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人注目。综合性学习以其本身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以及其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语文学习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为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进一步实施,面对全新的课程、新型的学习形式、空间广阔的学习内容,不少教师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茫然,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可轻视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要体现综合性。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在于打破常规教学的单向运作模式,采取同类整合、多元互补的方式,将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以模块的形式组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论和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体现了鲜明的综合性特点。首先是目标综合,即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综合;其次是内容综合,即语文知识、听说读写以及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综合;再次是实施综合,即课内与课外、书本与实践、个体与团队的综合;最后是评价综合,即学校、社会、家庭评价、师生评价、自评、他评与互评的综合。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或者说,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综合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相关各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过程。
  但是,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不是无休止的。它应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而定;依据每次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内容而定。
  二、不得忽视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面向文本”,而综合性学习则把我们引向“面向实践”。它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
  综合性学习其实也就是综合性的语文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行动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积极体验。课程标准的“目标”中用了大量行为性很强的词语,如“组织、制订、获取、搜集、调查、查找、整理”等,用来强调学生必须具有实践行为。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具体行为中,才能产生具体的体验,才能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趋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新课程理念主张知识应用于实际,理念运用于实践。这与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跨领域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是并行不悖的。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心的。也可以说,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是第一位的,不存在没有实践环节的综合性学习。但事实上,在很多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流于形式,只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只有热闹的课堂,而无实际的参与,这就忽视了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不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从语文实践论的观点来看,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由此可见,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性”忽视不得。
  三、不能漠视教师角色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相对于阅读、写作教学而言,有其特别的规定性和局限性。尤其是在教师的“角色”方面,其特殊性更为鲜明。有人根据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一要求,将一切交给学生做而撒手不管。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不可取的。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主题一般容易确定。但有了主题后,学生的综合性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大量的信息中,很难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此时教师只做一个旁观者,单纯地追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育学生探索精神,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流于一种形式。因此,教师的指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语文教材每一篇、每一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资源。这些活动资源一般集结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之处,或隐或显。只有研透文本,彻底领悟了大纲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才能发掘出课程中可以合理利用的活动资源,这时需要教师是一个研究者;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创设适当的活动,才能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综合性学习,这时需要教师是一个创设者;学生在综合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的产生都可能是教育和教学的机会,教师必须精心地对学生组织和活动进行有机协调,这时需要教师是一个协调者;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主体活动中,教师应当立即放手,自己退到“后面”,这时要当好一个欣赏者、激励者。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教师的“角色”不应漠视。教师既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又应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适时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寻找方向,使学生及时得到感染和鼓励。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内在的规律,来促进综合性学习的发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正确把握“教师角色”,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时间设备等条件,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生动活泼而又丰富多彩的发展与提升。
  
  (作者单位:河北省献县淮镇初级中学)
  
  (作者单位:刘福才)
其他文献
一、以儿童为本位,体现了与儿童生活体验相沟通的语文。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而今天和周老师一起上
[摘 要]文章简介了超前思维及图书情报人员超前思维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图书情报人员超前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对图书情报人员如何利用超前思维开展情报跟踪服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情报人员;情报服务;超前思维    当今时代,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不依赖于信息、情报,人们对于情报的需求不仅限于数量上的索取,而且有质量上的追求:不仅需要一般性情报,而且需要预测性情报。而预测性情报的产生渠道之一则是情报工作
随着全民医保政策的全面实施,医保档案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文章从全民医保数字化管理、社会化管理及网络化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全民医保档案的
[摘 要]本文根据提供服务的内容,将网络服务商(以下简称ISP)划分为网络联线提供者、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3种,并在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实施的背景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ISP侵权责任的构成,总结了侵权的表现形式,对网络服务商避免侵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网络服务商;版权;侵权;表现形式;对策    1 ISP含义的  界定和分类    网络服务提供商是指为个人计算机提供
文本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的确如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开发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并在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用好这些资源,让阅读教学因课程资源的介入而充满魅力。  一、课始介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道:“开卷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是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为目
在分析学术腐败现象产生形成的过程后认为:学术期刊在某种意义上为学术腐败现象的形成、蔓延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进而在分析总结学术腐败现象在学术期刊上的表现形式基础上,对
文章针对传统档案业务指导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本高等问题,阐述了网络化指导方式的优越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w work efficiency a
[摘 要]政府信息资源是指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对政府活动有直接影响的信息资源。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构建“电子政府”,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应用,已成为我国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电子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公开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其中政
针对鲁迅学术研究和中学语文关于鲁迅作品教学中出现的负面声音和曲解现象,钱理群教授曾提出,让鲁迅精神在孩子心上扎根。[1]这是对鲁迅精神及其载体——文学作品语文价值的充分肯定。毋容置疑,在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鲁迅是情思深远、作品丰厚、体裁丰富、表达独特的大家代表,在培养学生文化能力、文学能力、语言能力上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鲁迅作品的文化内涵,形象表现的意义,语言表达的特点,以及学生理解接受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