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成长。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用好教材,让教材发挥引领作用,转变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巧用教材,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2011年版)对“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应用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变注重课堂讲解为注重预习指导,指导学生将预习变成充分自学、张扬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记录自己的独特体会,做好阅读批注,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展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变教师按部就班的教为指导、引领和点拨。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让学生发挥主体性,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只有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才能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