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嘟嘴自拍的人是神经质?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um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图片网站shutterstock最近公布2015年趋势报告说,自拍“selfie”这个单词的搜索频率比去年增长了2166%,相关人物涵盖了从奥巴马到教皇的各色人等。
  或许我们不必惊讶。毕竟“selfie”在2013年就被牛津网络词典收入,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衍生词汇,比如“belfie”臀部拍、“welfie”健身拍和“ussie”一群人的自拍。
  有理论认为,自拍在全球的泛滥跟如今的年轻人正是“蜜罐一代”有关。他们的成长过程充满对自我价值和个人奋斗的崇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独一无二。要知道在二三十年前,拥有同等曝光度的都是明星。
  其实拿前置摄像头当镜子并不算什么,selfie的精髓在于“利用智能设备拍摄并上传到社交网站”。尽管社交网络的初衷是让人与人更紧密地连接,但晒自拍可能会起到反作用。2013年英国的一项研究说,自拍会损害亲密关系,因为大家会不自觉地认为沉迷自拍的人多半肤浅、自负、虚荣、自恋,其中没有一条是公认的好闺密或好伴侣特质。此外,过度分享照片也会招来厌恶。

越自拍,越没安全感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传播学助理教授杰西·福克斯2015年1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主角就是800多名18 - 40岁、爱晒自拍照的男性“水仙花”。喜欢自拍跟自恋联系在一起不稀奇,杰西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但有趣的是,他们在其他反社会人格,即精神病态方面得分也偏高。而喜欢修图的男性则更倾向于自我物化。”
  当然,这个结果不是说“爱贴自拍的男人都是神经病”,只是表明他们在某些人格特征上得分偏高。自恋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吸引力更有信心,但也伴随着隐隐的不安全感。
  除了晒自拍的频率,问卷也调查了他们是否会在发布照片之前进行修图,杰西认为这些行为与自我物化高度相关。针对直男的此类研究在此前很少见,自我物化的一个表现包括“以貌取己”,也就是认为外表是评价自身价值的首要因素。随着社交网络向日常生活的渗透,人们对外表的关注也越来越狂热,因此不光是女人,男人也在面临严重的自我物化。
  杰西的后续研究表示她的结论同样适用于女性,且自我物化对女性的影响可能更严重。它会带来比如抑郁和女性进食紊乱等后果。

镜头越高,越难相处


  由于自拍由主人亲手掌控,所以其细节也比普通照片更能透露个性。南洋理工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邱林在新浪微博收集了600多份问卷,并将结果与被试者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的自拍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自拍照的某些特征与五大性格特质(尽责性、亲和性、外向性、情绪稳定性和经验开放性)息息相关。
  比如说,一个人看上去总是充满笑容,那么他很有可能是个随和的人,也富有同情心。自拍角度也暗藏玄机,喜欢仰视镜头的人比喜欢俯视的人更难相处,而且相机举得越高,这个趋势就越明显。自拍照较少的人,在尽责性方面得分较高,说明他们更谨慎也更注重隐私。而喜欢嘟嘴自拍的人情绪较不稳定,换句话说就是神经质。
  同时,研究人员还找来一些志愿者根据自拍来判断主人个性,发现观察者对自拍主人的个性判断与实际情况非常一致,特别是在对开放性的判断上。这说明,自拍所传达的信息基本符合人们通常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报喜不报忧


  邱林在2014年的研究中还发现,如果社交网络中都是关系亲密的朋友,那么情感流露就更加频繁,正面或负面的情感都有;而朋友圈更广泛的人则会更多地表达“正能量”。
  这反映了人们对印象管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尔文·戈夫曼在1959年提出,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那么,情感表达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主观幸福感,看上去正能量满满的人真的幸福吗?
  在另一项研究中,邱林对比了用户的Facebook状态更新和对他们本人的问卷调查。他们发现,社交网络上积极的情感表达跟生活满意度基本没什么关系,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在他们的研究中,正面词汇的使用频率是负面词汇的两倍。
  Facebook的用户状态和他们的实际性格
  —由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分析了500多名用户所得
  如果所有状态都关于他家宝贝
  这种人是人畜无害的典范,他们通常勤勉负责有条理,泡社交网络的时间也明显少于同龄人。当他们在线的时候,基本上会分享些安全低调的话题,比如家庭聚会和日常趣事,三俗八卦之类绝对不会出现。跟类似性格的人相比,他们的人缘也更好。
  如果特别爱感恩或者秀恩爱
  跟你想象中不同,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更多地跟低自尊及缺乏安全感相关联。“感觉自己真是太幸运了”这种感慨,恰恰反映了肯定自我价值和抑制不安全感的需求,因为他们必须一遍遍地说服自己“我的亲密关系非常稳固”。不幸的是,这种状态平均得到的点赞数更少,而且会让人变得不受欢迎。
  如果大量分享是政治观点或智识相关
  这是个开放、好奇、有创造力的人。他们往往不屑于拉家常,而是把社交网络当成了扩散观点和常识的一亩三分地。
  如果常常发布跟朋友的合影
  很明显这种人非常外向。爱交际的人怎么会放过社交网络?他们通常朋友圈广大而且更新频繁,一发就是一大段,互动热烈完全停不下来。
  如果drama不断
  没错这里说的就是那些整天咋咋呼呼小题大作的人,感叹号、生气脸和大哭脸是他们的最爱。他们似乎线下生活十分悲惨且得不到关爱,所以跑到朋友圈来求安慰。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人比较神经质,他们更像是需要在社交网络寻求认可。
  如果每条状态都在秀肌肉和健身餐
  基本可以诊断为自恋患者,而且有裸露癖。他们对外表无比在意,而且不厌其烦地晒出每一点成就来寻求存在感。通常这种状态会收到很多赞,但研究人员推测网友们只是出于礼貌,而暗地里早就厌烦了“快看我快看我”的姿态。你觉得呢?
  (来源:2015年5月的《人格与个体差异》杂志)
其他文献
葛剑雄列了一份清单—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他需要完成新修订的《中国人口史》、《中华大典》中的“历史地理典”和“交通运输典”,除此之外,他还继续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的职位。每周频繁的报告和会议活动让他对完成书稿的信心有所减弱,“能不能完成不一定,但尽量完成。”  在记者拜访的前一天,他刚从深圳做报告赶回上海,第二天一早前往外滩参加上海市政府的参事活动。两个礼拜前
2013年2月28日消息(具体拍摄时间不详),位于荷兰小城鲁尔蒙德(Roermond)的Het Arresthuis监狱,在过去150年间曾是荷兰最令人恐惧的监狱,现在它被改造成了奢华的酒店,成了人们“最不想逃离的牢房”。  荷兰人引以为豪的除了他们的风车、奶酪和郁金香,还有人性化的监狱系统。荷兰监狱堪比休闲度假村,里面有电视、洗衣机和电脑。对于那些刑期将要结束的囚犯,甚至可以像上班一样享受周末回
@汉堡包王子:大胃王的胃真的比一般人大吗?他们为什么能吃那么多?  小南:空腹状态下大家的胃都差不多是拳头大小,但胃壁厚度和弹性因人而异,大胃王的极限比普通人高得多。  能在40分钟内吞下100个甜甜圈、5斤纳豆盖饭或者100个卤蛋,来自日本的木下佑哗妹子最近在社交网络爆红,不少人用她暴食的视频来下饭。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个能吃的萌妹子竟然一点也不胖,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身高157cm的她体重只有43公
傩面精坯雕好后,要先放在火上烟熏,一是为了让傩面防腐,二是让傩面看起来更有生气。刘明生说,制作傩面听上去神秘,其实就是木匠的活儿。  从吉首坐长途大巴过泸溪县,再转乡村巴士后抵达湘西北边陲重镇浦市,乡村巴士沿着沅水逆流而上,我们逐渐进入土家族和苗族混居的武陵山脉腹地。这一路颠簸两个小时,摄影师叫苦不迭,但我已很庆幸—沈从文每次走这路出湘西都要一星期。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一个民风原始的“失落世界
江苏张家港, 扬子江边一个农民斜着躺在船上。与黄河不同,长江在各个江段都有自己特别的名称,流经江苏便被称为扬子江。 湖北宜昌夷陵长江大桥。晨雾缭绕中,桥上步行者接连不断,桥下太极爱好者早已摆好阵势。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作为人类文明的核心和标志,长江黄河是中国山水文明最好的范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血脉与国人的共同记忆,也隐藏着无数灵感、动机和故事。但现在看来,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位给了时
成都有个专割包皮的哥们,泌尿外科医生,网上诨名叫“成都下水道”,以其阅鸡无数的经验,总结出一段话:在性问题上,少年在乎大小,青年在乎长短,中年在乎快慢,老年在乎软硬。  写下这篇专栏时,正好是我的41岁生日,正在风尘驿路上从中年朝老年疾驰,我亦不知自己在乎什么,大概最在乎的是快软和慢硬罢。但少年时确实很在乎大小,记得小时候有几个同伴或同学有疝气,他们把我镇住了,且自卑多年。当我进入不在乎的年岁时,
过春节时候,大家都在说“家风”。好家风是什么样子的?说几个古人的故事,您就知道了—  杨智积是北周大臣杨坚的侄儿,任同州刺史。他深深为自己出身名门、是个官二代而心怀危惧,别人成天奔走于豪门,结交关系,显扬才能,以求闻达见用,飞黄腾达,而杨智积非常谨慎,深居简出,不乱走关系,门无私谒,来人都是公事公办。  当时社会情形混乱,官员子弟经商揽钱非常厉害,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富商不是官家子弟,就是跟官员关系密
1  33岁前,关雅荻发泄他过剩精力的方式是说话。作为一个被动型话痨,他可以不开口,而一旦有人向他问起什么或聊起什么,他很可能无法收住话头。关雅荻发声部位靠后,语速中等,表述流利,逻辑清晰,唯一的问题是过于滔滔不绝。“我经常把别人聊趴下。”他说,比如某个场合,他能做到连讲三小时而毫无倦意,对方则早已被他密集的信息量砸到疲惫不堪。  一度,关雅荻和他的朋友张小北做过一档叫《每周影评》的脱口秀节目来排
冰桶挑战后,来点什么好?来一打暖男。  金城武不亏是老牌男神,浇水也那么讲究,一不浪费水,取了除湿机的废水,二不废话,不点名挑战别人,只用字幕陈述。可是那么一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坐在你身边,还是冷了一些。电台热线里的女生,都在说:我要暖男。  什么是暖男啊?呃,就是你冰桶浇头后,那件紧紧裹住你的军大衣。  在九死一生的爱情里,你必须遇见一次暖男。是不是爱他不重要。他们呢,就像上帝派来拯救爱情的天使
湖南人谭延闿,是中国近世政坛上一位不倒翁。按庸俗的成功学标准来衡量,他是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清末做了湖南首任“咨议局”局长,和张謇、汤化龙等人同为“立宪派”领袖。武昌起义后,出任湖南都督。国民党北伐成功后,他又和蒋介石关系甚密,做过南京的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用帝制时代的话来说,是官居极品了。  与清末民初多数性格刚烈、宁折不屈的湖南士人不一样,谭延闿是个八面玲珑的玻璃球式的人物,其“混官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