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20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问题意识
  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敢于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一、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传统语文教学法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强调把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授之以鱼。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授之以渔。现代教学论研究也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既然问题在学习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就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恰当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是将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需要新的教育理念
  一是教学目标强调问题意识。新课程改革在推行,很多老师认为新课改也简单。不是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嘛,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就能达到目的了,有什么难的。如果是这样培养问题意识,估计教师的课堂就更是一汪死水了。教师的问题是学生以目前知识水平能思考的吗?是与当前学习情境有关的吗?是对于学生达到本堂课学习目标有帮助的吗?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应该有精心的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思考的范畴下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不是用来美化教师课堂的。同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偏离了教学目标,学生即使感兴趣也是徒劳,学生不但没有收获,反而会失去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教学的灵魂所在,虽然二期课改强调“自主”,但是自主不等于散漫或是混乱。二是教学过程强调多向互动。教学时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脱离任何一方都不可称之为教学。教学中既要否定以教师为唯一中心的观念,又必须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伙伴,只不过是高级伙伴。
  三、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问。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主体有通过实践反映客观存在、认识世界的能力。问题的发现,依赖问题情境提供的信息,没有问题情境,问题意识无法培养。二是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乐于提出问题。学生爱问,这不仅说明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而且说明他们的主体意识已增强,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强烈的好奇心。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找回自己的学习位置很重要。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问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能用一个人的想法去代替所有人三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让学生质疑。“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涵着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
  总之,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诱导学生自我提问为手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授之以渔。这是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有益尝试。那么,课堂上让学生提得出问题,又能善于分析和探究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定位,探索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发展学生的能力,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搭建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海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34
  [2]娄凤跃.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09.12
  [3]范丽娇.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学语文,2009.2
  [4]丁念金.问题教学[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6]李秀芳.论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9
其他文献
通过室验,研究了莫糊梨中红色素的提取及对热和介质的稳定性.
传统儒家道德体系,对中国目前发展经济和生产力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肯定传统道德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又必须看到它对市场经济法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对它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依据,也是十分有意
【摘要】要高效提高学生素质,就得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培养,以“学文、学评讲、学写、学评改”主课堂,增强学生的思维力、自学力、分析力、表达力、创造力。  【关键词】素质 能力 学文 学评讲 学写 学评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方面显然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如何高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素质?最重要的是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要重视能力培养。教规律、指方法,以“学文、学评讲、学写、学评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要求和终身体育意识日益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我院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分析及对比,并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我院男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提高男大学生体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男大学生 体质测试 对策研究  1前言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7月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了体育考核的目的和作用.它对促进、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较为客观地掌握教学效果、体现学生体育能力,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条
研究背景: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针刺样、刀割样、撕裂样及过电样剧烈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T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实施《指南》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即:“尊重幼儿在学习与发展的权利”、“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尊重幼儿的经验”、“尊重幼儿其生活价值”等、体现终身学习与发展的理念有:“为幼儿全面的可持续的学习与发展奠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等。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管理的有:“教育”应当是幼儿主动地、
【摘要】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入门更难,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造成了“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甘当“差生”、造成”英才”升学深造,“庸才”推向社会的现象,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
迁移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潜移是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隐性心理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品行、人格、个性产生的影响.迁移、潜移在体育教学中广泛存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