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淀粉结构和老化机制,阐述了外源性组分对淀粉老化的影响;同时,从宏观和分子水平上对检测淀粉老化的热分析、光谱分析、显微成像等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淀粉的老化过程受
【机 构】
:
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冷链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801578),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110083,2021021103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淀粉结构和老化机制,阐述了外源性组分对淀粉老化的影响;同时,从宏观和分子水平上对检测淀粉老化的热分析、光谱分析、显微成像等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淀粉的老化过程受非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盐、蛋白质、脂质等外源性组分的影响,但由于淀粉类食品构成成分复杂,各组分在储存过程中均可能与淀粉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且简单的模型体系无法替代实际的食品体系,因而有必要更深入地探讨复杂模型下淀粉老化特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有效延缓或抑制淀粉的老化;另外,由于目前研究者多采用较为单一的分析技术揭示淀粉的老化机制,且常用分析技术尚存在分
其他文献
针对现如今消费者对服装合体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将青年女性躯干形态进行细分研究并与中国现有服装号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采集209名18~25岁青年女性的人体尺寸信息,首先对采集
为探究服装陈列色彩对比度及件数对目标色彩视觉搜索的影响,采用心理学行为实验,测量了被试在服装色彩搭配对比度为30°和60°两种情况下对不同陈列件数中目标视觉搜
采用有色涤纶长丝与天然纯棉纤维为原料,制备出一种具有间隔色彩效果的新型复合纱线。为探讨该复合纱线的工艺优化方案,研究了涤纶长丝预加张力、捻系数、后区牵伸倍数(E后)
静电纺丝是一种常用且有效地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但其制备的纳米纤维多为无序排列结构,具有各向同性、力学性能较差等缺陷,限制了纳米纤维的应用。因此,对静电纺丝装置进行相
综述了灰水足迹核算与评价的研究进展,对纺织服装产品灰水足迹核算与评价中涉及的多污染物影响、时间效应、"潜在水环境影响稀释"和区域评价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基
梳理深度学习的内涵功能、价值取向、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它是一种与课程思政相契合的学习方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从深度学习的视角,革新教学方式,挖掘课程
为研究纺织品在实际服用过程中外界因素对其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选取遮阳伞和防晒衣两类常见的纺织产品作为试验对象,测试了人工曝晒、汗液浸湿、光/汗复合、水洗等因素对产
研究了不同冻藏时间(0 d、10 d、20 d、30 d)对面团中可冻结水含量(FW)、水分分布及存在状态、热力学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