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面角问题因其需要充分运用立体几何第一章的线线、线面、面面关系,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因此一直成为高考、会考的热点。本文结合一些典型的例题介绍了一些求二面角问题的方法。
一、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根据已知条件,首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求平面角的方法,求作二面角平面角要用到两个半平面的公共棱,因此,求作二面角平面角又可分为有棱和未知棱两类。
1.求有公共棱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主要有
①利用定义,即在二面角€%Z-l-€%[的棱l上任取一点,然后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棱的垂线a,b,则这两条垂线a,b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1)
例1.在三棱锥P-ABC中,∠APB=∠BPC=∠CPA=6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分析:如图2,所求二面角与底面ABC所在的位置无关,故不妨利用定义求解。
略解:在二面角的棱PB上任取一点Q,在半平面PBA和半平面PBC上作QM⊥PB,QN⊥PB,则由定义可得∠MQN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设PM=a,则在Rt△PQM和Rt△PQN中可求得QM=QN=a;又由△PQN≌△PQM得PN=a,故在正△PMN中MN=a,在△MQN中由余弦定理得cos∠MQN=1/3,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3。
②利用三垂线定理,即从半平面€%Z内的任一点A出发向另一个半平面€%[引一条直线AH,过H作棱l的垂线HG,垂足为G,连AG,则由三垂线定理可证l⊥AG,故∠AGH就是二面角€%Z-l-€%[的平面角。
三垂线定理是求解二面角问题的最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寻找或求作一条垂线,即从第一个半平面内的某一个点出发,且垂直于另一个半平面。(如图3)
例2.如图4,ABCD-A1B1C1D1是正方体,E是C C1的中点,求二面角B-B1E-D的余弦值。
分析:图中二面角的二个半平面分别为△DE B1所在的半平面和BE B1所在的半平面,它们的交线即二面角的棱B1E。不难找到DC即为从其中一个半平面出发,并且垂直于另一个半平面的直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根据已知条件,首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求平面角的方法,求作二面角平面角要用到两个半平面的公共棱,因此,求作二面角平面角又可分为有棱和未知棱两类。
1.求有公共棱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主要有
①利用定义,即在二面角€%Z-l-€%[的棱l上任取一点,然后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棱的垂线a,b,则这两条垂线a,b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1)
例1.在三棱锥P-ABC中,∠APB=∠BPC=∠CPA=6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分析:如图2,所求二面角与底面ABC所在的位置无关,故不妨利用定义求解。
略解:在二面角的棱PB上任取一点Q,在半平面PBA和半平面PBC上作QM⊥PB,QN⊥PB,则由定义可得∠MQN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设PM=a,则在Rt△PQM和Rt△PQN中可求得QM=QN=a;又由△PQN≌△PQM得PN=a,故在正△PMN中MN=a,在△MQN中由余弦定理得cos∠MQN=1/3,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3。
②利用三垂线定理,即从半平面€%Z内的任一点A出发向另一个半平面€%[引一条直线AH,过H作棱l的垂线HG,垂足为G,连AG,则由三垂线定理可证l⊥AG,故∠AGH就是二面角€%Z-l-€%[的平面角。
三垂线定理是求解二面角问题的最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寻找或求作一条垂线,即从第一个半平面内的某一个点出发,且垂直于另一个半平面。(如图3)
例2.如图4,ABCD-A1B1C1D1是正方体,E是C C1的中点,求二面角B-B1E-D的余弦值。
分析:图中二面角的二个半平面分别为△DE B1所在的半平面和BE B1所在的半平面,它们的交线即二面角的棱B1E。不难找到DC即为从其中一个半平面出发,并且垂直于另一个半平面的直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