员的素质提高,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推广运用,使我国道路工程质量控制上一个新台阶。道路工程的建设需要科学的指导,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让我国道路施工质量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纪宏,纪文韬.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华章,2012(15);313.
[2]毕祥光.市政工程道路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探究[J].城市建筑,2013(25);259.
[3]田园.浅谈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4(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