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将唯美进行到底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艺谋在国内外引起的轰动,不只是因他执导的电影意蕴深厚、制作精良、导演手法纯熟;更是因影片无论在观念、表现形式、拍摄技巧上,都敢于突破、勇于创新,闪烁着个性的灵光,发散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试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唯美的意蕴、色彩、音乐等几个方面,来公允地看待张艺谋的景观电影中所体现的形式美。尽管有未尽完美之事,但仍瑕不掩瑜。张艺谋始终用属于自己的大手笔和创造性的方式,给中国电影市场开创一次次先例。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他无疑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关键词:张艺谋 唯美 形式美感 古典审美传统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
  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家布封在《论风格》一文中如是说:“风格即人”。这并非普遍意义上的“文如其人”,而是说艺术作品的风格是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表现形式,即其思想、气质、审美爱好、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在作品中的印记和标志。电影作品的风格必须借助文本思想及艺术表现形式,形成自身主题个性、并具有不同于语言艺术的独特美学品格。
  当今影坛。张艺谋的确是以其敏锐的哲学思考、独特的艺术感悟,一反传统的拘囿,关注艺术的多元与差异,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电影风格。尤其是在追求艺术的形式美感方面,更是无人能企之项背《黄金甲》业已上映,正如所料,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不想再用“视觉盛宴”这样的词汇表达我对张艺谋这部新片的看法,因过多的视觉刺激良莠不齐,导致这个美妙的词汇沦落风尘。在众多人对其故事性、完整性提出抨击之时,我只想换个角度来看待张艺谋的电影艺术。毕竟最终能把观众引入影院、牵动观众的还是影片金钱味中透出的文化墨香。
  张艺谋确实让我们记住了电影语言本身——影像:虽带有为突出影像的冲击力而刻意雕琢的痕迹,但影像本身的审美感染力确实被有力地凸现出来。张艺谋的电影,首先让人觉得好看,在影像本身的审美意蕴被充分地发掘时,电影不能再被文学语言简单地复述,成功地把文学故事的时间性叙事转换为强烈冲击的视听景观展示,有效地发挥了文学所不具备的感官震撼,因而超越了对原著的简单演绎。总之,我感觉《黄金甲》的艺术形式美极了。这恰也是学界对其诟病的地方:“张艺谋崇拜黑泽明,也深受其对形式追求的影响,并且把它推崇到极致”。“他缺少驾御复杂叙事结构和刻画复杂人性世态的能力。”在此,我们看到了学界对电影叙事的固守以及对影像的认识,还停留在仍是电影手段而非其特有的美学取向上。在我看来,将电影的形式在电影中进行最大化的扩张,这正是张对中国电影的创新之处。张艺谋的电影是视觉的角斗场,他的艺术底蕴、视觉能量决定了他一定选择以视觉的力量去颠覆传统视觉的规范。张艺谋的电影中形式美感的表现就是将一切电影的形式因素发挥到极致。
   一、唯美的意象
  
  当《黄金甲》成为家喻户晓的茶余饭后的谈资时,我猛然想起,这凝集着一股英雄之气,逼人心魄的句子,是唐末绿林军起义的领袖黄巢的原创,世经多年,重新翻唱,竟还是如此的荡气回肠,黄将军不愧是揭竿而起的千古豪杰。而张艺谋也算得上是中国电影界的英雄,因他的这部电影,让这千古绝唱业已深深扎根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艺术有着强烈好奇欲望的大众心中。诗和电影都尽展男性豪情,有着“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豪迈。
  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的作用下,菊。始终是一种高贵的生命,它小心翼翼地怒放。却脆弱得禁不起一点的伤害,注定了只能荣耀自己的结局《黄金甲》中,故事发生在公元928年的那个至今仍在庆祝的重阳节,此节和那花很有关联,菊的意象,菊的颜色,重阳月夜菊花台,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悲剧基调。纵观整部影片,笔者能领略到悲剧的美、享受到精致的美、感悟到凄凉的美。《黄金甲》中呈现给观众的是综合的美,这首先要感谢张导演用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构思,把这些带有审美意象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和心灵愉悦的同时,也体现了张导演独特的审美倾向。
  前几天翻阅一部由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撰写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一书中。菊与刀——两种意象寓意日本人的双重性格,菊与刀两者经常都是充当一幅画作的组成部分,想来日本国人对于菊和刀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喜爱之情。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大而又彬彬有礼: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用菊与刀隐寓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是再妥帖不过的了。我无法探究张艺谋在从事自己的电影创作过程中,是否也经受着来自各种矛盾冲突无法排解的煎熬。但我想这种寓意的内涵应该是触动了张导演的内心,否则不会把同样意象的表达形式几次三番地呈现在他的作品中。艺术不分国界,不同国籍的人具有相近或者完全一致的审美习尚,不能说谁模拟谁,只能说那些唯美意象的本身,所具有的跨越国界的独特魅力。
  
  二、唯美的色彩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色彩已不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一种意象性的建构现代“神话”的艺术符号。张艺谋自己也说:“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
  毋庸讳言,色彩艺术的格调总是依据时代、作品的需要和个人的审美情趣的不同而定格的。对于色彩的追求亦如此。作为画家和诗人王维对于色彩是异常敏感的。他非常讲究诗之色彩的表现,通过全诗色彩的搭配、色调的明暗来显示其审美情趣。读王维的诗感到他不惬意暖色调的字,而比较喜好近于冷调的“青”“白”一类的颜色。对于某些颜色的特殊偏好,实在也不是张艺谋的首创。仅从美术专业的角度来看,此片的色彩拍得真的很漂亮,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或许不是一位电影大师,但绝对有资格成为电影色彩大师。反观他摄像的《黄土地》和导演的《红高梁》、《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我们会愈加坚定赞同张导演的色彩天赋。
  如果《英雄》所渲染的是一种极端的纯颜色魅力,那《十面埋伏》则是展现一种人工雕刻与自然雕琢相映衬的灿烂,而《黄金甲》较之前两部更有过之无不及。在片中我们看到了比牡丹坊更为张狂的颜色层加,看到了比秦军更具压迫的盔甲大阵。有评论说:“张艺谋在《黄金甲》中对颜色的追求达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地步。”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所钟情的叙事语言,张艺谋也不例外,对于色彩的偏好,本也无可厚非,如果非要把力求色彩的完美性作为老谋子的独特电影语言也未尝不妥。谁叫色彩的魅力巨大到让人难以抗拒呢?张艺谋那种摆脱不了对颜色那种近乎病态的追求。我完全可以理解,因很多杰出的艺术品都是艺术家的癫狂之作,没有对色彩的超出一般人的狂热,根本制作不出让你在惊憾中回味,在回味中惊憾的影片。   你可以尽情地说,老谋子玩完红色,又开始玩黄色,其实不管是处于艺术的考虑还是玩出来的,只要效果好,我们都应该给予首肯。其实,张艺谋偏好的色彩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到北京故宫的皇城走一遭吧,你就可以领略到皇家用色的真谛,鲜黄的琉璃瓦屋。红色宫墙。红色和黄色的交响乐直到今天仍就震撼着参观者的心扉,最不及,也能看到我们的国旗吧,你会发现中国人竟也对许多固有色彩也有着近乎病态的痴迷。张艺谋深知色彩在电影艺术中无法取代的艺术分量,况色彩本身也掺杂个人喜好,因对色彩痴迷所以在影片中发挥到极至,自不是什么值得非议的事情。
  说到《黄金甲》,张引用了古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黄色也有着寓意在其中,以此来解释他为何要把角色和场景层层裹上金装,在宫殿那些狭长的走廊和宽宏的大殿中,光线透过七彩的艺术玻璃投射到墙上、窗户、柱子和道具上,造就一种拉斯维加斯似的外观。绚烂的花朵和金色饱满的服饰来填充银幕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是:满眼尽是鲜黄,“冲天香阵透长安”,壮阔浩荡的意境跃然画上。黄色与红色、同属于暖色系,而黄色是其中最为鲜艳炫目的,对人类视觉的刺激程度最高,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当然熟谙此道。与《英雄》相比,《黄金甲》色彩更加繁复华丽,而这一切,只为一场残忍的灭绝人性的重阳血战。
  画面以黄色和红色为主,那杯反复出现的中药汤,仿佛暴风雨之前的压抑,随着皇后表情的变化膨胀着张力。黄金军与护卫军在城墙和广场决战,场面浩荡,更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焦灼,兵变被平息,就像夜晚吞没黄昏一样,悄无声息却又干净利落,又有几人会记住上一秒钟广场上血流成河?所以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观看他的影片后,令观众感到一种异样的滋味,绝少有人会无动于衷,他常常能够给你留下一些铭心刻骨的东西,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三、唯美的场景
  
  继处女作《红高梁》之后,张艺谋对所有效果都能被推到极致的张力之中的理念更是深信不疑《英雄》中得到完美诠释。马队在大漠中奔驰的雄劲和粗犷和胡杨树林黄色树叶,不仅在色彩上饱满,其画面充满铺天盖地的气势,把黑、红、黄、蓝、绿、白都夸张到要融化的边缘。
  《黄金甲》的满城辉煌与满城风雨,张艺谋于是让漫山遍野都是高梁、野花、菊花,把一千人的对峙变成十万人、百万人、千百万人,水与剑交替,鼓与红绸缠绕,黄叶如暴雨倾泻,暴风雪似海涛澎湃,金盔银甲对战皇宫、千军万马血染花海……这些意象美丽无比到极致,这美丽至极自然就构成视觉的震撼。这种颜色极致所带来的刺激当然无与伦比,颜色被欲望使用到极致后,自然要追求欲望表现的极致。张艺谋似乎固执地认定一定要浓墨重彩才有灿烂的效果,不为别人的抨击而改变自己的初衷,这种一意孤行也正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勇气。而画面的影像再次证明那些唯美的场景,那些效果极为眩目的镜头都让观众回味无穷。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大场景的艺术化处理,既满足情感需要,又满足视听享受。在张的艺术理念看来,大漠雄风要不就飞沙走石要不就雪片如蝶而绝不做女子气的小步腾挪状,《黄金甲》中富丽堂皇的画面,那些让你已经置身其中的壮观,那些让你惊叹的色彩。绚烂,这才是绚烂,这才是辉煌的中国古代才有的绚烂!有比较,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皇室奢华和极致。有一刻,我甚至在想,其实古代皇宫不会如此让人晕眩。但是作为走进影院,想要靠近完美的追梦人而言,这些大手笔的场面制作才是真正的对看电影的人的尊重。《黄金甲》中这些气势逼人的创新场景再次为张艺谋立下武侠电影的丰碑。
  
  四、唯美的音乐
  
  音乐是电影中萦绕回旋的背景,起着联系而又独立的作用。在片中音乐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意义的出现,强化、升华影像画面的意旨,并且好的音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本身就带有明显的色彩感,而张艺谋也是深谙此道,所以他对音乐选择的讲究和苛求是显然易见的。从赵季平、谭盾到周杰伦,他们都算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有着独特感悟的作曲家。在作曲人的选择上也显示出张艺谋眼光的敏锐与独到。周杰伦从《夜曲》的创作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曲风的显著变化,一改往日《双节棍》那种嬉哈风格,曲风变得更悠扬,抒情,空灵,人也显得更成熟了。这一定是归因于他在创作中,在编曲和词的表达上,借鉴融入中国古典音乐的东西。在《黄金甲》中周董操刀的《菊花台》,曲风的幽雅,把现代音乐与古典意蕴融合得天衣无缝。还是那句话,好音乐的流传固然有偶像的因素充斥其中。但最本质的东西依旧是优质音乐本身。周董的音乐的独到应用,在电影背景后营造出一种永恒流动的凄凉美。他也没有辜负老谋子的良苦用心,他的音乐,的确为影片增色不少。

   五、美中不足
  
  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最好的总是下一个。《黄金甲》只是近一步向完美靠近,但距完美仍有一段距离。对它的场景、色彩等诸多形式因素,我采取的是首肯的态度,但是就其“性”的表达,笔者不敢苟同,中国的古典艺术和审美心理强调“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境界,而对这种直白浅露的展现女性第二性特征的处理方式,似乎有悖与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对于优美的女性似乎是那种欲说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状态令人遐想。即便是盛唐时期,虽以“肥”为美,虽衣着开化,但还不至于开化到不加掩饰的地步。这种表达方式。显然违背这样的唯美的境界。因中国人喜欢雾里看花,喜欢回味无穷的东西,那么唐突的雪花丰乳展现其视野,恐怕要把人吓坏了呢。鲁迅先生曾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如此而已。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衣服稍微的往上拉一点,为什么我们不能不要老是一动不动地从正面拍她们走路颤颤巍巍的样子?刻意表现这些排山倒海的波涛汹涌是以艺术的名义在吸引人眼球,为了票房的商业利润而不得已为之吗?雪白的胸部——这样一个视觉化的元素,数次将我从欣赏唯美电影的情景中扔出来,令人哑然。面对它们。作为一俗人,我只是厌恶,没看到任何情趣。这些丰乳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觉得是这部影片的败笔。就这一点上。张艺谋其实并没有把中国传统对女性审美的唯美性做到极致,换句话说张原本可以比现在做得更好。
  
  六、唯美的立意与剧情的缺席
  
  观影中,我就在想。要是没有看过《雷雨》多好,过程虽然少了几分刺激,但是还是会让你带着疑问去看,慢慢地在影片中去发现在宫廷背后的阴谋和秘密。这个改编自《雷雨》的故事,将故事背景放到了一个王宫中,但这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这就是一个家庭伦理故事的本质。《黄金甲》企图通过人性的恶来反衬对人性善的珍惜,但是在改编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细节和铺垫,唯美的形式主义和立意的扎实这两方面如何和谐并存,一直是张艺谋电影作品最矛盾的地方。最近的几部作品比起以往他的那些经典而言。凭心而论,实在是处理得不够好,由于太多的恶、愁与恨,我们看不到爱情。我们感受不到亲情,使其无法实现对人性最本质情感的触动,秘密也就变成了一种嘲弄式的戏剧因果,没有太多的新意和意义。
  纵观国际大片,《辛格勒的名单》探讨了有关人性最黑暗和最善良的一面:《勇敢的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反抗和觉醒,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就算是《加菲猫》这样的动画片,也能教会我们团结、协作、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样的基点,使那些宏大的场面,有了依托,我们的内心才会被感动……《黄金甲》确实是古装版的悲剧《雷雨》,悲剧的特质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在这方面《黄金甲》是做到了极致,权欲吞噬人性,人性挣扎扭曲。扭曲伤害真情,真情泯灭人寰……最终尸横遍野、满目苍凉、心如死灰、不胜唏嘘、欲说无言……。整部影片没有片刻的温情。我就想,老鼠和猫尚且能够和平相处,人类为什么总要发起战争?
  我想张艺谋一定是一位唯美主义者,因而他一定也期望使美变得更加纯粹。并选择最适合电影的语言来实现他对电影诗意一般的完美追求,美幻美仑的形式感,加上无懈可击的叙事性,画面的唯美,故事情节的唯美,二者如何做到完美和谐统一,这是对唯美电影的新的要求。追求艺术完美的人,就得立志要把东西做得尽善尽美,不留人诟病。正因他是“鬼才”张艺谋,所以,我们有理由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张艺谋导演能凭着自己的艺术功底,让西方国家影评人士为带有浓厚中国情结的影片再次喝彩。
  
  参考文献
  [1].周宪,视角文化语境中的电影[J]电影艺
  术,2001.(2)
  [2]本尼迪克特.[美]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0.6.
  [3]贝 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作者简介:李垚,女,辽宁大连人,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范扬教授,主要从事
  中国人物画创作及中国美术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我曾经是一名公务员,摄影对我来说是一种休息,但并不是普通的娱乐,它让我看到了世间被忽略的美。《如梦令》包含我自2012年学习摄影以来所拍摄的静物、风景照片。拍摄它们的过程是漫无目的的。疫情期间,我有充裕的时间整理和编辑往日的照片。慢慢检索记忆,问自己,为什么拍下了它们?  我的青少年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度过,步入中年以后,我强烈地感受到世界变化之快,我依旧生活在我的城市,但儿时的情景在现实中已找不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和分析了影视片名的翻译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策略,并认为应加强对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关键词:影视片名 翻译 策略    一、前言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和商业作品的完美统一体:片名则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他除了具有宣传和导视的功能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因此,“片名及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影片艺术性的展示和商业吸引力的大小,甚至直接关系影片的上座
邹烜是一名从事经济工作的公务员,  大到国家社会的宏观经济,  小到个体从业的微观经济,  都是他关注的焦点。  通过记录下班路上从事贴膜工作的小群体,  作者把微观经济和社会现象结合起来,  并试图通过镜头来解读他们的社会价值。  1.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意规则,摊位按马路的方位进行顺时针方向轮换,避免出现各摊位生意不均衡。  2.这两个摊位当天轮到了不好的位置,确实生意不好,一般情况下,最好的位置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韩国电影及电视剧在中国的各大媒体播映掀起了一股强烈的韩流。《天国的阶梯》体现了人性的善恶、主人公经历的曲折爱情、传统文化的承袭等多元化的内涵,让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它,从而使人们对韩剧的多元审美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韩剧《天国的阶梯》审美    近几年,中国各个城市都被韩流笼罩,韩剧逐渐地超过了港台电视剧引领着中国的影视文化界,哈迷、韩谜也在城市中诞
【摘要】目前,影视欣赏仍然是我国最普及、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如何充分发挥影视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倡导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影视文化的地理学价值角度出发,作几点最简要阐述。  【关键词】影视文化 地理学 价值    影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它除了具有物质属性的价值外,它们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呈现的象征符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英文电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意义,提出原版英文电影语言生动,画面直观形象,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英文电影 英语教学 重要作用  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
摘要 任何艺术的形式与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必须有所改变才能被大众接受。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和风格,运用于动画电影,创造了一种罕见的动画形式。尤其是近年来的水墨动画实验,创作中融合了东方美学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用“写意”和“神似”的手法,使动画影片意蕴深邃,耐人品味。  关键词 水墨动画 创作 时代    何谓动画创作?“动画艺术是指除使用真实的人物或事物造成动作的方法之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
水乡的魅力不仅在于极富美感的民居建筑,更在于水这个灵魂,所以水既是水乡必有的符号,也是水乡摄影创作的核心元素。江苏摄影人丁红军身处水乡,对家乡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所以他的水乡摄影作品不仅借助清晨、傍晚的自然光来表现水乡的优雅与意境,更结合了水乡特有的人物、植物以及气候,创作出饱含特色及个人情感的水乡作品。
在風光摄影中,水是不可忽略的一个主题。水的拍摄要点在于快门速度的把控。不同的快门速度下,水会呈现不同的形态。汤学海在快门运用上非常讲究,所拍摄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流水行云》采用30秒的长时间曝光,使水流雾化,形成水落石出的静谧之感;《潺潺》并没有采用过缓的快门速度, 1/5秒的曝光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溪流连绵不绝的真实意蕴;《中流砥柱》采用1/125秒,利用海浪的白色泡沫衬托出几座礁石的不同形态;
[摘要]布景艺术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强悍的力量烘托人物,推助剧情,精化结构,溶染演员全情投入,起到呼之欲出情感,打“动人心”的“非凡”作用,在该片中,首先宫廷布景的组群与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这种均衡对称的方式整齐,规矩、严肃、-不可侵犯。其次,本片宫廷建筑布景造型艺术形象丰富而具主创性。第三,本片的布景思想中,围绕主题敢于、善于使用色彩。另外强调次要色彩和微观布景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