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沙漠建“沙电站”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i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水电、火电、风电、核电等之后,科学家们再接再厉,又在开发另一新的发电方式——“沙电”。
  据报道,日本东京大学、中部大学的专家们,已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实验性地建造了一个“沙电站”,铺设的一块大型电池板面积100平方米、发电功率10千瓦,期望利用大沙漠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沙子和充足热烈的阳光,以崭新的方式提供绿色能源。
  众所周知,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日本专家设想模仿炼铁方式,在1500多摄氏度高温下将沙子与碳混合,让其发生化学反应。当氧和碳结合成二氧化碳之后,二氧化硅中的氧元素也由此被去除了,然后将提取的硅制成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撒哈拉沙漠中。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这次降低了对提取的硅的高纯度要求(以往制造太阳能电池所用的硅都是制造半导体时所用的超高纯度硅,纯度高达99.999999999%),因此“沙电站”工作时太阳能转为电能的转换率也降至仅为2%左右,但沙漠荒无人烟有的是空间,不像城市楼顶空间狭小,电池板必须面积小而且转换率高,故只要有意将电池板面积放大便可作弥补,而技术上的难度则大大被降低了。
  更为关键的是如何长途输送太阳能电站发出的电力。日本人目前计划利用超导技术(即导体温度降至-200℃左右时实现零电阻),具体做法是:在双层管线的内管注入-200℃的液化氮,输电线即铺设其中。为取得更好的隔热效果,二层管线之间的夹层保持真空状态,并将整个管线深埋于沙漠地底深处。此外每隔20公里左右就设置一座冷却站,保证液化氮在冷冻机中重新冷却到所需低温。而所有冷却设备所需的电能也都由太阳能电池供给。
  目前,日本中部大学研究者在撒哈拉沙漠中进行的实验取得了一定进展。据负责人山口教授披露,去年首次用超导电缆直流输电已获成功,输送距离为200米,预计在5年内便可望实现2-20公里的长途输电。
  撒哈拉大沙漠周边的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对“沙电”兴趣盎然,最近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科技大学已和日本签署了相关的技术开发合作协议,突尼斯也已成立了一个开发“沙电”技术的专门机构,研究课题包括基础理论到商业计划。日本专家还表示,开发“沙电”并不限于撒哈拉等大沙漠,其实地球上城镇周边的中小面积沙漠比比皆是,预计在一年之内世界各地铺设的沙漠太阳能电池板的总面积可望超过800平方公里,世界很快就将迎来一个崭新的绿色能源时代。
其他文献
处理好建筑物的防水渗漏问题是当前建筑设计施工人员面临的重要难题。虽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房屋的防渗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从建立的
<正>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齐宏老师授课的《永远的"命运"交响曲》荣获一等奖。这节课之所以获得专家评委的认可,我想是因为齐宏老师在
今天的手机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双向通讯设备,而可以说是一台带有多媒体播放器、地图以及网络浏览器的迷你电脑。美国帕洛阿图研究中心(PARC)的科研人员开发的“马吉提”软件,还可以将手机变成一个会思考的个人助理,协助主人找到想做的,它能将包括当天时间、主人位置、主人过往行为甚至主人短信在内的各种线索结合起来,推断出主人的兴趣,然后提供一个有用的建议清单,其中包括音乐会、电影、书店、餐厅等。    人工
转换层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结构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骑在施工中,需要明确施工工艺、施工要点,进而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本文主要基于粱式转换层展开论述.进而阐述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