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皇帝这样学偶像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riving_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是汉高祖坚定的崇拜者。他隔三岔五就跟群臣说:“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朕最服的就是汉高祖高超的用人本事!
  汉高祖用人确实有本事:他老婆吕雉差点儿遭到仇家雍齿的毒手,自己更是被项羽的大将季布追得入地无门;待到汉高祖君临天下,他却先给雍齿封了侯,又给季布封了官——整我整得越惨,越说明这是好员工,当然得重用!
  唐太宗不仅佩服,更把对汉高祖的学习成果运用到了实践中:王珪早年鞍前马后地跟在李建成身边,好几次把唐太宗算计得生不如死,后来王珪被唐太宗委以重任,成为一代名相;魏征昔日也是李建成的跟班,后来被唐太宗重用了一辈子。如此不计前嫌致使唐太宗身边的很多老部下都看得心塞,唐太宗却不管这些,照样重用王珪、魏征。正是唐太宗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成就了支撑大唐崛起的胸怀。
  明太祖朱元璋则崇拜汉光武帝刘秀。他曾吐槽汉高祖太小心眼,汉文帝用人保守,唐太宗太矫情,唯独对汉光武帝,明太祖一生都是百分百的仰视:“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这独家的仰慕源自东汉开国和明朝开国类似的惨象:都是经历过漫长的天灾、战乱,全国各地穷到家,人口大量锐减,很多地方种地都凑不够人手;都正遭遇外敌的疯狂肆虐,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唯有以强力的国家铁腕在短时间内快速振兴国民经济,初生的王朝才能闯过生死关口。
  所以,洪武七年(1374年),当亲身体会了治国艰辛的明太祖说出这番好评时,与其说他是在仰慕偶像,不如说是立下了一个高难度的治国誓言。
  一千多年前汉光武帝的成功模式从此与明太祖的治国策略一脉相承:举国兴办教育,从此国家学府遍布州府县;朝廷砸钱兴修五万多处水利工程,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垦荒;年年法办大批贪官……最终,明太祖得到了升级版的丰硕成果:开国时饿殍遍野的明朝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已然进入乡间阡陌纵横、官仓民仓粮满仓、国富民强的黄金时代。明太祖就是名师出高徒的典范。
  有崇拜偶像的成功帝王,自然也有崇拜偶像的失败帝王,比如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的偶像是那位五次横扫漠北的太爷爷——明成祖朱棣。自从年少读书起,明英宗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登上午门的五凤楼,抚摸着挂在五凤楼上的那杆明成祖用過的大长矛浮想联翩。就在土木堡大战开打前,他还握着长矛慷慨赋诗:“祖宗英谟久不灭,辉煌重器遗宫阂,千秋万代付神孙,张皇庙算辉光烈!”
  问题是,明英宗只看到了太爷爷横扫草原的辉煌战绩,却连太爷爷的半点儿用兵本事都没学着,只知道出风头、做事破绽百出的明英宗就这样盲目御驾亲征,最后在土木堡沦为俘虏,差点儿把明朝推到亡国的边缘。
  所以,崇拜偶像没错,但学习偶像要学习到点上,否则“从皇帝到囚徒”的教训在历史上真是屡见不鲜了。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伊朗也沦为英俄等国的半殖民地。但面临国家危难,伊朗国王不是保家卫国,而是卖国以求苟安。1896年,伊朗国王被刺身亡,王储穆扎法·厄丁继承了王位。起初,伊朗民众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振衰起敝,变法图强。但是人们不久就发现,这位新国王最大的兴趣不在政治上,而在旅游上。  实际上,穆扎法·厄丁还在当王储的时候就酷爱去世界各地游山玩水,尤其喜欢去欧洲旅游,
隋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但凡有点出息的,或占山为王,或割据一方。武威(今甘肅武威)的富二代超人气明星李轨当然也不甘于平淡,一门心思想要出人头地。一天,李轨将当地的头面人物全请到家里喝酒,当然,主要目的还是商量大事。李轨利用他上佳的口才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我们这里最大的军阀是薛举,这厮是个野心家,他现在盘踞在天水,要不了多久,他一定会进攻威武。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商量怎么对付薛举。”  大家平日里和李
1870年,曾國藩长子曾纪泽由荫生补户部员外郎,时年32岁。后因父亲去世,守制在家,于曾国藩陵前结庐而居,苦读《圣经》,由此而精通英文,为后来出国维护国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8年,曾纪泽奉朝廷之命,到英、法两国担任公使。初到欧洲,曾纪泽以诗明志,对英国人的傲慢之举予以严厉的反击,彰显了一个泱泱大国义正词严、凛然不可欺的一面,赢得西方外交界的尊重和朝野的好评。  两年后,曾纪泽又被紧急调任为
1947年夏季,“二十四孝”突然又在中国流行起来。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誉的天蟾舞台在8月初开始预告新戏,请大家关注《二十四孝》的演期。位于上海的毅成出版社則编印了一本《二十四孝暨女子二十四孝图传汇编》,在传统“二十四孝”的基础上增加了24则女孝子的故事。该书刊印目的相当正能量,就是希望对世道人心有所裨益,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变了味。  1947年,抗战期间的汉奸嫌疑人黄鹤亭自辩时说:“我事母至孝,
古代中国素有认义子、义弟的习惯,搞社团、混江湖的老大们更是对这一套耳熟能详。风靡于两广的天地会中,收养异姓更成了一种约定成俗的风气。太平天国起自收养过继十分流行、天地会堂口遍布的两广,自然也是如此。  不过,这些义子、义弟并不都是同一种情形。杨秀清父母双亡,直系亲属只有一个叔叔,但叫“杨某清”的却多达十几位。据记载,这些人的确姓杨,但和杨秀清没有血缘关系,杨秀清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壮大嫡系势力。像
盘点《西游记》里的妖精,背景有深有浅,他们占山為王创办企业,公司也有大有小。最大的那家公司,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一  这家公司位于狮驼岭,主营人肉生意,仅办公场所就占了800里地,员工共计四万七八千,称得上是家大公司了。  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是青狮、白象、大鹏三驾马车,个个不同凡响,以大王青狮为例,他“神通广大,本事高强,一口曾吞了十万天兵”,可见其厉害程度。除了三个合
17世纪,有首歌在法国教会中流传,歌词是这样的:“雅克兄弟,雅克兄弟,你在睡吗?你在睡吗?去敲响晨祷的钟,去敲响晨祷的钟,叮叮当!叮叮当!”这首催促修士起床做早课的《雅克兄弟》,旋律源于10世纪罗马天主教宗教音乐。不过彼时,它已经走下神坛,成为戏谑的起床歌,随后又迅速走红,不仅是法国家喻户晓的童谣,更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  它一度有好几个名字,在英国叫《约翰兄弟》,在德国又改作《马丁兄弟》。每一个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很多国际友人前去助美国一臂之力。其中也有一些人是为了捞取好处,比如法国军官托马斯·康韦。康韦到达美国后,自恃是美国大陆军中最有经验的外国军官,要求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封他为少将。华盛顿看不惯康韦傲慢自负的态度,拒绝了。这惹恼了康韦,康韦决定伺机报复,把华盛顿搞下去。  经过观察,康韦发现大陆军军需长米福林是个可以利用的对象:此时的米福林正在和华盛顿闹矛盾,对华盛顿一肚子意见。康韦
米芾有几大怪癖,洁癖,石痴,拜石为兄;再就是坑蒙拐骗,喜欢顺人家东西,比如字画、古玩、好石头等,甚至为了一幅字帖要与船同归于尽。  这还不算什么,借人古画临拓,完了造一张假的归还,真品自己留下……米芾这一类的事更是层出不穷,所以米府金石字画藏品甚丰。但他还是在画家王诜手里吃了次苦头——有一次,王诜借了米芾收藏的王羲之书法卷,归还时竞剪下一段自己留存了。  王诜也是个借物不还的惯犯。他和苏轼是好朋友
郭嘉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说是算无遗策,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他弃袁绍而投曹操后,为曹操陈述“十胜十败”;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准确预见孙策之死;献计曹操伪征刘表,使袁绍二子发生内讧,平定冀州;建议曹操以轻兵击乌桓,果然,乌桓仓促应战,蹋顿阵亡,袁尚败走辽东。因此,曹操极力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还在赤壁之战战败后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然而郭嘉真的有这么牛?  郭嘉确实是非常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