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负担过重,老师和学生身心俱疲,课堂效率十分低下。此外,初中语文教育的课时不断减少,这更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压力。本文分析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并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益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开设语文课程是为了帮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实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语文教学也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语文教育,对全体学生进行专项中文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和交际能力的目的。但是许多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开展得并不成功,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在阅读和交际能力方面差距十分明显,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2.没有科学合理的利用语文教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特别注重教材内容的学习,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填鸭式地将生硬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围绕教材内容出考试题。但是随着我国新教育体制的实施,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认为既然中考不考课内的文段,讲了也没有实际的效果,于是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做题上,加强对学生做题感觉和速度的训练,渐渐地脱离了教材。事实上语文教材选取的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些教材既是我们开展语文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老师应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首要途径。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1.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迫学生学习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所以为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打破被动学习的僵局,老师要积极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2.将思想情感教育包含在语文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文字优美且内涵丰富的范文,在这些优美的文字背后,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文章的含义。学生理解文章含义的能力有限,老师需要不断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这也是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教材上的知识只是表象,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每个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感情,在不断的感知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尊重爱护学生,努力激发起学生的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适应。此外,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在学生学习中应发挥引导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只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4.及时地对学生表现作出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表现,老师要及时作出正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老师评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评价,而且要掌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委婉地指出,不应该采用过激的方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老师的评价方式不当很可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可见正确的评价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重视评价方式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此外,老师还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领会教学的精髓,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提高教学效率。
5.重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是具有独特性的一门学科,它是我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承载着大量的人类文化。语文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应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许多中学里,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充分,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字词句、标点符号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其次,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后,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的信息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6.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仅仅通过课堂有限课时的教学,学生的整合素质很难提高,所以我们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春游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开阔眼界,深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需要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容,将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尊重爱护学生,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不断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珍.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0.33.
[2]高升明.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
[3]王学辉.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4]郭定安.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技能的探讨[J].魅力中国,2009.16.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开设语文课程是为了帮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实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语文教学也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语文教育,对全体学生进行专项中文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和交际能力的目的。但是许多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开展得并不成功,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在阅读和交际能力方面差距十分明显,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2.没有科学合理的利用语文教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特别注重教材内容的学习,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填鸭式地将生硬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围绕教材内容出考试题。但是随着我国新教育体制的实施,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认为既然中考不考课内的文段,讲了也没有实际的效果,于是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做题上,加强对学生做题感觉和速度的训练,渐渐地脱离了教材。事实上语文教材选取的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些教材既是我们开展语文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老师应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首要途径。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1.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迫学生学习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所以为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打破被动学习的僵局,老师要积极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2.将思想情感教育包含在语文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文字优美且内涵丰富的范文,在这些优美的文字背后,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文章的含义。学生理解文章含义的能力有限,老师需要不断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这也是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教材上的知识只是表象,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每个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感情,在不断的感知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尊重爱护学生,努力激发起学生的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适应。此外,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在学生学习中应发挥引导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只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4.及时地对学生表现作出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表现,老师要及时作出正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老师评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评价,而且要掌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委婉地指出,不应该采用过激的方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老师的评价方式不当很可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可见正确的评价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重视评价方式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此外,老师还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领会教学的精髓,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提高教学效率。
5.重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是具有独特性的一门学科,它是我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承载着大量的人类文化。语文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应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许多中学里,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充分,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字词句、标点符号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其次,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后,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的信息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6.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仅仅通过课堂有限课时的教学,学生的整合素质很难提高,所以我们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春游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开阔眼界,深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需要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容,将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尊重爱护学生,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不断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珍.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0.33.
[2]高升明.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
[3]王学辉.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4]郭定安.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技能的探讨[J].魅力中国,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