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研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rq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中国要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同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强调“体育文化建设”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段世杰副局长也曾提出“建设体强国,首先要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知识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传统养生文化人文素质
  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
  自1995年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以来,国内的体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形式的的体育活动得以广泛传播。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由于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以及老少皆宜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欢迎,同时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的中国传统
  养生文化,也为人们所熟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养生在衍生、发展的进程中受到儒、佛、道等传统文化的影响,结合太极、八卦学说和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以及中医理论,融传统艺术、民俗、宗教、文化于一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体系。
  (1)以“和谐”为主旨,不同于西方体育的竞技性。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养生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诸多的因素,形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和“阴阳平衡”学说。而无论“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是“阴阳平衡”
  的观点,其中心内涵,都是“和谐”:“天人合一”讲究的不仅仅是身体内部的和谐,更是人体与外界(自然)的和谐,人的精神与肉体的统一;“阴阳平衡”用“阴”和“阳”来说明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包含有两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素,只有 “阴
  阳平衡”事物才能“和谐”,才能健康的生存或发展。
  (2)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具有“整体观”的思想。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在指导养生实践的过程中讲究“整体炼养”。如“精气神”的整体炼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五行学说”的协调同步发展等。因此,中国传统养生和国外养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养生讲究身体的整体性,国外则是针对问题改变。如头疼,运用中国传统养生的经脉学说,通过按压脚底的穴位,使静脉通畅,全是脉络形成畅通循环的整体,就能见效。这令国外学者难以理解,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二、高校学生的现状和人文素质教育
  (1)我国大学生的现状分析。中国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是从1989年以后,也就是大学收费开始。在1995年,随着扩招的开始,中国的大学开始了大跃进。从社会上的情况来看,80、90年代的大学生,富有激情,敢于拼搏。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的大学生总体素质成下滑趋势。迄今为止,中国大学生现状总体是比较积极,关心国家大事,行为和生活态度比较务实,对自身素质提高有较高要求。与此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人生观、价值观功利化严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存在矛盾,制约着自身发展;从“马加爵”到“刘海洋泼硫酸”事件,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2)人文素质的概念。“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也有学者将它简单概括为:“就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
  三、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1)减缓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在练习时要求练习者动作沉稳、速度均匀、舒展大方、开合自然,还要求保持一种平和、稳定的心态,这正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所讲究的“形神双修”,既锻炼了身体的机能,又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精神状态,
  达到修炼“神”的目的。
  (2)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人的审美感觉、情趣、经验、观点和理想等” 。大学生选修传统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最初原因是受到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动作的美感的吸引和对保养生命的追求,当他们更深层次学习,感受到的是的动作的节奏、韵味、意境以及文化的底蕴相融合的美学特征,久而久之促进大学生对“美”的追求。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①我国当代大学生总体较好,但也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偏离、功利化现象普遍、个性突出,人际关系不和谐等。②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当今社会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对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影响、注重人全面发展以及贴近社会“和谐”主题等。③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2)建议。①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应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养生文化,以保证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②继承和发展传统养生文化的同时,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与当今科学、医学紧密相连,这样才能使得这个发展几千年的文化在当代社会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宋继新. 文化兴体: 建设体育强国的抉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33):1-4
  [2] 徐培文,吴剑. 传统武术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透视[J].浙江体育科学,2009 (31): 120-123
其他文献
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教学实践,提出在高职
5月16日,省人社厅在全省部署开展了工伤保险集中宣传日活动。省人社厅和济南市人社局有关领导来到位于济南市十六里河镇的济南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工地,深入施工一线,深入到职
【摘要】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不但理论性突出,而且实践性很强。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教材中的案例极为广泛,学生对其知之甚少,不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因此,把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为学生熟知的乡土案例编进教材中,使高中教材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契合教育规律,降低教学难度,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乡土案例教学中不断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激发
摘 要:为了构建高效课堂,许多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和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但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学困生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结合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实际成因,结合相关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形式对具体的转化对策进行分析及研究,以期为实现学困生的个
设计作品孕育的从无到有,也与其他事物的孕育和形成一样,要经过一个从片面到完整、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分为形象的触发、形象的构成和形象的完善三个阶段。
摘 要: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的教育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策略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完美对接,许多老师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科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本文以中职教育为分析对象,了解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相关要求及策略,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
【摘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好习惯造就好人生,好习惯能培养健康的人格,好习惯能够助人走向成功。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龙”、“成凤”,有良好的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 良好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