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整合策略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现阶段最普遍的技术,也是当下的热门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的精准度和计算力都比人力高出一个水平,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生物实验可以提高生物实验的准确性,让科研变得更加严谨,还可以提高实验的智能化教学水平,生物实验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与材料,为了节约成本,用计算机技术计算出所需的材料比例,在APP上模拟实验过程等,这些都为提高生物实验的成功率打下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
   一、信息技术模拟实验
   信息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凭借其惊人的计算、推演、学习能力,在各方面都有它的一席之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是将信息技术的提升速度拉高了一个层面,对它的计算能力人们在测量导弹轨道的时候就体会到了,其精准度现在更是可以达到可怕的厘米级,甚至圆周率可以达到的长度也是计算机没日没夜地计算得出的。而推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代表那就是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AlphaGo作为其中一个比较成功的人工智能,它有着人类无法达到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围棋大战中3:0打败了围棋顶尖选手柯洁。
   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是一件可行性很高的事情,在生物领域更是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花销与时间成本。在进行观测细胞分裂实验中,生物中的细胞分裂是一种较难观察而且会浪费大量资源的实验,细胞的分裂周期不一定,死细胞是无法进行分裂,观察不到其生物状态的,细胞提取后因为状态颜色浅,还需要进行染色处理,而高中生第一次接触生物实验,难免会出现许多差错,这些差错就会浪费掉大量的资源,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让学生在电脑上模拟实验,他们不仅可以加快试验的进程,还不用担心因为实验错误而产生浪费,得到的结论也与正常实验差之毫厘,因为信息技术的计算能力,得出的结果甚至更加接近理论值。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准确性。
   二、信息技术辅助推演
   在生物实验中,还有一大难题就是结论的推演,人类毕竟属于哺乳动物,他们的计算能力的极限远远达不到计算机所能做到的极限,而有些实验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推演,这些繁杂琐碎却没有实际作用的步骤交给机器来计算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机器计算量大、准确度高,可以更快地帮助实验得到有效数据,加快实验推演的脚步,让人类获得更充裕的时间去进行实验的其他步骤,信息技术辅助推演,让实验更加简洁,信息技术帮助生物实验减少了很多的无用功。
   如在进行基因的性状的配比与推演实验中,Xx的基因与Xx的基因杂交,只有三种结果:Xx,XX,xx,它们的比例是2∶1∶1,而人类的染色体数却有23对,也就是像这样的染色体是44條相互杂交,其中有一对性染色体单独杂交,这样的计算量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计算却没有可以简化的,这时候把这件事交给计算机来进行推演计算,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得出的结论的准确性也是非常高,找出其中的规律后让高中生对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没有亲手推演,但是一步步看计算机推演,也能加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让他们对这项实验的结论深信不疑。
   三、生物实验信息化
   生物实验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仅是因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多的是因为信息化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这种便利让人们更多地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带来的好处与便利。让生物实验达到信息化,不仅可以大幅度缩减实验成本,还可以解决烦琐的计算问题,让其可以安心推理实验的其他方面,毕竟实验不单单只有大量的计算与推理,更多的是思维的方式与总结能力。
   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让每位学生与教师都参与其中,支持信息化的发展。在生物实验的应用中,信息化不仅可以对关键数据进行捕捉与精准分析,还可以进行计算推演,弥补整个实验的漏洞,让其更加完善,不论是对生物实验本身,还是对研究生物实验的人都有着重要作用,让他们感到大数据时代的大波浪为他们带来的牵引力。
   现在信息技术在我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项目,从高中生物与信息化相结合就可以看出,这种结合不仅仅是对信息化技术的肯定,更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上的一大进步,信息化高精度的计算能力,与超高的学习推演能力,无不是实验的好助手,它可以让学生更简单地了解繁杂的染色体结合配对,也可以帮助那些失败率高的实验做一些推演,提高它的成功率,这些不单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更是将其很好地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使我国的信息技术向前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杨凯东.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国教师,2020(S2):119.
   [2]史韵文.谈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整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111-112.
   [3]张旭梅.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逐步推进的新课程改革,很多高中物理教师逐渐转变自身原有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困境,教师通过不断的努力找寻解决的方案,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起来,促进新型教育方案的实施与创新。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困境;对策   高中物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逐渐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很多物理教师面对新
摘 要:自然地理不仅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具有非常强的感官性、新奇性和趣味性。首先阐述自然地理的概念简介,积极确立研究基点;然后详细论述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科学策略:借助电化教学强化感官刺激、借助生活教学拓展知识范畴、借助主体教学释放生命活力。   关键词:自然地理;有效教学;高中生;策略   一、自然地理的概念简介   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专业研究中的一朵奇葩,主要致力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理学范
摘 要: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当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 ”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关注,基于互联网所提供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了立体化的课堂,学生可以以更为直观与更为形象的方式来认知事物,明确思想政治理论的原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了解更多的时事。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插入或者链接的方式来展示相关的资料。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利用“互联网 ”的优势对
摘 要:向量知识是高中数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量是沟通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向量教学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科学的逻辑推理意识、严密的数学求证习惯及准确的数学表达素养。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从掌握向量概念、加深本质理解及合作探究学习三个方面,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向量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向量教学;教学方法   一、掌握向量概念   千千
摘 要:随着高中体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模块教学越来越重视,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上要把“学生为主体地位”作为实践开展的指导思想,将“模块教学”的教学思想融入高中体育教学中,逐渐形成一个动态和开放的体育教学体系,最终达到提高篮球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篮球;模块教学;高中;体育;对策   篮球模块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篮球教学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高中语文作文作为高考中的关键部分,其教学实效性尤为重要。故而,教师要不断增强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及创新性。尤其是在新高考背景下,不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目标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为此,作文教学进行创新已是必然。基于此,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及创新性展开探析,以期给相关教师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   在新课改推动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早已悄然发生变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传达信息的新形式,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呈现,对教学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符合现代教学策略的创新和学科的发展特点,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便捷的方式。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教育系统的重视和学校的实践。随着教育手段的更新换代,传统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的诸多缺陷被暴露出来。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高中英语阅读教育教学需要围绕核心素养发展的诉求,切实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以确保阅读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从这个角度入手,结合高中阅读教学案例,探讨英语阅读教育教学策略优化问题,希望由此引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阅读;阅读课堂   一、巧引多媒体,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   多媒体可以将音视频等元素融入进
摘 要:新课改的深入有效实施,要求高中生物老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热情,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教学方式也不断发生改变。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线上 线下”“直播课堂”等多种课堂模式应运而生,且逐渐被广泛应用,使生物课堂不但内容更丰富,还能在降低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利
摘 要: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以及较大的弹性和深邃性,使它很难像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一样用分值的硬性指标来衡量。立足精细的阅读方式,指导学生体验文本、思考内涵、理解生活,获得阅读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实现对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客观评估,继而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语文学科的优势转换。   关键词:阅读;精细化;自我效能感   一、当下中学生语文学习与阅读的特点与现状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