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wei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9年11月26日至28日,江苏省小学武术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在无锡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举行。为期3天的活动通过名师讲堂、武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比赛、教师集体项目与个人技能展示、课堂教学展示、片段教学展示、教学研讨,对教师的武术技能、课堂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进行了全面考察。活动不仅一展武术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小学武术教学的创新发展。同时,武术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困境、发展等问题,也引起了更多教师的思考。本刊本期集中刊发参与本次活动的专家、教师来稿,为推动学校武术教育教学、促进小学生亲近中华传统文化搭建探索平台。
  笔者在从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以下简称“体育课”)武术课堂教学实践体验中,深刻体悟到小学武术教学既是小学体育课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谈到武术教学必然会紧密联系到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四要素,由于篇幅因素,笔者将重点阐述对构建小学一至六年级武术教材内容框架体系的思考,及部分研究成果在笔者学校实施的效果,希望推动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编写的创新、发展,共同将先进的、有效的、科学的武术教学经验、成果融入到小学武术教学中。
  一、构建小学武术教材内容价值
  (一)顶层设计武术教材内容,明确可操作教学目标。对小学生进行系统武术教材内容传承和学练,有深远意义与价值。(表1)
  (二)构建小学武术教材内容意义与价值,充分体现了武术课程学科性质特点,实现社会对武术需要与学生喜爱武术需要的统一;体现了武术文化知识、武术运动技能传递与武术情意培养,体现了武术健身与武术兴趣统一,更体现了武术技能学练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不同学校与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三)构建小学武术教材内容意义与价值,能不断呈现以武术教材内容为载体的身体教育上升为生命教育;以武术运动中身体练习为主线,以武术运动为特点的学练经历;重视武术课程对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构建小学武术教材内容分析
  (一)现有版本教师用书可借鉴的优点
  1.突出小学武术教学目标或武术学习目标引领内容主线,以武术教学内容为载体,提出不同武术教学要求教法建议。注重学生学习武术指导与引导,关注尚武崇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武术教材呈现方式图文并茂、以图示为主,学生喜看爱看,教师易学好教。3.突出武术理论引导、重视体现武术价值,开设了知识窗、小常识等栏目,使学生系统地增加武术知识,明确练习武术的目的意义。4.注意吸取全国武术训练教材中部分武术知识、技能内容。小学武术教材内容注重武术基本动作基础性,并将基础动作编成小组合套路教学。5.武术教材内容系统编入教师用书中,教材内容统一,学生易学易练。6.教师用书中融入武术考试评价内容,有利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评价。
  (二)构建武术教材内容易出现的问题
  1.小学武术教材内容分类模糊层次不清,造成教材内容断层。武术教材内容枯燥单调,不利于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2.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简单,运动技能套路没难度、没坡度、没深度。使博大精神、内涵丰富、内容多样的武术运動变得单调枯燥无吸引力。3.武术教材内容不仅课时数偏少,而且教材内容缺少难易层次,学生不能自由选择武术学练内容。由于不能区别对待每名学生,学生学习武术个性特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降低了学生学习武术的情趣。4.缺少学生喜爱又易学,且健身价值高的武术项目内容,过多照搬陈旧套路,有的武术教材内容中套路编排不合理,在缺少武术基础铺垫的情况下动作技术要求突然过高、难度过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练,虽有评价细则,但没具体必考和拓展学习内容规定。没能体现小学生武术教学特色。5.教师用书中缺少具体武术课时安排,没有某一武术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示例。6.武术教学方法简单、手段变化少,看图学动作缺少细化说明介绍,教师与学生难以自学与复习。武术教材内容中,缺少系统实用、简练可操作的武术教学方法与系统基础的武术基本功穿插教学内容。
  三、构建小学武术课时数的思考建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水平一,学习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基本手型、抱拳、马步、蹬腿、冲拳等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3~5个简单动作组成的动作组合等;水平二,初步掌握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水平三,基本掌握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笔者在仔细研读《课标》提出的武术教材内容基础上,通过多年来对小学武术教材的研究,建议按小学一至六年级体育课总课时数640课时计算,武术课的总课时应该在76课时,也就是占比11.88%(表2)。武术运动必须从小学练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一至六年级武术教材内容总课时如果排得过少会造成武术技能学不深、学不透、学不精的问题,造成学了忘、忘了再学,永远也学不会、学不好的现象。由于小学武术教材内容学习,强调练好武术基本功,而小学一至六年级又没有排足规定的武术课时,必然使武术学习各项任务落空,而小学年龄阶段,一旦错过运动年龄段敏感期,将来是无法弥补的。排出武术课占总体育总课时的11.88%,能更加引起体育教师与广大学生对武术课的高度重视,在参加武术运动多次反复学练中,让幼小年龄就埋下喜爱武术的种子,这更有利于普及武术运动知识,提高武术运动意识,养成参加武术运动习惯。排足排好小学一至六年级武术教材内容总课时,是完成武术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是实现武术教学操作的基础保障。因此体育教师在上武术课时,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阻碍,都要完成武术教材硬任务。
  四、构建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研究
  (一)策略
  1.突出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编写继承、创新、发展策略。积极引进吸收我国各个典型版本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选择学生喜爱、愿学、乐练、易学易练的优秀教材内容,淘汰陈旧落后没有体现武术特点的内容。2.突出武术教材内容编写的教育价值策略。编写出的武术教材内容,一定体现武术教育教学中习武立德,育人、育心、育体目标,一定体现在武术教育教学中达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培养好优秀人才的最高目标。3.突出传承中华武术文化传统,培育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策略。呈现武术运动“精气神勇”。4.突出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编写强身健体、防身防卫策略。这是武术教材内容区别于其他体育教材的关键,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要体现攻防教学的方法手段。5.突出认识理解掌握武术运动基础知识、学会1~3项武术运动技能、提高武术运动体能策略。在形式多样的武术运动技能学练中发展体能练习,引导学生在武术方面达到四个层次:(1)武术基础技能、体能发展 武术全面;(2)武术全面 武术特长;(3)武术特长 形成武术特色;(4)扎实武术基本功 掌握2-4项武术运动技能。6.突出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编写的理论知识与多样化、经典动作套路教学策略。在武术教育教学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精神魅力与吸引力。7.突出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编写的层次性个性化策略。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紧紧抓住小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编写适合学生不同需要的武术套路,使学生能保持持续主动参加武术学习的动力源。8.突出小学武术教材内容编写评价策略。小学武术教材内容考试评价,是完成武术教材内容绝不可缺少的程序,没有考试评价的武术教育教学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二)原则(表3)
  (三)理论依据(表4)
  (四)特色
  1.武术教材分类特色。编写小学武术教材分五大类:(1)武术教材必学基础内容,是100%小学生必须要学习掌握的最基本、最基础武术教材内容。(2)武术教材拓展选学内容,对部分有兴趣学生可自由选项学习内容。(3)武术教材发展延伸内容,对部分特别爱好武术的学生,提供给有目的、朝着武术特长专项方向发展的学生学习内容。(4)武术教材理论知识内容,让学生知道掌握,并不断提高学生对武术理论认识水平。(5)武术考评达标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自由选择考评项目,每学期都给三个武术考评项目,让学生三选一进行武术内容考评。
  2.武术教材内容特色。编写武术具体教材内容分四部分:(1)提炼武术最重要的基本功学练;(2)提炼基础经典拳术套路;(3)提炼简要器械经典套路;(4)提炼武术理论知识穿插配合教学。
其他文献
喉癌,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人体喉部的肿瘤。很多人可能对喉癌不太了解,会感到很疑惑,咽喉会发生癌症吗?是的,人体的喉部也会发生癌症。一般来说,喉癌的发病率男性要高于女性,这是因为喉癌与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有很大的關系。一些人经常接触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或者是喜欢饮酒,再加上一些地区工业污染严重,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造成了喉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所以人们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喉癌患者也不要太过于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原名树人中学,创建于1938年,是重庆市教委直属的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坚持“教体结合”,大力发展特色教育,确立了“普及中提高,两条腿走路”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将体育特长生培养成为拥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人才。  一、学校“教体结合”的理念及思路  学校坚持
2018年11月7日—8日,201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年会系列活动在苏州市清山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是学生体育协会自2017年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又一次重要的盛会。年会系列活动举行了201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年会,中国学校体育高峰论坛,中国大、中体协年会颁奖盛典,2018中美大学生篮球邀请赛,第四届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中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省级学生体
学生参与居家体育锻炼是以增进身心发育水平、增强身体机能、完善各器官系统功能、提高体能和运动水平等为目的。科学合理的锻炼是这些目的达成较好效果的必要保障,居家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练习方式的选择、安全有效运动的调控、场地器材的使用”四个维度合力作用于实际锻炼效果,对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达成较好的锻炼效果至关重要。  一、居家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  居家体育锻炼应因需而择,练习者需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合理地选择
2012年上海市教委开始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需要体育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通过对虹口区高中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调查,了解到教师自主锻炼意识缺失、各级教师业务培训中缺乏技能类的指导、运动技能评价缺乏具体的考核内容和长效的监督机制是影响虹口区高中
在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教学研讨暨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活动中,笔者有幸展示了水平四(七年级)《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1》示范课。本课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方向,把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思维运动的发生上,营造身体练习和思维练习共存的教学形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又能知道如何练习立定
回想起上高中时的我们,体育课是我们最喜欢也是最期待的课,文化课学习的重压之下,唯一可以释放宣泄的,就是在体育课上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出汗。那时的体育课,虽然是一周两节,但经常被告知体育教师家里有事而改上语数英。面临高考的我们,体育课成了最不敢奢望的一门学科,心里纵有愤愤不平,但也只能无奈接受。从那时起,我要做一名体育教师的愿望油然而生,我的课堂我做主。高考,选择了体育,如愿以偿。  工作后,我也遭遇了
强度和密度是判断一堂体育课运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一堂体育课学生是否达到运动效果的重要数据表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强度,而且也要有相应的密度要求。然而在实践当中,体育教师往往只能达到单方面的要求,要不强度达到了却忽视了密度;要不密度达到了,强度却忽视了;再不就是两方面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却把学生累苦了。在体育课中,强度和密度到底是怎样一个关系呢?如何协调好这对“双胞胎”?这是对体
2019年5月,在江苏省体育名师工作室联盟成立大会上,笔者代表工作室进行了《篮球基础战术:传切配合》的公开课展示,本课是根据工作室近年来进行的“基于单元构建的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而设计,通过对某一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将每个课时有机地组合起来,实现单元的学习目标,从而逐步实现阶段的学科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单元设计——承上启下  单元教学作为初中体育教学最为完整的基础单位,单元教
一、精選教学内容  1.根据年龄,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活动目标性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兴奋、活泼好动,但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选择教学内容。一般在一节课中安排的项目不少于2~3个,每个项目的练习时间也不宜过长,并且在组织教学中尽可能少地调动队伍。同时,在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时,也可从内容的不同角度进行切入或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