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弯弯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师毕业,我被分配在一所山村小学执教。转眼间我从学生变成了教书先生。
  记得在我得知分配结果的那段时间里,我心中充满了苦闷和悲伤。那是本乡最偏远的一所山村小学,是一个多年来老师都避而远之的学校,最高年级只有四年级,加上我总共才三个老师,更别提教学条件和环境。每每想到这些,我不由得彷徨起来,自己师范毕业时立下的那些雄心壮志也顷刻间化为乌有。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我为逃避还闹着要外出打工,发誓绝不去那里教书。后来,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劝导下,我渐渐地冷静下来。深夜里我辗转反侧,不断琢磨起在师范求学时老师教导我们的话: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是啊,初入社会的我不正需要锻炼吗?这天夜里,我终于想明白,也暗暗下定了决心。
  开学那天一早,我就推着自行车往学校赶。经过一番翻山涉岭,拐过了一道弯又一道弯,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学校。
  果不其然,学校老师只有三个,因此每个人除了要肩负教学任务,还要分别做好校长、总务、教务工作。全校只有四个年级,二、三年级合成复式班,一、四年级为单式班,我执教二、三年级的数学和四年级的语文。
  以前读书时在学校里无忧无虑,而现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刚开始觉得很不适应。学生在校还好,学生一走,整个学校就只剩下我们三个老师,一下子清静、寂寞下来,更让我觉得孤单,伤感的时候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因为我的课多,节节课不停,往往一天下来,咽喉痛得连说话都困难。虽说吃了不少润喉片,却总不见效。后来我慢慢适应下来,觉得生活虽然很苦很累,每天都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忙个不停,但却过得充实,无怨无悔。只要一想到那些可爱的学生们,想起他们那一阵阵如风铃声般悦耳动听的“老师好”, 那一张张宛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总觉得体内有一股澎湃的激情鼓舞着我,鞭策着我,更加坚定了我为人师的决心和信心。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竟深深爱上了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因为我真切地读懂了他们对学习的渴望,明白了自己身负的责任!
  人是有感情的,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有一件小事深深铭刻在我心上。那天我骑着自行车从家赶去学校。经过几十里山路的跋涉,我早已累得筋疲力竭,口干舌燥。快到学校时,我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摔了一跤。这时,在校门口玩耍的几个学生见状,赶紧奔了过来,关切地看着我,生怕我摔伤了。我赶快爬起来,强忍着痛向学生挥挥手示意没事,让学生散去。当天下午放学时,我正准备推自行车回家,却发现自行车后轮的拦泥板上,有用白粉笔写着的一行稚嫩的小字:张老师,一路平安!我久久地凝望着这一行小字,刹那间,心中涌起一股热浪,不禁感慨万千:多么淳朴的学生,多懂事的孩子啊!从那时起,我知道,只有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对得住学生对老师的那片深情,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窗外繁星闪烁,仿佛在召唤着我。明天一早我又将整理好行囊,独自踏上前往学校的征途了。经过一番抒写后,我的心灵变得更加清净,心情变得更加放松。因为我明白:山路弯弯,任重道远。(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石马学校)
其他文献
袁诚浩是我现在所带一(1)班的一名学生,他很聪明,但特别懒,做作业经常拖拉或不做,连考试也不认真,总是做一半就交卷。课堂上他也特别好动,要么找同学讲话,要么做小动作,没坚持认真听过几分钟的课。一个这样的学生,着实令我头疼。  我联系了他的家长,对他进行多方面了解,努力寻找突破口。我发现,他特别爱画画。一年级下册第六课《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教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调查、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学生的数学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数学练习与日常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设计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练习。如学生学过小数乘除法以后,教师布置学生将妈妈早上去菜市场买菜的种类、数量、单价记下,然后算一算各自家里这一天买菜的开支是多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不断闪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教师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教师在肯定了学
申伯纯:1899年生,河北宛平县人。他长期从事中共的统一战线工作和情报工作,一生中有不少传奇式的经历。下面记述的是大革命时代他在汕头的一段际遇。    投身革命洪流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胜利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当时的广东,成了大革命的中心,各地热血青年纷纷聚到这里。刚从北京大学毕业不久的申伯纯,也热切地关注着广东的革命局面。但他一时尚未摆脱在北大接
“导学感悟式语文教学”是依据“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遵循“感知—领悟—积累—运用”学习语文的途径,以教师的“导读、导思、导议、导迁、导积”来为学生提供“钥匙”,以指导学生的“自读、自思、自议、自练、自积”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感悟能力的目的。其模式结构可简示为:  初读感知环节重在训练学生能用较快的速度通过自读整体感知全文的能力,即对文章的内容、语言、中心、写法有一个笼统的感受。导读是为
“遇到学生偷东西这类事件,教师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这是学员在我讲课时经常咨询的问题。起初,我即便苦思冥想一番做出回答后也不敢确定自己想的方法是最佳的。后来两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两个小故事,感触颇多。  一个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关于李希贵校长年轻时经历的一件事。  20世纪80年代,李希贵带的班里一个女生丢了一块手表。他一门心思想找回丢失的手表。最后班里几个女学生干部告诉他,她们发现班里一个女
那天,我刚走进办公室,身后便传来了一阵抽泣声。我转身一看,只见班里一个叫李玲玲的女生正站在我身边,满脸泪痕。我连忙问她:“李玲玲,你这是怎么了呀?”委屈的李玲玲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向我哭诉起来:“刚才上课时,我没招惹刘成英,他却故意把圆规固定在课桌上,扎了我好几次!”  听到这事儿,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提起这刘成英,别提有多调皮了!不是在小纸条上画个乌龟,趁人不注意时悄悄地贴在别的同学身上,就是晚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