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励,打造积极奋进的教师队伍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转型、应试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诸多因素导致一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学校的管理层如何针对教师的心理问题,给予教师正面的心理激励?本文从建立弹性管理制度、构建和谐人际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维护教师健康生活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管理方式;激励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7-1
  
  目前,种种因素致使部分教师工作热情、创造力被消磨,导致一些教师对工作抱消极心境和态度。学校的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从改变管理方式、改变教师工作小环境入手,给予教师正面的心理激励。
  
  一、刚柔相济,建立弹性管理制度
  
  1.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刚性管理的一个缺陷是制度无法涵盖所有部门和职工的工作职责和权利。弥补这一缺陷的一个方法就是随着矛盾的不断显现和情况的不断变化,不断增订、修订规章制度。例如在高中教师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下,及时科学地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方案,才能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在高中教师定岗定级的背景下,制定相应的标准,才能保证定岗工作公平、顺利地开展,减少教师的矛盾和抱怨。
  
  2.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不能完全以工作为中心,不能完全服从于学校的需要,也要考虑教师的需要,使两者尽可能实现平衡。一些严重损害教师健康、违背教育规律的规章制度应予以废除。
  
  3.规章制度的弹性处理。例如,按学校制度规定,怀孕女教师请产假必须等到临产前,但对于情况特殊的可以提前休产假。只是这种弹性处理不能全凭个人意志,不能成为破坏规定的借口。做出弹性处理必须经过商讨,向全体教师公示,并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把这种人性化的弹性处理变成固定的规则。
  
  二、协调关系,构建和谐人际氛围
  
  要想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学校领导者首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为教师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对教师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合理,正直无私,不拉帮结派以营私舞弊等。领导要放下身段,尊重教师,这样领导与教师之间才能多一点理解、信任和沟通,少一点埋怨、猜疑和指责。
  
  学校也要协调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师合作、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往,增加教师间的亲和度,改变教师职业孤独感。不要过分强调教师之间的竞争关系,尤其是同一备课组内各教师之间,更不能“斗得跟乌眼鸡似的”。竞争同时也要鼓励教师抱成团,互相帮助、合作共事,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惫。
  
  一所学校,领导层和教师心理相融了,处处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和温情,同志之间在思想上互相激励,业务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照顾,全体教师融合为一个整体,才可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人生价值
  
  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但教师的这“一桶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更新。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方面。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进修和教育教学科研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进修是增加和充实教师知识的重要途径,进修可为教师更进一步发展打基础,同时,进修也为教师进行身心调节提供时机。学校管理者鼓励支持教师参加进修与培训,能促进教师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培训的实效性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时间紧张。教师培训要精心安排,一定要有实效性。设计活动时要综合考虑三个层次的需要:学校教师整体的需要,学校内各工作小组或职能性组织的需要和教师个人的需要。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指导和反馈。教师个人在制定“自我发展规划”的时候难免由于认识水平等原因造成目标制定不够最优,需要学校、专家在一定的高度上帮助教师完善。学校要及时反馈目标达成的情况,不仅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策略,还可以使教师从微小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起到维持巩固和继续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四、心理辅导,护航教师健康生活
  
  以前学校培训重视的是教师师德和专业能力发展,但近年来学校逐渐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学校要树立教师心理保健的观念,建立教师心理健康保障系统。如组织在学校里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讲座;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接受学生心理咨询,也鼓励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对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能让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使教师出现的一些消极的心理感受能够及时得到疏解,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心理的危机期。
  
  学校领导也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动向,及时谈话沟通,做好教师心理的“消防员”。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教师“谈心室”,聘请校外的专家定期到学校来,倾听教师的心声,这样可以使教师减少顾虑,敞开心扉,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从而减轻职业倦怠感。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新模式而陷入僵化的局面,画虎不成反类犬。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教师应如何做才能打造出真正的自然、高效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然课堂;打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42-2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创造质量奇迹的学校,随着这些学校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大都伴生出一套成功的教学
摘 要:在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尴尬地发现,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来淡淡如何运用比较法进行古诗词教学。  关键词:古代诗词;比较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41-1     古代诗词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珠,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
摘要:3Q课堂之Q,取义于孩子们喜欢的QQ糖,Q另取趣之意。3Q,即激发情趣、培养理趣、树立志趣也。所谓“情趣”即“怡情之趣”,指愉悦的感受和情绪,常表现于对悦耳之声、夺目之色、新奇之事的怦然心动;所谓“理趣”即“穷理之趣”,指探索的欲望和思考的执著,常表现于格物致知、推演思辨,对真理的向往和追求;所谓“志趣”即“理想之趣”,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情趣”是感性的,“理趣”是理性
摘 要:面对诸多的差异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能有效地进行差异性教学呢?如何在有效的教学的基础上,不增加教师负担呢?本文认为,教师应从适应到超越,形成并发展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新思路。  关键词:差异;信息技术;异质编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36-1  所谓差异教育,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名个体存在差
摘 要:耐久跑项目是中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以达到教学、健身、娱乐、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本文就当前影响学生耐久跑兴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耐久跑兴趣的几点策略,以期为耐久跑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耐久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60-1  一、影响学生耐久
摘要: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性战略措施。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树立健康意识与价值观,创新健康评价标准;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利用现代网络,发挥体育、健康教育等多渠道信息的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丰富学校体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有不少“徒劳的提问”,如目的不明确,盲目提问,让学生无从回答;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停顿,或自问自答;重提问轻反馈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是流于形式,无法引起师生共鸣。如何才能让课堂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养成教育、学习品质等概念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对学生主动学习意愿的培养方法,以期在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过程中促进对自我潜能的发掘,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养成教育;学习品质;学习意愿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17-1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
摘 要:在新时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言传身教,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造就人,要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多关爱他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德育;言传身教;环境;倾听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16-1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
摘要:苏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材中有些课文想象瑰丽神奇,富有童心童趣。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巧妙、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小练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六年级;拓展想象;小练笔;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67-1一、看图想象式  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