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阅读材料”的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指导思想先进,内容与时俱进,结构体系科学合理,受到了师生的青睐,尤其是新增的“阅读材料”版块,设计新颖,短小精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完美。“阅读材料”模块的设计,为数学教科书增添了一股新的活力,改变了数学教科书严谨呆板的面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了更多的乐趣,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科书;阅读材料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教科书也随着不断在改进。高中数学教科书同样有了很大变化,其中“阅读材料”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主要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或者数学发展史的文章,学习“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减少数学教学的枯燥性。为了教学中更好地利用“阅读材料”,本文探究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阅读材料”的应用情况,总结归纳出一些学习方法,为改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一、高中数学教科书中“阅读材料”的特点及作用
  听说读写,一直被认为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事,事实上,数学学科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近年来,数学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学阅读也悄悄地走进数学课堂,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新增的“阅读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高中数学教科书里的“阅读材料”,内容一般是对数学知识的扩展、延伸介绍,或者是对数学发展的介绍,这些材料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与教材融为一体。阅读材料的主旨和内涵明确,趣味性强,短小精悍,不仅有对数学相关知识的介绍,也有对伟大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的赞美,旨在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未知世界勇敢探索。通过学习“阅读材料”,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二、高中数学教科书中“阅读材料”的使用情况分析
  由于高中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认为“阅读材料”不在考试规定范围内,便忽略了阅读材料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真正阅读的人也非常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使用缺乏正确认识,对阅读材料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教学理念影响,学生仍然以考试和分数为重,忽略了课外知识的拓展和知识的积累。
  其次,高中生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少,很难拿出时间阅读数学材料。长此以往,学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再次,由于阅读材料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阅读能力,与数学考试并无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和学生容易忽视这一部分的学习,或者只是简单浏览一次而已。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教学现状并不容客观。
  三、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阅读材料”的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于学生的评价已经不能再单一地依靠分数,而应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因此,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高中数学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只关注考试与分数。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新增了“阅读材料”,这一内容增加了数学教科书的趣味性,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个补充,因此,教师要提高对“阅读材料”的重视,将“阅读材料”列入教学计划内。当然,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在观念上有所改变,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阅读材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要正确认识数学学科,不要把数学当作一种技艺,认为数学只能用来解决计算问题。其实数学学科本身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教科书中“阅读材料”呈现的内容,有些关于数学史的介绍,可以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知识;有些是关于数学家的介绍,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学习阅读材料,使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学生要养成数学阅读的好习惯,认真对待数学教科书中的每一点知识内容,全面提升自我。
  阅读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和英语学科,数学学科也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数学阅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其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提高数学教科书中“阅读材料”的教学效率,是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高中数学应重视数学阅读材料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改善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朝权.从新教材阅读材料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贵州教育,2003,(04).
  [2]梁慧.浅谈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3]佟胜海.浅谈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7).
  [4]永忠.“阅读材料”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数学通报,2004,(04).
其他文献
《农村教师县级立体化校本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我们在借鉴原有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人员进行多元思考.对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手段的不断出现,特别是“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被不断强化,“复习—新授—巩固”三段式课堂教学形式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中已日渐式微,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尤其少见,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赋予“复习—新授—巩固”三段式课堂教学以新的内涵,通过运用问题情景统整复习检测和新课引入环节、在情景创设和思维逻辑支架构建中提高新授课实效、有效运用教材资源整体设计巩固
摘 要: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学的特点,结合信号与系统本身的课程特点,总结了多年信号系统课程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教学内容    进入21世纪后,电子信息、通信等产业飞速发展,国内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纷纷抓住这个时机组成了新的学科体系。而这些产业,都离不开信号与系统这一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由此可见,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该
目的 通过体外生物学实验比较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生物力学,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临床应用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并为其提供相关的依据与指导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如何把数学知识转换为有效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谈一些体会。  一、数学课堂中,问题呈现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1.重数量轻质量。教师常常设计大量学生容易答出的问题,且美其名曰活跃课堂气氛。追求课堂的热烈气氛,实际上这往往只是一种课堂作秀。  2.重结论轻过程。问题提出后,学生
让学生在各自的知识背景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这是我们教学工作应该遵循的规律。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呢?  一、亲历体验——自主建构的前提  自主建构式教学也应该是情境式教学,教师应该创造适合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环境,在情境中让学生亲历体验,这是实现知识内化建构的必要条件与前提。  (1)我们要给予学生体验的空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讨论、研究,不能蜻蜓点水,不
摘要: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保障,而高中物理作为理解性较强的学科,尤其需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课堂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笔者试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从物理课堂效率提高方面求教于同行。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效率;提高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高中生提高素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代高中生对物理学习存在诸多误区,理论和实际
过程写作法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将写作过程视为复杂的心理认知和语言交际过程,提倡通过写作实践学习写作(learn to write through writing),强调写作主体的能动性在写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英语写作的批改,可以采用学生互批的模式。学生互批的修改方式也是过程写作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语言现象和阅读经验出发,去发现别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反思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