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6页、47页的内容。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也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乘法;相同加数;乘法运算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结合蕴含“相同加数”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新运算的需求,初步感受乘法的意义。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除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目标:
  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1.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2.感受相同加数相加于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
  1.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便利店有1个女孩子;4架小飞机;4节小火车等)。
  2.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坐小飞机的一共几人?坐小火车的一共几人?游乐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而丰富的游乐场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同数连加的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
  1.出示小飞机情境
  (1)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小飞机)数一数,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了几个小朋友?并用圈一圈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圈一圈,回答问题。
  (2)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写算式,之后汇报。
  板书:3 3 3 3 3=15
  (3)观察加法算式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5个3加在一起;加数全都是3等)。
  教师相应板书:3 3 3 3 3=15
  5个3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架小飞机里坐的人数相同,概括出加法算式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渗透乘法的意义。
  2.出示小火车情境
  (1)师:小火车里的小朋友也玩得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数一数每节小火车里坐了几个小朋友?
  要求边数边圈一圈,学生独立操作,汇报:每节小火车里都坐了5个小朋友。
  (2)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指名一名学生上黑板写。
  板书:6 6 6 6=24
  (3)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加数都是6;有4个6相加)。
  设计意图:沟通“几个几”和相同加数相加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
  3.出示过山车情境
  (1)师:瞧!玩过山车的小朋友真开心啊!请大家数一数,用自己的话说说玩过山车的人数是几个几?大家圈一圈。
  学生边圈边数,确定是7个2。
  (2)过山车里一共有几个人?列出加法算式。
  请一个学生上来写出加法算式并标出是几个几?
  2 2 2 2 2 2 2=14
  7个2
  (3)师:其实啊,还有一截过山车没下来,过山车里一共有20个2,你能写出这个加法算式吗?
  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写板书: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40
  20个2
  (4)追问:写完这个加法算式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感到麻烦。
  (5)教师介绍乘法以及读作。
  设计意图:通过过山车的情境,让学生尝试算出20排过山车里有多少个小朋友,使学生感受到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6)师:加法算式中没有7,那么乘法算式中的7是怎样来的?2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7表示7排过山车,2表示每排过山车里有2个人)。
  (7)把上面的两个加法算式也写成乘法算式。
  學生独立完成,之后找2个学生上黑板写。
  板书:5×3=15 4×6=24
  (8)师:你能根据这道乘法算式5×3=15编一道解决问题吗?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沟通相同加数相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
  1.摆小棒活动
  师:现在我们进行摆小棒活动,老师说你来摆,看谁摆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得出?要求:同桌一个说加法算式,一个说加法算式。
  (1)4个3
  板书:3 3 3 3=12 4×3=12
  (2)变成3个4
  板书:4 4 4=12 3×4=12
  (3)再变成2个6
  板书:6 6=12 2×6=12
  (4)再变成6个2
  板书:2 2 2 2 2 2=12 6×2=12
  2.完成数学书48页第2题
  教师:先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再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数学书48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汇报交流。
  板书:7 7 7 7 7 7×5或5×7
  15 15 15 15×3或3×15
  4.课外拓展,了解乘号的由来。
  课件介绍乘号的由来,学生明确可以把“×”看作是由“ ”斜过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反思: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出示小飞机的情境后,教师询问:“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有个学生回答:2个女生和1个男生。之后,教师问:“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加法算式”,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回答问题,直接说的是乘法算式。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提前预习了,但是并不清楚乘法的意义。因此,教师直接问:“你能概括一下加法算式里一共是几个几相加?”。进一步提问:“对照图片说一说5是从哪来的?”在这个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每架小飞机里的人数和加法算式里的3是一一对应,从而概括出相同数连加算式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2.通过让学生编一道解决问题,也就是把算式转化为文字信息,加强学生运用语言表述的方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之后的摆小棒活动,比如4个3变成3个4再变成2个6最后变成6个2。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都是12根小棒但是表示几个几的含义都不同,从而理清了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摘要 小学美术是一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课程,在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民间艺术虽然没有受过正规训练,但却是前辈们依据生活经验所创造出来的,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见证了百年甚至千年的沧海桑田,有极强的艺术性。因此,依托民间艺术打造出的美术课堂,能丰富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学会对艺术的鉴赏力,塑造学生的审美。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堂;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深入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实践与应用,要求让英语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同时采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绘本教学的趣味性,让绘本教学广泛应用到我国教育事业当中。本文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  关键词 概要写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B01,[D035.32],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
摘要 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在各个国家都及其重视,尤其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受到影响最深刻的则是语文教学。对此,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渗透。  关键词 小学语文;部编版;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6-0021-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成的结晶,
摘要 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合理地使用电子白板组合,充分发挥不同电教媒体的功能,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的品质和效益。文章以《开花和结果》为例,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谈谈电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电子白板;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003-01  随着信息
摘要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在小学教育之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于其的重视程度,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数学核心素养下进行数学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领域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教材的编排结构、教学节奏等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面对课程、教材的变化,教师们遇到了困难和挑战,需要调整和适应,“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又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 图形;几何;变化;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O711
摘要 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是所有学科教师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它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因此当前学科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例,谈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进而提出一系列有效举措。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熟悉;高效课堂  中圖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在小学的课程学习中,图形与几何占据着一定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图形与几何是学生从平面到立体的过渡,对学生的空间、抽象观念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还涉及到了学生的推理、想象、创新、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如何教好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是教师需要结合理论与多年教学经验去仔细探讨的一大重要问题。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摘要 新时代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伴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于教育事业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让人民教师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丰富自身的教育内涵,增加教师知识面,拓宽相应的教育渠道,突破传统教学授课的方式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充分认知学生们的重要性,从学生们的学习程度出发,进而充分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以生为本;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文明史、幅员辽阔的国家,古民居数量之多,文化价值之高,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而浦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千年郑义门、新光古村落、潘周家古村和嵩溪古村等一系列独具江南特色的古民居,更是为地方课程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关键词 地方课程;江南古民居;保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1-0180-01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