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时代的最大赢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国时代,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蜀国军师诸葛亮,而对于作为其对手的司马懿,人们往往多有贬义。但是,细读三国,其实不然,实际上三国中真正的最大赢家是司马懿。司马懿从东汉的一个基层小吏起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逐步位极人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继曹操之后的又一大枭雄。
  【关键词】三国时代 司马懿 智慧
  司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出身世家,先祖是楚汉相争时的将领司马卬;高祖是东汉征西将军司马钧;从祖父司马量开始,弃武从文,到父亲司马防这一代,司马家族已经是一派儒风气象。
  司马懿从小就饱读经书,十六岁已熟读儒家著作《易经》《春秋》等,从中掌握了宇宙的平衡之道和春秋之义。除了儒学,司马懿还深谙道家之术。同时,他还承袭了司马家的军人血统,熟读兵法,熟练掌握了各种兵法战策,这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循着司马懿的生命足迹,鉴赏一下其波澜壮阔,足智多谋,充满智慧的一生。

一、在入仕过程中装病七年,以退为进


  司马懿学富五车,深藏不露。由于其出身世家,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在当地官方猎头的推举下,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當上了河内郡的“上计掾”。汉朝的“上计掾”相当于现在的统计员、审计员之类,可以说是一种级别较低的官员。对于这样一份低级的工作,司马懿心有不甘,他一面借机锻炼本领,一面伺机寻找新的老板。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的机会来了。曹操为了报答司马懿父亲过去的提拔之恩,竟然点名要司马朗、司马懿兄弟二人出任司空府属官。
  听到这个消息,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欣然前往,但是司马懿却一口拒绝,而且拒绝的方式也很奇特,竟然是“装病”,说自己患了“风痹”。对于司马懿突如其来的病情,曹操当然有所怀疑,于是多次派人打探。但是,司马懿却装得很像,竟然长期卧床不起,一拖七年,而且为此还杀害了一个发现他装病的婢女,结果瞒过了曹操派去打探的使者。那么,司马懿装病的动机是什么呢?原因无非有三:一是不愿同大哥一起出仕,怕在大哥的阴影之下,埋没了自己的才华;二是当时袁绍虽败,但实力仍在,北方局势尚不明朗,需要进一步观察;三是抬高自己的身价,退一步为了进两步。后来的事实证明,司马懿装病,目的确实如此,七年之后,在崔琰和荀彧等人的推荐下,曹操果真又一次征辟了司马懿。

二、在谋士生涯中克制自我,隐忍不发


  司马懿入仕以后,首任为曹丕的“文学掾”,负责曹丕的教育工作。对这样一份工作,司马懿并不看好。时刻寻觅机会,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挥军南征,先是攻占了荆州、新野,然后进抵江陵,大获全胜,在此情况下,曹操意欲继续进军穷追不舍。时有谋士贾诩主动献计:“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江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以此劝说曹操不再恋战,但曹操对此不以为然。这时,另一位谋士程昱也进一步劝谏,曹操仍然置之不理。曹操一意孤行继续挥军南下,时间进入到十二月,曹军由于水土不服,爆发了可怕的瘟疫,战斗力大大下降。而蜀吴二军联合作战,利用草船借箭之计,打得曹操大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此次南征,司马懿有幸陪曹丕随军,本想借机进谏大展身手,但见贾诩、程昱等人进谏被曹操冷落,只好做罢。那么,既然司马懿已经看出了贾诩、程昱等人意见的正确性,为什么他不再力谏呢?我认为这正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因为一是司马懿已经看清了曹操对贾诩、程昱等人进谏的态度,如果继续进谏就会自讨没趣。二是如果再谏成功,就会丢了上述老谋士们的面子,影响了自己和他们的关系,因此,他采取了克制自我、积累人脉、以图将来的上策。
  后来,司马懿在自己的谋士生涯中还多次经历过诸如杨修力荐张松被曹操拒绝的事件;荀彧因私下反对曹操进封魏公、加九锡而被“自杀”的事件等,司马懿不仅从中看出了曹操不能克制自我的缺点;杨修、荀彧等人不能克制自我的悲惨结局;而且从中学会了自我克制的本领。

三、审时度势,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由于司马懿的勤勉敬业,又有曹丕的一力保荐,他很快由“文学掾”转黄门侍郎、议郎、丞相府东曹属,最后升至丞相府主薄。随着军营第一代谋士的凋零,曹操决定在晚年培养第二代谋士,司马懿当然位列其中。
  汉中之战,司马懿第一次以军事参谋的身份随军出征,先是同事刘晔进谏献计,打败了张鲁,曹操大喜。面对刘晔的无限风光,司马懿决定大胆进谏,劝曹操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直取益州。但是此时的曹操却沉醉在胜利的欢乐中,对于司马懿的劝谏置若罔闻。虽然仍有官员出面力荐,但司马懿却沉稳有加,不再做声。因为司马懿深知,进谏的目的有很多,有的是希望主公采纳,有的只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如果强谏,第一,主公不喜;第二,如果所料不准,后果严重;第三,即使料事精准,也有功高震主之嫌。此乃司马懿深谙“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之术也。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司马懿荣升为军司马,他借机向曹操提出了“经国远筹”的军屯建议,以表忠心,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镇守汉中的曹将夏侯渊被斩杀,刘备军队大捷,刘备做了汉中王。荆州方面,关羽大举北伐,包围樊城。在此情况下,曹操十分惶恐,意欲迁都。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司马懿挺身而出,力劝曹操不能迁都,而应按兵不动,以威慑敌军,达到战略转变的目的。曹操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遂派人前往江东,以“许割江南”的空头支票,诱使孙权充当“黄雀”,消灭关羽,以解樊城之围,同时激化孙、刘矛盾,一石二鸟。形势逐步好转。待曹操回到洛阳时,关羽的头颅和孙权称臣的文书,已经送到了曹操的案头。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司马懿如释重负,他终于迎来了大展身手的曹丕时代。

四、辅佐曹魏伐蜀灭吴,成为乱世三国的终结者和晋朝的实际奠基人


  在三国鼎立的征战中,司马懿最大的对手要数蜀国的诸葛亮。晚年,诸葛亮七出祁山伐魏,均未取得大的进展。因为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深刻了解了诸葛亮的弱点,那就是行军打仗谨小慎微,刻板僵化。加之蜀军远道而来,后勤粮草不济,不宜久攻,所以只要避其锋芒,坚守不出,诸葛亮就无可奈何。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于上方谷困住了司马懿父子,以火攻之,不料天降大雨,司马懿脱困而出,其后任由诸葛亮千条妙计,司马懿以守为攻,坚守不出,以静观其变。不久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司马懿遂撤军。其后,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立誓要光复中原,表面看起来,此时他的对手已经变成了曹魏征西将军郭淮和雍州刺史陈泰,其实背后依然是司马懿在对付诸葛亮时建立起来的那套近乎完美的军事防御体系。而在东吴方面,司马懿早就看透了东吴水军强大,但陆战不足,防守有余,但进取不足的战略劣势,早早地就暗中切断了吴国从辽东购买战马的后路,从而削弱了吴国的骑兵,使吴国变得不堪一击。

五、结语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再次“装病”告老退休两年的司马懿,借天子曹芳与大将军曹爽举行祭祀大典之机,发动政变即“高平陵事件”,杀死了大将军曹爽,又一次执掌大权,成为乱世三国的终结者和晋朝的实际奠基人。

参考文献:


  [1]王宇.超越诸葛亮的司马懿谋略.中国华侨出版社.
  [2]易中天.品三国.上海文艺出版社.
  [3]潘彦明.司马懿的崛起:从军师到权臣.现代出版社.
其他文献
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都是如此的不相同,无须与他人相比,并且每个学生都很精彩。让我们学会爱生活,爱自己,让生活永远充满阳光。你就是你,无须与别人相比,你就是人世间不一样的烟火。  高中教师学生自信人们总认为,人世间有太多的苦难,并且对青春期的学生学习生活颇有看法。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我们只能做自己,相信自己。我就是散发正能量的烟火。  一、你无须与别人相比,普通的你
【摘要】教师是立教之本,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领路人、筑梦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地区教育提升的立足之本、兴盛之源。教师兴则学校兴,教师兴则教育兴。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习书记在给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明确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而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培训。它是教师树立终身学习
故事开篇  内接与外嫁的差异  好不容易能坐在一起谈天论地的张总、王总以前曾是一个机关的两员大将,前几年先后出走,张到下属的企业发展,王则直接辞职到外面创业。数年之后的他俩现在都分别成为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控股公司董事长。张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给国资委打工的,得兢兢业业;王则常说自己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自己的公司股份仅是象征性的激励性股权,但是,每一个股东都要求他拼搏市场,把生意真正做开。他们今天坐
【摘要】中高职教育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中职生学历提升的通道,为高职专业化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生源,其人才培养模式被多校探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 2”分段式人才培养,经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从作为中职校为高职输送人才到升格为高职后接纳中职校生源,探索形成了从培养目标、师资、课程、教材、评价等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成熟模式。  【关键词】“3 2”分段 人才培养 衔接 实践
纳税人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经济纠纷,为了解决这些纠纷,一方可能提起诉讼,也可能与对方协商解决,但不管如何解决,最终很可能以一方支付另一方赔偿款而告终。那么,收到和支付的赔偿款如何进行相应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呢?笔者为此分析如下。    一、会计和税务处理分析    (一)涉及增值税的赔偿  1、销售方收到的赔偿款  对于经营增值税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行为,许多人认为,如果因购买方违约而由购买方支付
目前的财会账目纠纷案件,一般都是由注册会计师及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鉴证报告,人民法院据此作为判决的主要依据的。经济纠纷案件审计质量的好与坏,审计报告叙述的是否恰当、得体,会直接影响着法官判案结果的对与错,影响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此笔者以某联营企业的经济纠纷案件为例,结合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原文和XX县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结果,谈谈经济纠纷案件中审计报告的出具与应用。  情况概述:XX县一中
【摘要】为了打破应试教育的窠臼,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但这真的是一剂根治的良药吗?当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到底如何,教育者究竟还能够做一些什么?根据一份调查问卷,就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思考,并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展开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学业负担 调查问卷 思考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当前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不少城市,大清早背负沉重书包匆匆而行的中小学生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街景
作者简介: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降低产品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要降低产品成本,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开展成本控制活动。成本控制是利用会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计算实际或预计脱离目标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差异,保证目标实现的过程。  成本的控制职能在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情怀、人本情怀和山水情怀的篇章,而这些人文情怀是学生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增强学生人文意识,涵养学生高贵情怀,正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人文情怀 核心素养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鲁迅的《祝福》,带领学生读一遍小说粗略了解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后,就让学生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并说这是高考的典型题型,然后整节课和
【摘要】天下之至柔莫过于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做班主任,首先要有水之柔功;天下之至坚莫过精钢,千锤百炼,化骨熔水,不辞辛苦,方成大器,做班主任,还要有精钢之坚劲。这就是我在十六年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总结出的两条秘诀:一曰柔,一曰坚。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柔 坚一、柔  这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内心的最好通行证。做学生工作,最难的莫过于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于是