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华:每段时光皆最美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t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几年前的《步步惊心》走红荧屏开始,到近日《最美的时光》又引来众多年轻粉丝的追捧,网络作家桐华,近年来备受瞩目。这些年,她一个接一个地讲着动人的故事,那些和青春、爱情、时光、生命有关的故事总能不经意间触到人们心中的柔软。你也许想不到文字中充满着灵性和魔力的桐华,其实是一名理科高材生,你也许想不到作品中总偏爱古风题材的她曾是留学美国的财经硕士……因为爱,所以写,让我们一起分享属于桐华的那些“最美的时光”。
  写作寂寞又快乐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当初怎么想到要写穿越文《步步惊心》的?从最初的网文写手到专业的作家,这期间你有哪些收获?
  桐华(以下简称桐):因为我去了美国留学,在美国空闲的时间很多,所以觉得无聊就开始关注穿越文了。有关穿越文的网站很多——起点中文网、言情小说根据地、晋江网……在国外很难买到中文书,所以我就上网看小说。当时我什么内容都看,武侠、鬼怪、悬疑、奇幻……谈不上特别喜欢,就当作是像看电影一样的消遣。我写穿越文,就像是哪一天灵光乍现写了一篇日记一样。我一直都不把自己当成作家,什么也没有想就开始写作了。
  只不过写到现在,心态上会更紧张,因为有更多人关注,对我的期待会更高。我尽量调整状态,让自己不要过于求全,我始终认为最好的创作状态是顺其自然,顺心而为。不然,即使想要追求更好,写出来也不见得是最好,因为有了念想,就失了自由。
  记:你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后赴美国加利福尼亚攻读财经类专业硕士,这是让很多人羡慕的经历。不是科班出身却从事文学创作,更像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您是如何平衡这两种完全需要运用不同思维的工作的?
  桐:当年,我以为写完《步步惊心》,就会认真读我的硕士。可是我没想到,我竟然就像少年时喜欢读书一样,喜欢上了写作。世间的事,最难得的就是一个喜欢,只要喜欢,就会无怨无悔地付出,对一个人是如此,对一件事也是如此,发展到现在,写作反倒成了我的专职,这其中并没有所谓平衡,只有选择——我只是选择做自己更喜欢做的事。
  记:桐华这个笔名有什么用意吗?
  桐:桐华就是“童话”的谐音,对我而言,小说永远是一个童话世界。
  记:你写作的时候会不会听取读者和朋友的意见?会考虑他们的建议而修改某些情节吗?
  桐:我的观点一直是写自己想写的故事,而不是去写读者想看的故事。写自己想写的故事是为自己而写,是发自内心的需求,是自己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而写读者想看的,却是为了别人,世间读者千千万,每个读者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该为谁去写呢?写作是寂寞又快乐的事,千万不要为了迎合市场迷失了自己的寂寞和快乐。
  记:你的新作《长相思》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地点乃至动植物,均出自《山海经》。创作这部小说的灵感是什么?有没有担心上古的神话会和读者之间有一种距离感?
  桐:之所以写这个故事,就是因为人物。《长相思》故事的女主角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因为父母对她的“遗弃”,她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不信任,可在我的理解里,信任是所有亲密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我在动笔之初就会问自己,这样的人可以获得幸福吗?如何去获得幸福?这个故事就是讲述她的这种成长。
  神话的魅力往往在于它的神秘,就像《山海经》,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应该被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虽然选取古代的背景,却不能让读者有距离感,《长相思》的故事虽然发生在远古时期,但人物的情感其实和现代人完全相通。我们现代人也会有“信任危机”,也会有“爱的付出和成全”。远古只是为故事提供合适的背景平台,不会成为阅读障碍。
  记:对你来说,写好一个故事最重要的是什么?在你已出版的作品中,你偏爱的是哪一部?
  桐:要写出一个好故事,取决于很多因素: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述能力,个人经历等,所有这些杂糅到一起。最好的灵感获得方式就是对自己的生活、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像孩子一样不给周围的事物贴标签,而是去观察、了解、尝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很容易被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禁锢,所以我常常鼓励自己多尝试从未尝试过的东西。写古代故事的时候,想象力很重要;写现代故事的时候,则尽可能让自己靠近生活。
  我的一个心得是,有的东西写出来后先放一放,过段时间再去修改,自然而然会跳出故事冷静看待,就会发现某些不合理的地方。人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诉求,在故事中把这种情感准确表达出来了,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在已经出版的作品中,古代背景的作品中我目前最偏爱《曾许诺》和《大漠谣》,现代作品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记: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段时间是“最美的时光”呢?
  桐: 小时候,爸爸一直把我当男孩子养,对我做的一些略带危险性的事,爸爸历来持鼓励赞成态度。父母基本不过问我的学习,甚至有时候连考试了都不知道,但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童年时,与父母、小伙伴在一起,度过了许多无忧无虑的日子;少年时,有不羁,有轻狂,有放纵,也犯过错误;青年时,有迷惘,有颓废,有努力,失败过,也成功过。爱情、友情、亲情交织在一起,一点一滴汇聚成了我的人生,缺少人生中的任何一段时光都不会是现在的我。对我而言,从小到大,包括现在,生命中的每一段时光都是最美的时光,人生中每一段经历都有它的美丽。
  记:你的学业非常优秀,在学习上,你属于刻苦努力型,还是聪明讨巧型?小学、中学和大学,哪个阶段让你感觉最幸福?在学生时代,有过叛逆和难忘的经历吗?
  桐:我属于聪明刻苦型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幸福,那些经历我都很珍惜。叛逆经历似乎总和我大量看课外书有关,小学时就看完了《红楼梦》,初中时把当时能找到的外国名著都看完了,高中开始看《儒林外史》《孽海花》《官场现形记》一类的古典小说。就连高三,当同学们都奋战在题海中时,我还在读小说。我喜欢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最角落的位置,上晚自习时有时坐在地上,靠着墙看书或思索。有时候老师来巡查,还以为我逃课了,结果发现我钻在桌子底下读书。难忘的经历就是和同学一起打水仗,有一次打得非常激动,有个男生从我们二楼的教室把一桶水泼下去,本意是泼同学,可没想到校长正好经过,结果可想而知——全班都被臭骂,哈哈!   记:你成绩那么好,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吗?
  桐:其实我在《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中写到的一些人物的学习方法也都是来自我当年的学习经验,我的读者以前还特意摘录整理过一些。比如:“高中三年的关键是高一和高二,所有的知识都已经在高一和高二学完,高三只是一个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如果在高一、高二就把所有知识都真正吃透、刻进脑海里,高三当然不用费力。”“诗词不需要每个字都理解,只需记住它,某一天、某一个时刻、某个场景下,其义会自现。”“难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考思路。做题目在精,不在多,做得多了,脑子反倒乱了,纠缠于细枝末节。我可以花半个小时,把10道作业题全应付完,却花费两个小时只研究一道几何题,我会在脑海里反反复复思考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关键不是解法,而是为什么要这么解。”“英文是一门语言,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说,你整天默背默诵,再用功都是事倍功半的笨办法。你应该大声读出来,不必刻意强求自己背下来,只需要反复读,以朗朗上口为目的,时间长了,你自然会培养出语感,有了语感,你做选择题时,有时候完全不用理会语法,只需读过去,你的舌头就会告诉你哪个选项正确。”
  记:中学时代你有什么梦想,现在看来当时的梦想是不是已经很遥远了?在中学时代你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桐:高中的时候想开一个烤串店,后来想开书店,也梦想过做一个记者。现在中学时代的梦想已经遥远到快记不得了。中学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阅读,阅读在我眼中,是最有意思的事情,没有之一,就是最。小时候,我们被空间与时间束缚,长大后,虽然比小时候有了更多自由,可依旧是束缚于空间和时间之内,但阅读可以让我们飞翔于任何一个维度,让我们隔着空间和时间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智慧。所以对我来说,看书不是消遣品,而是必需品,除了文学类,传记类的书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不管是否从事写作,这些书籍都会让人终身受益。
  记: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
  桐:我最欣赏的作家是玛格丽特·米切尔,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
  未来随性以待
  记:许多90后喜欢根据你的小说《被时光掩盖的秘密》改编的电视剧《最美的时光》,为什么要把名字改作“最美的时光”?
  桐:我写《最美的时光》时想表达一种尽力无悔的感觉,人的一辈子总会有好多事情不能如意,但不管是爱情、事业或者其他,只要尽力过,争取过,那么纵然结果不如意,也不会有任何遗憾和后悔。而且很多事情只要付出过,都会有收获,只不过是人生往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漫长的人生会用另外的方式回馈你的努力。从理智的角度考虑,《最美的时光》这个名字更贴切。
  记:图书影视一体化大势所趋,你的工作会由写作小说转为影视剧的创作吗?从九把刀到郭敬明,作者亲自执导自己的经典作品似乎成为一种风尚,你会亲自执导自己的作品吗?
  桐:我也在“涉足”影视,现在有一个工作室策划电视剧,做编剧。如果把写小说比喻为用剑,做编剧就有点类似于耍刀,虽然同是武功,但又截然不同,会忍不住想去尝试文字的不同创作状态,不过,我对电视剧的编剧持保留态度,我觉得它不够自由。
  是否执导影视剧可能是我暂时无法计划的事情,不如顺其自然。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我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故事写作上,我也更喜欢这个。但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我会觉得某些感悟必须要通过画面去呈现,那时可能会通过某种方式参与到影视制作中。
  记:你是作家富豪榜上的常客,你如何看待自己成为“最富有的作家”之一?是否会在意其排名?
  桐:能上作家富豪榜,也算读者对我的一种认可吧,毕竟这个榜单是由书的销售量决定的,所以我肯定会觉得很荣幸。至于排名,我不太在乎,因为相较很多写故事的人而言,我已经很幸运。谢谢所有支持我的人。幸福就是尽了全力,又容易知足。我始终相信世界是公平的,最终人类社会记住和尊敬的是那些曾经在寂寞孤独中跋涉的智者,就如与梵高同时代的那些富有的画者们,他们也许生前过得风光无限,但最终被人类社会铭记和尊重的是梵高。
其他文献
阅读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学习的手段。它具有深厚的理论及实践的基础。阅读也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阅读时学生直接面对的是语篇,其组成及其规律对阅读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英语阅读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
(说明:本套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马云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集合A={xy=ln(1-x)},B=x■≤0,则A∩B等于( )  A. {xx0)的左焦点F作圆x2 y2=■a2的切线,切点为E,直线FE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若■=■(■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摇?摇?摇?摇?摇?
小时候常听我爸说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学习总有瓶颈,会倦怠,那时诱惑远没今天多,但我们对着复习资料也会觉得精力没法集中。我家姐弟六个,他这句话对这个说了又对那个说,我们都听腻了。  想起我女儿高考那年,新年第一天,她起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美院离我越来越远了。”她是学美术的。  她是行到九十里处了。今天的你也一样。  应该说,到了倒计时100天时,像你这样的感觉,几乎每个学生,尖子生和
我已经是高中生了,却还是那么迷糊。找不到属于我的目标,发现不了自己的兴趣。每天,宁愿打开电脑傻傻地坐着。  有人说,因为你是双子座。双子座的人,注定对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即便如此,却对任何事情都乐于涉及。但在现实中,我却不是什么都乐于去涉及的人。  我喜欢和人聊天,特别是与那些理性的朋友单独地聊聊彼此。但矛盾的是,我有些怕生。对于很多牵涉到我的事若在别人的口中说出来,我便会为之紧张。即便那
本套试卷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内容、范围和要求设置. 试卷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在选题上,注重发挥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以基础知识考查为载体,考查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如第11、12、20题等,搭载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基于高考,但有所突破;又如第15、16题等,形式新颖,富有挑战性,创设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
“投资”,如今已成为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诱人词汇,房价上涨,你是否抓住机遇大赚了一把?股市涨跌。你是分享了蛋糕,还是不幸被套?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投资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几年的中国,投资热点频现,国人的投资热情也空前高涨,每个人都想通过投资到达财富的天堂,但是,投资行业里有句名言: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倒赔钱,这句话告诫我们,投资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投机取
近年来,江苏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主要在苏北农村地区,连续推出了改善办学条件的六大工程,使农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2002年,改危决战,500多万平方米危房全面消除,改建、新建校舍691万平方米;  ——2003年,布局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撤并中小学1万多所,校均施教区人口小学达1.1万人,初中达3万人以上;  ——2004年,“三新一亮”工程全面告捷,298万农村中小学生用上了崭新的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我校2005年底建成6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和200平方米的食堂操作间,同时在餐厅前面建成了与食堂配套使用的用水设施:水池和几十个水龙头。考虑到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和用水设施的牢固性、实用性、美观性,水龙头都安装得不太高,离水池表面竖直高度在17厘米左右。  几个月后到了春天,气温开始升高,用水龙头里的凉水洗脸冲头的学生开始多了起来。一天,食堂工人发现:新安装的部分水龙头竟然被学生掰
【摘 要】江苏省沛县正阳小学遵循“正教育·阳光娃”办学理念,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建构多元、开放、可选择的自主发展“正阳品质”课程体系,选择丰富有趣的课程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实施方式,扬童心、葆童真、激童趣,让课程更加适应儿童,让课程满足儿童个性发展。  【关键词】儿童立场;品质课程;实践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4
【Abstract】This translation report,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work of two chapters in an autobiography--Fresh Off the Boat:A Memoir by Eddie Huang,a Chinese American writer,looks at the feasibility of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