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更有数学味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hao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课程众多的先进理念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并收到实际教学效果,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着眼于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不断的教学研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探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本色课堂。
   【关键词】探索 教学研磨 本色课堂
   新的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从生活背景中提炼出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制作年历》是学生学习年、月、日知识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既是对《年、月、日》这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和趣味性。笔者通过“预设、试教、改进”再到“试教、改进”,直至“正式执教”这样的磨课过程,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逐渐使课堂趋于成熟。
   【第一次预设】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应用年、月、日的知识制作2019年年历,在巩固所学年、月、日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年历的一般制作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时,把课分为三个主要环节:第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回忆所学知识,接着通过展示、介绍课前收集的各种年历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第二,制作1月份的月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意识到制作一年的年历需要知道些什么,注意些什么;第三,四人小组合作制作剩余11个月的月历,制作前先提出可能遇到的困难,解决好困难后再动手制作,然后汇报交流并介绍年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第一次试教】第一个教学环节,复习好基础知识后,马上介绍年历,学生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的年历,如:“我的年历上有明星的照片”与教学目标毫无关系,“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是小月”与导入的复习内容重复。其次,第三个教学环节分好工之后写每月月历不知从星期几写起,原因是“每月1日是星期几”这个重点问题没解决好,四人小组中只能是一人完成后再由第二人接着做,这样的小组合作已经流于形式。这样整堂课时间浪费了很多,根本无法在课堂中完成任务。
   【第一次改进】之前对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在将大家意见统一到一起后发现:“每月1日是星期几”是本节课的关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查找资料,借助别人成功经验,为学生提供信息。具体确定为借助重大节日来解决问题,如“三八妇女节是星期五,劳动节是星期三”等,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和推算每月1日是星期几。另外,笔者对一些教学细节问题也做了处理:首先,把第一教学环节中年、月、日知识的复习,融入介绍年历的过程中去,因为在第一次教学中很多学生就是这样介绍的。其次,为了引导学生去关注年历的形式、结构等,在学生介绍完后,教师要抛出问题:“小朋友介绍的年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学生自己制作年历启发灵感,打开思路。
   【第二次试教】整个教学过程比较紧凑,教学重点也把握住了,而在制作过程中仍出现问题:一是学生推算每月1日星期几,存在问题,如“9月10日教师节星期二”先减去7得到9月3日也是星期二,再往前推,得到9月1日是星期日,没有几个学生会,在前面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出现类似的练习,学生当然困难重重。二是知道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但下月1日的位置,众多学生把握不住。课中教学难点还是没有突破。学生合作时明显表现出个体差异,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影响教学效果,还是没有在课堂上制作完年历。
   【第二次改进】制作1月份的月历,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要制作每个月的月历,只有知道这个月的1日是星期几,才能动手制作,是本节课制作每个月月历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于教师铺垫的1月份月历的制作并没有领会其意图,以致产生月历制作错误或不会的问题。为让学生把每月1日的位置找准,并根据信息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每月1日是星期几的问题。具体实施办法:一是重视在尝试制作1月月历后的反馈和評价,为后面其余月历的制作作导向。由1月1日的位置做索引,并结合最后一天的位置,来推算2月1日星期几和它的具体位置。二是方法上的指导,例举如何利用“9月10日星期二”来推算9月1日星期几?真正用数学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最后,商量好11个月的月历制作,怎样做能很快完成?明确具体的小组分工,抽一组进行汇报分工情况再开始制作。
   【第三次执教】首先,让学生说年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年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制作年历的兴趣。其次,观察年历,再让学生讨论小组每人所带年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抓住年历的主要特点,也为学生提供年历范本。接着,尝试制作1月月历,反馈评价,建立制作月历的模型。然后,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合作完成任务。最后,年历的展示与交流将课堂推向高潮,可以说基本上完成教学任务。
   反思三次的教学、讨论和调整,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是数学课最本色之处。我们也一直致力于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数学课价值的体现。我们更是一直关注对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和思维上的点化,这是数学课最高的追求。
   第一,真实,显示着本色的同时,更显示着预设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在一次次的预设中,教师考虑问题是够全面,而到现实课堂中出现的情况却是与之相背。原因何在?知识是积累起来的,如:本课中直接展现了教师在新授课或练习课中,没有解决“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每月1日是星期几”的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后续教学。我们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落实到位,找到思维的盲点,你的预设才会站得稳。
   第二,朴实,显示着课堂的简洁,更显示着教学来源于充分的准备。朴实、大气、灵气的课堂,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但这是在一次次的磨课中形成的、成长的。这次磨课历程,让我们回到了真真实实的数学课堂本身,摒除花花绿绿的枝丫,走实实在在的路,上扎扎实实的课。所以平时的课堂,我们更追求本色,充分体现数学味,让学生真正在数学的思维海洋中徜徉。
   第三,目标,显示着方向的把握,更显示着学习来源于方法的掌握。每节课,都是需要学生学点什么,掌握点什么,那么活动课也是如此。当学生多种器官都参与教学时,教学目标的把握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盘和做好方法上的指导,以使教学目标的落实到位。如:我们发现课堂上有些小组时间不够,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追求装饰美化,费时很多;二是学生在制作月历的过程中,要标出重大节日和双休日,使用不同的笔,影响制作速度。一些非数学本质的东西影响了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指导、怎么组织,才能使得学生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呢?值得大家探究。
   总之,通过这次实践,让我们又有了一次新的教学体验,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数学有味,教数学无涯”的意韵。
其他文献
【摘要】课改一路持续到今天,守住学科本位,立足教学内容,选择适切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是每个学科教学人心中应有的不变信条。如果只在形式上打转,而学生不在中央,自我不在现场,教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学科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学科本位 学生立场 不唯方法 借力巧用  题外引语: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一书中有这样的主张:“我们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照教学方法,它体现了我们对语言教学改革方向的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可以用创新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二在推荐阅读课中,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激活学生好奇心,用品味鉴赏的方法促进学生共鸣,用相互介绍的方法促使学生相互影响。在交流互动课中,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空,令其主动交流;可以结合主题让学生个性展示;可以指导学生思辨,促进学生隐性参与到阅读中。  【关键词】
朱华贤 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致力于教育评论和随笔写作,有《青春作伴》《崇尚黑色》《推敲时尚》《用心呼吸》《师者不器》等著作公开出版,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百篇,十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教育理念:语文教学其实教的是教师本人。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发挥的时空更大、更自由,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对学生的影响也更大更直接更深远。
小小的夹竹桃虽然不是什么名贵的花,但在作者笔下却呈现了一片精彩,让人目不暇接而流连忘返。由此可见,季羡林这位散文名家的笔下功夫的确了得,从朴素和平淡中向我们展示别样的风华和腴厚。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语言的音韵美;通过仔细观察,细细品味语言的装饰美;还要联系作者情感,对语言进行精心赏析,体味作者语言的内质美。学习文本语言运用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一棵老树,经风霜,历雪雨,穿越两个世纪,见证了一所名校的成长;一所老校,共春华,享秋实,历经百年沧桑,培育了一批批莘莘学子。这就是已有百年历史的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  百年积淀的文化滋养着她,百年创造的历史丰润着她,沐浴着江海大地的厚重文化,秉承“亮我守真”的学校精神,弘扬“亮我教育”的办学特色,如今异地新建的李堡小学,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展露出青春活力,正抒写着一首亮丽的诗,谱写着一曲高昂
【摘要】语文学习是“文本言语—内部言语—外部言语”的体验,历经了“言语—思维—言语”的往复运动过程。语文教学的指向是学生“言语智慧”的生成。言语智慧,实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言语内容的智慧性,即内容中有精辟的见解、洞见、哲理;一是言语表达本身机警、妙趣、含蓄、幽默等,即言语形式包括遣词造句的艺术。思维是智慧的载体,让言语智慧在言语思维上落脚,语文教学就不再虚无缥缈。  【关键词】言语思维 言语智慧 
前置性作业,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前置性作业不等于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以自学教材内容为主,其目的主要是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而前置性作业对学生提出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要求,更偏
【摘要】“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在盐阜大地上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学科课堂都深入推行、探索“让学引思”教学范式。书法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让学引思”呢?笔者在书法课堂教学中采取了“顿笔”策略:“顿”在观察发现处,“顿”在比对修正处,“顿”在文化拓展处,“顿”在总结提升处。“顿笔”策略的实施较好地体现了“让”与“引”的教学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度、参与度,提高了有效度,促进了达成度,让书法学习在
2012年秋,新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开始使用。就其体系而言,各单元基本由Story time,Fun time,Rhyme time,Cartoon time,Letter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等板块组成。各个板块之间紧密联系,围绕一个话题由浅入深逐步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得到发展。每单元各板块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一教
【摘要】随文练笔是锻炼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训练形式,它既巩固了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又锻炼了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依托文本,适度拓展,按照“寻找一个训练点,精准练笔…铺就一条辅助路,有序练笔”“拟好一篇下水文,引导练笔”的方式来开展一定形式的练笔训练活动,能较好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关键词】随文练笔 训练点 辅助路 下水文  随文练笔是锻炼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训练形式,它灵活机动地融于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